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7章 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7章 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第(2/2)页
久,他们等得不就是这句话吗。
    “李顾问,只要您觉得我的能力还成,我愿意跟着您一辈子都研制战斗机!”宋文聪斩钉截铁地说道。
    他早就想说这句话了,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其他教授见状,也纷纷开口,道:
    “以前我们一直都是仿制其他国家的战斗机,但这一次,李顾问您让我们看到了自主研发的希望!”
    “有李顾问您在,我们一定能够研制出一款属于我们夏国的强大战斗机!”
    “咱们有这么多专家和教授,还有李顾问您,都是两只眼睛一个脑袋,不信比那些外国人差!”
    众人的情绪都十分高涨。
    这段时间以来和李暮的交流,让他们看到了曙光??夏国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自主制造战斗机的曙光。
    为了能够让这道光更加明亮,他们每一个人都愿意燃尽自己!
    “谢谢大家的信任,我相信,在我们的一起努力下,一定能够将威龙-1战斗机造出来!”李暮也不由被气氛感染,心中激荡不已。
    今天发生在这里的一幕。
    或许过去十年,二十年,乃至一百年,都未必能够被人知晓。
    但总归有一天,封存的历史会被解开。
    后世的夏国人民一定会,且会永远铭记,有一群人曾经为了他们的和平生活,心甘情愿地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12位教授,在黄之前、涂吉达和宋文聪的带头下,都迅速表态,选择加入李暮的研究项目组。
    他们同样也明白,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会。
    过往的他们,或许各自都曾有所成绩,做出过一点东西。
    但那些和现在要做的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它必将载入夏国航天航空发展的史册,在其上留下继往开来的浓烈一笔。
    不过在激动过后。
    有人忽然回过味来,问道:
    “李顾问,您是不是一开始就没打算放我们走啊?”
    这个问题一出。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汇聚到李暮的身上,满是好奇。
    “没错,从自宋文聪同志听到诸位教授的时候,我就打定主意要留下大家了。只是怕大家不愿意,所以便想先等一等,更有把握一些再说。”李暮道。
    闻言,黄之前一拍大腿,懊恼道:
    “哎呀李顾问,你应该早说啊,我们早就想留下来了,还怕您觉得人太多麻烦呢!”
    其余的涂吉达、卢笑鹏等人,也是一脸的哭笑不得。
    早知如此,他们当初还头疼啥呀,直接说就好了,根本犯不着纠结这么久。
    “没事没事,总之结果是好的。”李暮也不禁有些哑然失笑,道。
    不过他倒是不觉得拖到现在是在浪费时间。
    毕竟想要这12位来自天南海北,且水平都处于战斗机研制领域前列的科学家,能够一个不落地留下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敲定了共同研究的计划之后。
    很快,黄之前等人便托唐燕捷帮忙,知会他们原来的单位,说他们要留在京都进行研究。
    后者自然乐见其成。
    甚至还提议道:
    “要不把诸位教授的家里人都调来京都,免得大家和亲人分居两地,回家也能方便些。”
    但凡是重要的研究项目,动辄时间都是以年为单位起步。
    像是战斗机,就更久了,没个三年都不可能拿出点像样的东西出来。
    这么久的时间,一直和家人分居,显然不太现实。
    “如果可以的话,当然再好不过,只是到时恐怕要麻烦唐院长您照顾了。”黄之前等人也有这个想法,所以没有拒绝。
    虽说即便家人来了京都,他们一年到头还是未必能见上几次。
    可离得近一些,总归是好的。
    在征询过一众教授的意见之后。
    唐燕捷很快兴冲冲地离去,模样像极了要去打一场硬仗。
    不过说是硬仗也差不多。
    毕竟要从许多单位手里抢人,哪怕他是航空院的院长,都得费些口舍才行。
    这边,留下的李暮继续和黄之前等人商量关于威龙-1战斗机的研制计划。
    不过说计划,其实还为时尚早。
    李暮道:
    “以现在的技术条件和工业基础,其实还不能满足我们的研制要求,所以我们首先得突破一些工艺方面的问题。
    “比如我们国内的龙门铣床技术,至今还都是引进的技术,存在严重落后的状况。”
    “为了弥补这些技术工艺方面的不足,我们需要完成许多突破,才能够为战斗机的诞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虽说有黄之前等12人的加入,但威龙-1战斗机的研制团队,目前来看人员还是有些不足。
    因为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龙门铣床,仅仅只是航空机床的一部分,还有数控龙门铣床和重型卧式车床。
    但即便解决了这个,也还有更多的难题在等着他们。
    柔性工装技术、喷丸成型技术、真空熔炼技术、熔模铸造工艺......
