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0.第130章 要搞,就一步到位,搞300吨级(1000月票加更)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30.第130章 要搞,就一步到位,搞300吨级(1000月票加更)第(2/2)页
有点黝黑的张凯,把图纸交给他后,又简易地说了一下要求。
    “没问题,交给我了。”说着,他便拿着设计图进了车间。
    李暮去机械修理车间找王娅和邵亚楠闲聊了一会儿,过了半个多小时,张凯便拿着东西回来。
    “这是什么东西?”王娅和邵亚楠好奇地看着张凯手里造型奇特的铁筒。
    只见铁筒被焊接在一根丁字铁棍上,里面有着12根细小的铁棍,
    “这是制作蜂窝煤的打煤器。”李暮笑着接过,然后让张凯帮忙找来一些煤粉和黄泥。
    煤泥的比例大概是三七或者二八,加入黄泥或者红泥,有粘合成型的作用,还可以阻燃,延长蜂窝煤的燃烧时间。
    之后再用铲子大力搅拌均匀。
    和煤的环节是个技术活,要把控好煤的干湿度,不然和得太稀,打煤器印满模提起来,马上就会摔在地上,根本成不了行。
    忙活了好久,李暮见和煤和得差不多了,就拿起打煤器,先沾上一点水,免得煤沾在模子上洗不来。
    然后再在煤上面用力按下,提前来后按一下铁柄位置上的开关,一块蜂窝煤就崭新出炉。
    做完后,张凯一边喘着气一边好奇地问道:“呼,终于做好了,不过,这煤球不就多了几个孔,有啥特别的,值得花这么大的力气去做吗?”
    一旁光洁的脸蛋上染上些许煤灰的王娅也不禁有些奇怪,李暮不是一直在研究半导体吗,怎么突然对这个感兴趣了。
    看着众人望向自己疑问的眼神,李暮拿起蜂窝煤,道:“你们可别小看这个蜂窝煤,它可是妙用无穷。”
    “有了它,以后我们的生活都能方便很多。”
    “等我给你们演示演示,你们就清楚了。”
    解释得再多,不如让众人看到实际效果。
    李暮继续做了3块蜂窝煤,然后让张凯拿着去车间里找了块温度较高的地方烘到半干。
    等蜂窝煤烘干后,李暮将一块放进煤炉里。
    这时,王娅忽然开口道:“要不还是出去烧吧,一会儿烟太大被人发现就不好了。”
    “放心吧,没有烟。”李暮笑道。
    见他语气笃定,王娅也没有再劝,而是好奇地看着煤炉。
    李暮将几根木柴放入炉子下面,点燃后静静等待。
    没过多久,蜂窝煤很快也被点燃,炉子的上空传来热浪,让众人都忍不住靠近了些许。
    关键是,还真如李暮所说,从头到尾没有半点烟出现。
    “太厉害了,有这个东西,没烟不说,以后生煤都简单多了!”邵亚楠惊奇道。
    她平常要想点燃煤块,不花半个小时绝对不可能点着,而且还黑烟滚滚呛人无比,每次都让自己灰头土脸的。
    但李暮搞得这个蜂窝煤和煤炉,前后点燃用了不到10分钟,而且一点烟都没有。
    干净卫生,还提高了点煤的速度,谁能不喜欢啊!
    闻言,李暮笑道:
    “不止是干净和没烟,而且利用这个煤炉,蜂窝煤在不用的时候能以最低的速度燃烧。”
    “就像这样,把煤炉下面的风门关闭,再在上面盖个盖子,留一个出气孔就可以。”
    “这样在冬天不仅能保证供暖,等到下次需要用的时候,将盖子打开就可以直接烧水或做饭,十分方便。”
    听着他的讲述,在场的众人眼中异彩连连。
    这个年代京都的冬天里,家家户户都是靠着烧煤取暖,要是能有一个打煤器和煤炉,那就太好了。
    虽然现在冬天快要结束,但通常要冷到2月或者3月后,天气才会转暖,现在用上也不迟。
    张凯凑到炉子旁,一边烤着火,一边赞叹:“不愧是你,真有一手,竟然能想出这么方便的东西!”
    “何止方便,每年京都的煤都是限量供应,家家户户都只能紧巴着用,要是有了这蜂窝煤和煤炉,煤肯定能节约下来不少。”李建跟着道。
    王娅微微颔首,道:“这个蜂窝设计很别出心裁,空洞增加了空气的流通量和煤的少然面积,大大地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
    “如果能在全国能推广开,取代原来的煤块和煤球,肯定会对大家的生活有巨大的影响。”
    听着众人地夸赞,李暮无奈地笑了笑,道:
    “我就是随手做做,拿回家给奶奶取暖用到而已,没想那么多。”
    “而且推广没那么简单,现在冬天已经过了大半,谁家的煤都不多。”
    “让他们买一个打煤器,再用家里仅剩的煤做蜂窝煤,你们觉得这可能吗?”
    他的话让众人陷入沉默。
    良久,张凯忽然道:“别人不知道,我是知道它好用,一定要弄一个搁家里。”
    “对,我也要一个,每次点煤都麻烦死了。”邵亚楠紧接着道。
    见几人都想要,李暮想了想,道:
    “你们要的话再做就是,反正也没多复杂,除了和煤要点技术外根本没有难度。”
    “不过你们一定要注意通风,蜂窝煤在燃烧的时候会产生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粉尘。”
    “如果在房间长时间不通风的话,很可能会有中毒的危险!”
    强调完安全的问题后,李暮又教了一下众人和煤,便离开了轧钢厂。
    ……
    回到家。
    李暮将煤炉和蜂窝煤的用法教给李军和王娟红。
    后者学会后,看着煤炉里的火,顿时眼露惊喜:“小暮,你弄得这个东西太方便了。”
    “有了煤炉,以后就都不用担心妈冷着了。”
    蹲在煤炉便烤火的李军啧啧称奇道:“不仅不怕妈愣着,以后生活做饭都能够方便不少咧。”
    “要不说小暮你是大学生呢,就是比我们聪明。”
    ……
    被两人好一顿夸赞后,李暮才提着煤炉来到李奶奶的房间。
    感受着煤炉在房间里散发出的温暖,李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直夸自家大孙子孝顺。
    ……
    时间平淡地过去半月,进入三月份。
    天气依旧还有些冷,但正午的阳光已经带着让人舒服的暖意。
    这段时间,李暮和一机部那边打过招呼后,几乎跑遍了京都所有的重工业工厂。
    将状况摸透后,他对夏国基础工业的发展,算是有了比较清晰地了解。
    虽然京都不能代表全国,但这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极限。
    接下来,在对夏国当前基础工业有相对了解的基础上,李暮开始设计顶吹氧气转炉工业化所需要的制造工艺。
    ……
    京工院,实验楼。
    李暮走进会议室内,张教授、叶朱培,还有一机部的一些专家以及京工院的其他教授赫然在座。
    不过这次他的心里有了底,丝毫不慌。
    “这么多天过去,我们还在讨论顶吹氧气转炉的炉型设计和炉体的结构优化,这样下去恐怕没办法做到你说的目标。”叶朱培见他进来,第一个道。
    为了写出加更,精神都快恍惚了!
    一直修修改改,修修改改!
    久等了各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