第850章 姐姐是笨,但我不傻第(2/2)页
他闭上眼,肩膀微微颤抖。
“但她留下的东西活下来了。”袁婉青从包里取出一本打印册,“这是‘心灵花园’收录的部分信件汇编。里面有孩子说因为读了她的诗,才没在深夜跳下天台;有人说第一次明白,原来孤独也可以被温柔对待。”
周海生接过册子,双手颤抖着翻开第一页。当他看到“致林小雨姐姐”这几个字时,整个人僵住了。
“她……影响了这么多人?”
“远远不止。”袁婉青说,“你以为她死了,可她的声音一直在回响。就像纸船,哪怕沉入水底,也会激起涟漪。”
离开监狱时,天色已暗。雪花再度飘落,落在车窗上瞬间融化。手机震动起来,是陈思媛发来的消息:
苏苗今天第一次开口说话了。只说了两个字:“谢谢。”是对着你留下的那幅“纸船漂流”照片说的。
袁婉青靠在座椅上,久久未动。眼泪无声滑落,滴在方向盘上。
第二天一早,教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跨区域心灵通信联盟”全省推广计划。袁婉青作为项目发起人出席,站在台上,面对镜头与闪光灯,她没有讲政策、数据或成果,而是举起了一只手工纸船。
“这是我们学生王朵朵做的。”她说,“里面装着一封写给云南小朋友的信。这艘船不会真的漂过千山万水,但它承载的心意,已经抵达了许多人心里最黑暗的角落。”
台下掌声雷动。
会后,多家媒体围访。一位记者问:“您觉得这个项目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她想了想,答道:“在于它承认了一件事:脆弱不是羞耻。当一个孩子敢写下‘我很想妈妈’‘我害怕一个人睡觉’‘我觉得自己是个负担’,这不是软弱,而是勇气的起点。我们所做的,不过是提供一张纸、一支笔、一个愿意倾听的耳朵。”
当天下午,她回到学校,发现“心灵书角”外排起了长队。不仅是本校学生,还有附近几所中学的孩子闻讯赶来,手里攥着皱巴巴的信纸,希望能加入通信计划。
王朵朵成了小小志愿者,戴着自制的“信使徽章”,认真登记每一位参与者的信息。她甚至还设计了一份《纸船航行守则》:
1.每封信必须包含一句赞美
2.回信要在十五天内完成
3.如果对方提到难过的事,要画一颗星星送给他
傍晚时分,袁婉青正在整理新增档案,忽然听见门口传来怯生生的声音:“袁……袁老师?”
她抬头,竟是张逸的母亲站在那儿,怀里抱着儿子的书包。
“对不起打扰您……他是非要我送来不可。”女人眼眶泛红,“他说要把信放进‘永恒纸船’里。”
袁婉青接过信,展开一看,仍是那句话:“如果你不来,至少告诉我一声。”但在下方,多了一行小字:
“但我还是希望你能看到这封信。”
她抬头看向母子二人,轻声问:“要不要我们一起写一封回信?”
女人愣住,随即用力点头。
她们坐在书桌前,由袁婉青执笔,三人共同写下第一封“回应之信”:
“亲爱的父亲: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心灵书角。这里有很多人在写信,有的给妈妈,有的给朋友,有的给未来的自己。我也写了,写了很多很多话。
虽然不知道你能不能收到,但我想让你知道我一直在这里,一直等着你告诉我一声。
我不怪你忘了我的生日,但我希望有一天,你能亲口对我说:‘儿子,对不起,但我爱你。’
等你回来的时候,我想抱抱你。
张逸”
信写完后,张逸亲手将它折成一只纸鹤,放进特制的透明漂流瓶中,挂上了展示墙的“等待区”。
夜幕降临,袁婉青独自留在书角,翻阅今日收集的所有信件。其中有封来自偏远山村小学的回信,署名是一个叫阿木的孩子:
袁老师:
我们收到了你们的纸船视频。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纸船,但我们用树叶做了三十七只,放在山涧里,看着它们顺水流走。
我把我的信绑在最小的一片叶子上,写给我死去的妹妹。她说过最喜欢夏天的萤火虫,所以我告诉她:今年夏天,萤火虫回来了,就像你一样亮。
我们也希望有笔友。我们可以交换诗歌、画画,还可以一起数星星。
阿木(十岁)
她读着读着,忽然笑出了声,又迅速捂住嘴,怕惊扰了这份纯粹的温柔。
临走前,她再次打开公众号后台,发现又有上百条新留言涌入。其中一条匿名评论让她驻足良久:
“我就是当年那个躲在柜子里数心跳的女孩。如今三十岁,刚做完产后抑郁治疗。看到王朵朵的诗,我哭了整整两个小时。原来有人早就懂我。谢谢你们,让我觉得自己不是失败的母亲,也不是破碎的女人。”
她回复了一句:
“你从来都不是碎片,你只是经历了一场风暴。而现在,风停了,星还在。”
回到家,她泡了杯热茶,坐在书桌前继续修改《未完成的信》。写到结尾时,笔尖微微一顿,然后坚定落下:
“……所以,小雨,我不是在替你完成什么遗愿。我只是在延续一种信念:只要还有人愿意倾听,就没有真正失落的声音。
那些没能寄出的信,终将以另一种方式抵达。
就像春天总会来,就像雪融之后,大地仍会生长花朵。
你从未离去。
你只是化作了无数颗星星,照亮后来者的路。”
合上文档,她起身走到阳台。雪早已停了,云层裂开一道缝隙,露出几点清冷星光。
她仰头望着,仿佛看见一只小小的纸船,正静静漂向银河深处。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王朵朵正把最后一艘纸船放进玻璃柜中,郑重贴上标签:“致未知的朋友愿我们的船,永不沉没。”
与此同时,云南山区的一间教室里,孩子们围坐在篝火旁,拆开来自远方的信。当他们读到“我也怕黑,但我学会了画星星”时,齐声欢呼起来。
有个小女孩拿起炭笔,在墙上画下一艘纸船,船头站着两个小人,一个戴红帽,一个撑伞。
她说:“这是我们的故事。”
千里之外,苏苗躺在床上,手中握着一张复印的纸船照片。她闭上眼,嘴角轻轻扬起。
梦里,她看见姐姐站在火焰尽头,朝她伸出手。
这一次,她没有逃跑。
她朝着那束光,一步一步走去。
新书推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