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5章 集成度18w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5章 集成度18w第(1/2)页
下死力去查不一定,但绝对是要查一查的。
    其他的东西瞒得住,但是军用山地自行车这些可瞒不住,很容易被查出来。
    在已经被两方的情报部门摘出怀疑目标的情况下,他没必要再一头跳进去。
    这边,在李暮念头急转时。
    得到他确认的杨英忍不住发出一声欢呼:
    “太好了!”
    他就知道,上面不可能亏待像李暮这样的科学家。
    下面的专家和教授们,也不由长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高兴的神色,道:
    “玄武这个名字好啊,还是咱们国家的神兽呢!”
    “是不错,我一直觉得这个取名风格十分的好,用神兽取名,也能彰显咱们国家的文化底蕴!”
    “有了玄武,让我看看,青龙、白虎、朱雀总要有的,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搞出来!”
    ……
    会议室内的气氛瞬间变得欢快起来。
    众人在高兴上级领导为他们研究的主战重坦取名的同时,也不禁畅想起未来。
    说着说着。
    他们就将目光看向了李暮。
    稍稍年轻一些的王泽荣好奇道:
    “李顾问,您说咱们国家先有玄鸟-1,又有玄武-1,后面是不是还能有其他更厉害的?”
    “有是肯定有的,我可以偷偷告诉你们,本来昨天上级领导是要取两个名字的,最后给了我一个。”李暮微微一笑,道。
    听到他的话。
    王泽荣以及会议室内的所有专家和教授的脸上,都露出兴奋之色。
    他们也没有细问究竟是叫什么,是什么。
    只要知道有,那就足够了。
    ……
    随后,众人兴致勃勃地讨论了几分钟。
    李暮才站出来打断,道:
    “好了,大家先安静安静,我们继续工作。”
    “刚刚在外面,我和麻所长听了一会儿,也知道了大家目前的问题。”
    “对于研究绝热型热护套还是均热型热护套,我的想法是都不采用,而是进行新的设计。”
    说到这里,他微微顿了顿,准备去拿旁边的小黑板。
    不过还没等他的手抬起来,一旁的张克茂便飞快得将小黑板递了过来。
    “谢谢。”李暮冲他笑了一下,然后继续一边画图,一边道:
    “我把它叫做双层铝板气隙式设计。原理很简单,就是在炮管外部安装两层铝板,并在之间留有气隙,形成隔热层。”
    “这种设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引力波,保护炮管不受过大的热应力影响。”
    “理论上来说,当炮管工作时,高温气体和火焰会直接作用在双层铝板上,而气隙的存在能够有效地隔绝热量……”
    他说得并不快。
    开头说到“原理很简单”的时候,杨英等人还信了一下。
    不过随着讲解的深入,很快他们就知道这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每个人手中的铅笔都写得飞起,生怕错过李暮说的一个字。
    ……
    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
    李暮将双层铝板气隙式热护套的原理和技术难点简单地说了说,帮众人理清了思路。
    具体来说,其实就是3个方面的问题:材料的选择和加工、气隙控制以及热传导与隔热平衡。
    这三个问题解决,成功也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他也没有一味的填鸭式讲解,点到即止,给杨英等人留下了“作业。”
    如何确保铝板和绝缘材料之间的紧密结合以及气隙的均匀分布、如何精确控制气隙的尺寸和分布,确保其在高温环境下的3稳定、如何综合考虑材料的热传导与隔热效果的平衡……
    说完了这些。
    李暮拿起手边的搪瓷杯,给自己灌了一口的茶水解渴。
    眼看下面的专家和教授们都陷入了沉思当中,他也没有打扰,悄然地退出了会议室。
    ……
    一直等候在门外的麻志浩见李暮出来,上前道:“李顾问,您这是准备走了,不在这里吃午饭吗?”