    一个个技术工艺,都是曾经无数科研工作者用尽半生心血才得以突破的难题。
    “李顾问,我知道有一位教授,在龙门铣床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如果您觉得能行的话,我写封信让他过来。”黄之前当即道。
    他一开口,其他的教授们也纷纷表示可以摇人过来帮忙。
    对此李暮当然也不会拒绝,将他们推荐的人一一记下,等回头再让唐燕捷出面去邀请。
    紧接着。
    他又说起威龙-1发动机的问题。
    在这方面,众人都知道李暮打算研究涡扇发动机,不过对于这项技术,他们都还有些疑虑。
    毕竟在60年代,出于技术限制和成本考虑,都是涡喷发动机更为常见。
    涡扇发动机虽然结合了涡喷发动机和螺旋桨发动机的特点,拥有较高的燃油效率、较低的噪音和更好的经济性。
    但这些和结构简单、维护成本更低的涡喷发动机比起来,还是有些相形见绌。
    既然是讨论,大家也各抒己见,道:
    “涡扇发动机目前看来,还是更适用于民用客机,除非我们能有新的技术突破。”
    “没错,涡扇的结构更复杂、附属设备也更多,仅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不如选择有着强大输出功率的涡喷。”
    “李顾问,您也别藏着掖着了,有啥办法就直说吧,我们跟着学习学习。”
    说着说着,大家的目光又渐渐地汇聚到了李暮身上,满是期待等着他的答案。
    涡扇不如涡喷,那是在以前。
    可他们如今有李暮在,未必造不出更好的涡扇发动机。
    “其实方法确实有,不过想要实现也有不小的难度,”李暮微微颔首,道。
    黄之前笑道:“您先别说难度,给我们说说是什么方法!”
    “等等,黄教授,李顾问,等我先拿找个笔记本。”宋文聪赶忙打断道。
    其他的教授虽然嘴上不说。
    但手却已经非常诚实地摸向了手边的纸笔。
    待众人都准备好后。
    李暮才继续道:
    “我们可以从4个方面入手,材料、冷却系统、控制系统和推进技术。”
    “先说说材料方面,为了使得涡轮叶片能在更高的温度下工作,可以考虑研制高温合金和陶瓷基复合材料………………”
    “再说冷却系统,目前的涡扇发动机主要是以单通道内部冷却为主,通过在涡轮叶片内部设置一个通道利用气流进行冷却......”
    接下来的5天时间。
    李暮基本都在会议室里度过,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就是和黄之前等人一起讨论航空发动机的问题。
    有些原理说起来简单,但想要落在实处就千难万难。
    不经过反复的讨论和验证,就算是他自己拿着资料,也很难放心地研究。
    毕竟工业基础都不相同,有些方法后世可行,现在未必可行。
    走出会议室。
    李暮伸了个懒腰,和黄之前等人说了一声,便准备离开航空院。
    他一连走了许多天。
    玄武-主战坦克的研制,也不清楚有没有出现问题,是时候过去看一眼了。
    当然,在去之前,照例他还得休息一天。
    否则即便去到车研所,那边也会把他拦在大门外。
    就在李暮一边下楼,一边想着该怎么合理地躲开假期的时候。
    忽然,唐燕捷迎面走来,笑着道:“李顾问,有给您的消息,郭院长那边让您离开后先去他那儿一趟。”
    “没问题,我回去后立刻就去。”李暮当即道。
    以唐燕捷的身份都不知道的消息,那么八成和玄武-1主战坦克的研制有关。
    总不可能是让他去电影厂参观这种小事。
    和唐燕捷告别后。
    李暮便马不停蹄地前往国科院。
    进了大门后,直接走向郭默的办公室。
    刚刚靠近,便听到了里面传来的爽朗的大笑。
    听到这笑声。
    他便知道应该不是什么坏事。
    “郭院长,什么好事儿啊,您这么高兴?”他一边笑着,一边走进去道。
    闻言,正在和一个人说着话的郭默立刻从座位上站起身,道:“来来来,我为您引荐一番,这位就是李暮顾问!”
    顺着他手的方向。
    坐在沙发上的一个40岁左右,带着眼镜的中年男人站了起来,道:“李顾问您好,我是胡旭华!”
    “您好,幸会幸会。”李暮笑着和对方握了握手,同时快速地在脑海里检索对方的名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