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1章 有奔头  四合院:年代从享受生活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1章 有奔头第(2/2)页
作为太平毛纺厂的二股东,他这次包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毛衣,准备送人。
    反正不用花钱……
    虽说是百般推迟,说自己不冷,但面对师娘强势的热情、关爱,王德明只能是勉为其难的穿上师兄的破旧棉大衣。灰黑色的面料很多地方都已经发白,袖口和领口等容易开线的位置还被细心的用同色的布料缝补过,但仔细看,还是看的出来。
    唉,穿上这么一身就是德华和彦祖也压不住啊……德华最多也就穿军大衣嘛……
    三轮车从宝玉胡同拐出来,师娘的身影消失不见,王德明紧了紧棉大衣的领口,挡住冰冷的北风,暖和是真暖和,还有一股淡淡的太阳的味道。
    三轮车的车夫是一个三十岁的中年男人,脖子上绑着一条白色的毛巾,头上戴着灰色的狗皮帽子,把耳朵遮的严严实实的。
    很是健谈:“同志,刚刚那是您师娘吧?嘿,你们感情可真好,跟亲娘俩似的,这可少见呐,啧啧……”
    “哪像我?之前做木匠学徒,那是动不动就挨大嘴巴子……就这样,到后来啥也没学成。这不,只能蹬三轮过活。”
    “我是运气好,”王德明先是谦虚一句,又安慰道:“同志,现在不是新中国,旧社会的剥削都结了,咱们现在做什么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
    “嗐,您是党员还是候补干部?您说的可真好……”车夫迎着风用力的蹬车,车前头的煤油灯照亮着不远的前路,他“嘿嘿”笑了两声,“有钱的不还是大有钱么?”
    “当初我给大户人家做包月车的时候,嘿,人家一天的嚼谷咱们一个月都赚不到……”
    “不至于吧……”说到这王德明莫名的有点心虚。
    “怎么不至于?好家伙,一顿饭鸡鸭鱼肉样样齐全,吃的是纯白面饽饽。咱们过年都不一定能吃的这么全乎……”
    王德明摸了摸鼻子,尬笑道:“咱们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这我到信!”车夫好像体力里突然充满力量,紧蹬几下拐进交道口大街,“我老婆现在被安排进街道组建的绢花社,每个月也给开工资。”
    他喘口气,“关键是不怕生病,看病给报销啊!”
    “我俩孩子现在都能在家门口新开的学校上学,虽然一个月要花几块钱,也负担的起。这生活不就有奔头了嘛。”
    “所以啊,我现在周天也不休息,要么继续蹬车,要么就去参加义务劳动,嘿,咱爷们也得拔份。”
    “哟,同志,这就到了。”
    时间过的可真快,这一路听着三轮车师傅对旧社会的抱怨,对新生活的向往,不知不觉就到了小经厂胡同。
    看着三轮车师傅黝黑的脸庞上滚淌的汗珠,王德明要多给他两毛钱车钱。
    对方却坚决不受,坚定的表示自家钱够用,建议王德明把钱通过慈善机构,红十字,捐给更需要的人。
    王德明只能作罢,不过却陷入一点纠结。
    “姑爷,您赶紧进院啊……”门房老赵听到动静却一直没见王德明进来,出院门看他正呆呆的站着,不知道正在想什么,出言提醒一声。
    “哦,呵呵,刚刚突然想到点事儿,这就回了。”
    以后有机会再说吧……实在是前世的新闻看的太多,都没信心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