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章 年轻电影人的新认知  华娱05,我们的科幻电影宇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章 年轻电影人的新认知第(2/2)页
出来的,一点也没有年轻人充满个性的表达欲。
    “时代在变化,年轻人的观念也在改变不是。或许京影依旧还有不少年轻的学子沉迷于艺术、个性、批判和反思,但在我看来,商业化模式已经迎来了它的春天。”
    王皓看似对周旭光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却又大而化之,反倒是将话题引向了另一个方向。
    周旭光也不知是察觉到了,还是没察觉到,沿着他的话题问了一句:“所以伱觉得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和路线是错误的?”
    身为一名老京影人,周旭光将一辈子的青春都奉献给了这所校园,所以对于王皓的话也是格外在意。
    “不是错误,而是过时了!”
    王皓强调道:“或者换句话说,当今社会,大学所教授的知识,其实大部分都是具有滞后性的。
    这种知识上的脱节,一方面是编写教材、传授知识的老师,长时间呆在校园这座象牙塔里,他们的认知都具有滞后性。
    另一方面,随着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要远远大于人类学习的速度,如果课本和教材要完全与新知识同步的话,那将会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周旭光听到这里,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关于王皓说的这一点,他可以说是深有体会。
    不说别的,就拿他们青影厂来说。
    电影设备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可他们青影厂,却依旧还是用着九十年代采购的老设备。
    也就是最近他软磨硬泡,才讨到了一笔拨款,能够采购一批新玩意儿,但即便是这样,相比于国外的那些设备,也依旧是大大的落后。
    “当然,知识的滞后性和脱节还能依靠学生的自学能力来追赶,可这意识观念上的落后,就没那么好改变了。”
    王皓见对方赞同自己的看法,于是继续说道:“最起码在我看来,京影师生对于商业片的骄傲与偏见,可以说是根深蒂固。
    他们的思维模式,甚至都还停留在2000年以前。
    然而要知道,2001年华夏加入了世贸组织,借助着世界经济体系的东风,我们国家的经济也开始迎来了高速的发展。
    人民群众手里有钱了,对于精神上的娱乐追求自然也就拔高了。
    以02年张导的《英雄》上映为分界线,华夏的大片时代算是彻底拉开了序幕。
    大明星、大导演、大投资这些元素,成为了国内大片制作模式的核心要点,票房更是日益增高,过亿甚至都成了屡见不鲜的一件事。
    可是在咱们京影校园里呢?那些和我同龄的,甚至比我小一些的学弟学妹们,对于这一切却依旧是视若无睹,言必谈帕索里尼、贝尔托鲁奇。
    说好听一点,他们是有艺术追求,有格调。
    说难听一点,他们就是假清高,放不下身段。
    时代不同了,随着华夏与世界的接轨,不仅仅是经济,文化上也必然会迎来巨大的冲击。
    商业片的时代即将来临,我们也要及时的拥抱并且尝试着去改变了。”
    “说得好啊,能够有这种认知,我现在相信这个剧本是你写出来的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