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0章 简陋的战车  美洲日不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0章 简陋的战车第(2/2)页
些地方,还需要焊接。”
    姜师傅指着某个焊接过的接口对董子秦介绍,随后又说:
    “至于零部件,按照整个雄狮计划最初的设计,该型战车未来会一直进行升级,一直升级到不能再升级下去。”
    “考虑到未来可能迎来的大规模采购,我们基本在每一个零部件上,都做了标准了化设计,方便生产。”
    姜师傅指着眼前的半成品,以及一些刚刚拿来的设计图纸,对董子秦侃侃而谈,说道大规模生产的时候,整个人都充满了激动,好似很快就会生产“一万辆”战车一样。
    董子秦随手翻了翻送到他面前的“机密”。
    随即开口:
    “火力,是否有机枪。”
    是的,机枪才是董子秦最主要的目的,至于火炮,其实在董子秦看来,作用不大。
    按照董子秦多次和教导师内部参谋推演的战车作战场景。
    基本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就是伴随步兵进攻,充当火力点,打击敌军的阵地,这也是火炮口径最大的作用。
    第二则冲击,或者说“穿插”。
    按照董子秦初步模拟出的战场情况,战车最主要的就是大规模集结后的穿插,乃至冲击。
    这一点上,面对的往往不是敌军的炮火,而是来不及撤退或防守的敌军士兵。
    而在面对灵活的士兵时,所谓的火炮,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毕竟如此近的距离,炮口如此高的情况下,面对近在咫尺的敌军士兵,很容易出现火炮打出去,打没了,或者根本打不到的尴尬场景。
    面对这样的一个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机枪。
    这是董子秦唯一能够想出的办法,也是目前最好对付步兵的手段。
    所谓新兵怕炮,老兵怕枪,拘束这个道理!!
    听完这位董将军对于机枪的见解后,姜师傅和那些偷听的工作人员,都有些惊讶。
    毕竟他们是以科技的角度看待机枪对于战争打作用,所思考的永远是机枪对战车火力的“增强”。
    至于战术层面,他们还真没有想过。
    “可能这就是我们这些人和真正军人的区别,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去过真正的战场。”
    姜师傅心里闪过这么一句话。
    想到这里,姜师傅紧跟着反问:“董将军,我们刚刚还在商量炮塔上的出口,你认为应该几个??”
    董子秦想都没有想,直接给出了“两个”的答案。
    随后他又解释了一句:
    “还有一个是给机枪手的。”
    听到这里,姜师傅才明白了过来,随后又问:
    “机枪应该是多大口径??”
    “十二点九,只能是十二点九!!”
    董子秦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把他一直就认可的答案全都说了出来。
    事实上在办公室刚刚处理机枪口径问题的时候,他虽然在步兵的计划中剔除了有关十二点毫米的“计划”。
    但不代表他真的不打算用了,而是在他心中,十二点九毫米有一个最好的使用点。
    那就是战车。
    根据模拟,冲锋中的战车,除了遇到随时随地都会出现的步兵,最多的就是“火力点”。
    这些火力点,多数以阵地的形势出现,考虑到后期美军的火力进步,以及科技进步。
    十二点九毫米的大口径机枪,就很有必要了。
    因为只有这个口径,可以射穿一部分钢板和防护,其他的,哪怕是七点九毫米,也最多射穿钢盔,稍微厚一点的目标,根本就是无能为力。
    或者说,遇到了也是呼叫火力支援,毕竟它只是步枪弹。
    姜师傅有些佩服的点了点头,随后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董将军,我想知道,具体的生产计划,毕竟武器生产的多少,决定了我们设计的程度。”
    什么意思,那就是多了,就按简单的来,少了,就尽量精密些,价格也随之提高。
    作为在波斯搞过几年军火贸易的董子秦来说,这些话是他经常对波斯人说的话。
    犹豫了片刻,董子秦压低语气,小声的回答:
    “一千辆,最少一千辆!!”
    姜师傅听后,手微微颤抖,随后用同意压低的语气回答:
    “可以,我们会在战争前完成这个任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