    前段日子的时候。
    李暮在车研所,一待就是一天,根本不带休息的。
    今天才一个上午就出来,显然是要走。
    “这边的研究有杨教授盯着,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我还另有要事,就先走了,随后您帮我和他们说一声。”李暮道。
    他去了航空院那边一个星期左右。
    这些天,也不知道材料研究所和半导体研究所那边的研究情况怎么样,肯定要去看一看。
    麻志浩闻言,也没有多问。
    毕竟刚刚他可是听得清清楚楚,李暮现在手头有着两项研究。
    另一项,他估摸着甚至可能比玄武-1主战重坦还要重要。
    ……
    告别麻志浩后。
    李暮先是火速赶到了材料研究所,问了问周任这边的研究情况。
    复合装甲的钢板、陶瓷和纤维增强材料好说,难度不是特别大。。
    主要是钛镍合金。
    这种合金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强度,能够显著地提高坦克的防护能力,减轻重量,还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不仅能用于99式主战重坦上,还能用于其他高端装备和工业领域,比如航空航天、电子计算机、能原材料等。
    但好用,也就意味着研制难度大。
    夏国发明出的钛镍合金的时间在1978年,实际应用更晚。
    想要突破这项技术,且实现量产,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好在李暮现在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和阿三打完这一仗后,夏国会有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期,国际环境的压力会减少许多。
    当然,能尽快研制,还是尽快研制出来最好。
    ……
    在材料研究所待了四五个小时后,直到下午,李暮才离开。
    接着马不停蹄地来到半导体研究所。
    这边的情况,倒是一如既往的稳定。
    各个研究项目组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自己的进度,就连苏东庄和雷鸣那边的99式电子系统研究,都没有出现太多的意外。
    毕竟也跟着他研究了许多个项目了,在有着研究方案的指引下,这点能力还是有的。
    ——当然,前提是李暮没有在研究方案里给他们挖坑。
    ……
    被苏东庄和雷鸣送出来。
    李暮摆摆手,让他们继续回去忙着工作。
    看着他们听到这话,便一头扎进实验室。
    他不由欣慰地点了点头。
    “就是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发现我动的手脚。”李暮心中暗道。
    为了避免让研究过于“顺利”,他搞研究方案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留下一点纰漏。
    出现什么大问题倒是不至于,不过很能给人耽误时间。
    简而言之,就是闹心。
    “算了,想这个做什么,如果他们能够自己解决,我才能更放心不是。”李暮摇了摇头,没有再担心下去。
    既然放手让苏东庄和雷鸣两个人去干,就不能有太多的顾虑。
    有过这一次,他们才能够成长得更加的茁壮。
    ……
    一边想着,李暮一边来到黄新华的实验室。
    不过这回他没有在门口听,而是直接走了进去。
    正在操作着分布式投影光科技的黄新华耳朵微微动了动,不过却没有抬起头来,而是继续完成手中的的实验。
    过了大概七八分钟,他才抬起头,长松了一口气。
    见状,李暮迎上前,道:“黄教授,又有新的突破了吗?”
    “哪有这么容易,比之先前,只提升到18w而已。”黄新华摇了摇头,道。
    集成度18w,在两年之前要是听到这个数字,他保管会惊掉下巴。
    可现在,也只能是“而已”了。
    李暮笑了笑,道:
    “已经很好了,黄教授,您不用太着急。”
    “集成度的突破,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的时间还很长,可以慢慢地来。”
    他的计划是5年内完成99式主战重坦,10内搞出歼-10,时间上完全来得及。
    “时不我待啊,李暮,你可能不清楚,这次我们和阿三的战争,虽然打出了国威,但也会让M帝和老大哥更加忌惮!”黄新华长叹了一口气道。
    他并不知道夏国打完了这次自卫反击战后,便迎来了一个平稳期。
    大胜固然是好事。
    可也会让敌人更加忌惮,下一次的袭击也会更加的猛烈。
    这次他们打胜了,那下次呢,下下次呢?
    国家不早点强大起来,战争就会永无止休。
    李暮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道:
    “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再继续提升一下集成度,只是效果可能没有先前那么高就是了。”
    “什么,你有主意怎么不早说啊!”黄新华闻言欣喜道。
    天知道他这段日子为了提升集成度,掉了多少头发。
    李暮道:“其实我也是最近才想到的,可以从硅片的纯度和面积上入手。”
    “硅片的纯度和硅片的面积,这个想要提升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吧。”黄新华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无论是纯度还是面积,都牵扯道一个加工精度的问题。
    纯度越高,面积越大,加工的精度也就越难。
    以夏国目前的技术基础,想要在这上面提升,难度只怕不小。
    想到这里,黄新华连忙道:“你就别卖关子了,快和我说说,到底该怎么办?”
    他不知道怎么提升集成度。
    还不知道李暮的性子。


第435章 集成度18w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