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67.第367章 冲着32轴数控铣床去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67.第367章 冲着32轴数控铣床去第(2/2)页
,他和他的学生投入了那么多的精力,绝不容许有人轻视。
    雅科夫吓了一跳,连忙道:
    “我不是这个意思,只不过游戏确实没有办法对工业的发展有太大的帮助。”
    “国内传来的消息说,夏国已经将软件工程应用到了工业生产上面。”
    “你也知道,我们现在在软件工程方面落后了太多。现在M帝和我们都在追赶,万一被他们先实现了这项技术……”
    他没有将话说完。
    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夏国拥有这项技术,他们虽然羡慕嫉妒,但至少不会太怕。
    但M帝要是也掌握了,那就很可怕了。
    两国现在的局势,可谓是紧张至极,双方都想要在斗争之中占据主导地位。
    如果让M帝抢先掌握,声势上弱了一筹不说,还可能会被其工业发展上赶超。
    这点是他们绝对不能接受的。
    “我明白,明白,但雅科夫,但这个问题也不是马上便能解决的,而且我们和M帝相比,其实已经有很大的优势了。”阿列克谢叹了口气道。
    他知道国内很急。
    但现在也只能先别急。
    作为核心技术,夏国其实不公布出来,偷偷研究,他们都没有什么办法。
    能够有学习的机会,已经很不容易了。
    想了想,阿列克谢继续道:“其实游戏也是软件工程的一个部分,这样,刚好我们的游戏研发已经快要完成了,今天我便带你去看看。”
    说完,他便拉起雅科夫,前往京工院。
    ……
    而李暮这边,也开完了会议。
    在针对新软件的开发,他提出了三个方向:
    专门针对建筑信息模型的软件,Revit;用于土木工程设计和分析的Civil 3D,以及面向制造业的三维产品设计软件Inventor。
    这三款软件,都是Autodesk的产品,在功能上,和CAD、CAM等软件,具备一定的相似性。
    但他们的侧重却不一样。
    比如Inventor和CAD,都用于辅助制造。
    但前者主要用于三维建模和设计,支持有限元分析和应力分析等高级仿真。
    而后者更适合二维绘图,虽然也具备三维设计功能,但侧重的还是二维。
    ……
    从会议室里出来。
    李暮想了想,又和王绶觉去黄新华那边看了看。
    自从分布式投影光刻机成功之后,他便很少再插手集成电路的研究。
    偶尔过来,也只是和黄新华讨论一下怎么在结构上进行优化而已。
    毕竟集成度的提升,现在已经是个水磨的功夫。
    没有办法在光刻机上取得突破,想要再次大幅度地提升,基本没有可能。
    但再突破,就是极紫外光刻机了。
    这项技术,哪怕是后世的夏国,都没有掌握。
    全世界,也只有贺兰那边的一个公司拥有这项技术。
    当然,李暮倒是可以想办法搞到资料。
    可即便有详细的资料参考,都不可能搞出来——这是工艺水平的积累问题。
    “不过再过个十年,应该可以尝试尝试。”李暮心中暗道。
    十年的时间,说着不长,但已经能够做许多事情了。
    一边想着,他一边走进黄新华的实验室。
    后者正带着王娅和几名学生,讨论着问题。
    大概是太过认真,所有都没人发现他和王绶觉进来。
    两人也没有打扰,默默地走到角落坐下。
    只听其道:
    “现在我们的集成度,已经突破了15w这个大关,已经具备了研发新型处理器的条件。”
    “进行8位处理器的研制,是后面我们的主要任务。”
    “根据李暮的说法,我们要做到在13.8毫米的芯片上,执行45种指令,同时对8个二进制数字进行传送和运算……”
    ……
    黄新华说话的时候,时不时便会穿插几句“李暮说”。
    毕竟不管是4位处理器,还是8位处理器,研究想法的提出,都离不开李暮的帮忙。
    说了半天。
    他才因为口干停了下来,伸手去拿旁边的茶缸。
    正抬头喝水的时候,眼睛的余光,忽然发现了坐在一旁的王绶觉和李暮两人,惊奇道:“咦,你们什么时候来的?”
    “刚来不久,黄教授您继续好了,我们就坐在这里,不打扰您。”李暮笑道。
    黄新华道:
    “打扰,有什么打扰的。”
    “你们也别偷懒。”
    “正好我们在说8位处理器的事情,快一起来参与讨论。”
    他说着,便让身旁的几人去搬椅子,给两人坐下。
    王绶觉看向李暮,道:“你先请?”
    这段时间来,他几乎一心扑在第二代超算和软件的研究上面,对于原来拿手的半导体,反倒没有太多的时间研究。
    “行吧,那我便来开个头。”李暮想了想,也没有拒绝。
    旋即,他便说了说8位处理器的研制思路:“首先,我们可以从电路上入手,研发出新的电路……”
    原有的结构,再优化,也达不到8位处理器的研制要求。
    只有新型电路,才能实现的可能。
    在后世,8位处理器的研制,是随着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的出现,才获得了成功。
    “……简单来说,就是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为主要元件构成集成电路。”李暮最后总结道。
    他说完后,屋内的众人都陷入沉思,思考着这种集成电路工艺的可能性。
    许久之后,黄新华才先回过神来,道: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思路,理论逻辑上可以自洽,李暮啊!你这想法真是天马行空,让人不得不说一声服!”
    “这种电路结构制造简单、尺寸也小,很适合高密度的集成。”
    “而且温度特性也不错,适合动态工作。”
    他是真佩服李暮的能力。
    即便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接触半导体方面的相关研究。
    但只要开口,总是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
    “只是一些想法而已,能不能实现,还要看大家动手验证。”李暮微微笑了笑道。
    当然,说是这么说。
    以现在的工艺水平来说,想要搞出来,其实并不困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