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九十三章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九十三章第(1/2)页
很快,金陵府中的所有坊间水井都被衙役所封锁。
    在杨清源的命令之下,各处井水都被取样之后送到了金陵府衙之中。
    在经过从扬州兼程赶来的姬明珠检测之后,确实在其中发现了异常之物。
    下入水井之中的不能称之毒,而是一种毒、疫混合的物质,更像是现代医学意义上的病毒,杨清源将其称为“毒种”。
    这种毒种本不是剧毒之物,但一旦进入人体之后,便会在人体内吸收营养,生根发芽,滋生壮大,随后化为疫病夺人性命。
    同时,这种毒疫成形之后,也会具有一定的传播性,这样与疫病一致的外观,可以完全掩盖其本质,让一般医者难以分辨,是疫是毒。
    或者说,它本身就是疫、毒、蛊三者的结合杂交品种。
    寻常的医者根本没法勘破此毒,要想破解此毒,必须对医、药、毒、蛊都有极高的造诣。
    前三者倒还好说,但是蛊术自从先秦一世皇帝焚书坑巫之后,便再无流传,少有人识得。
    便是孙十常这般,中原医道的南斗一人,也难以知其奥义。
    这制毒之人抛开道德不谈,确实是一个绝世鬼才,能够将疫、毒、蛊三者融为一体。
    即便是现在姬明珠、唐慎微、李濒湖辅助孙十常,也难以在短期之内破解此毒,研制出解药。
    杨清源将研制解药的事情,完全交给了孙十常主持,而他开始追责金陵官吏。
    在杨清源到达金陵之后,便三令五申,防疫七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所用入口之水,必须煮沸。
    并且严令各坊市的坊正组织百姓,进行煮水消毒。
    但有不少地方胥吏,却是阳奉阴违,尽是表面工作。每当六扇门及金陵府衙的捕快及僚属抽查之时,都会看见大量人正在煮水,沸水一桶一桶地被提出。
    而这个时候,六扇门和金陵府衙的人手严重不足,也就没有在这件事情上纠结太久,
    他们也没想到这些胥吏连黜陟使大人的钧令都敢不执行。
    但也正是因为他们是胥吏,所以才敢如此胆大妄为。
    虽然常有贪官污吏,滥官酷吏之语,但官和吏是两个
    简单来说,“官”有品级、有俸禄,是朝廷直接任命的“朝廷命官”,而“吏”则是隶属于官员的具体办事人员,官是梁柱、吏是瓦砾,官是主干、吏是枝蔓,官是虎狼、吏为爪牙。至于双方的关系,则更有意思,“官”与“吏”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算计,相互提防。
    先汉之时的《汉书·百官公卿表》将国家官吏分为三类,即主官、长吏和少吏,但这三类其实又可统分为两大类,两者的主要界限便是俸禄,俸禄在两百石以上者为“官”,俸禄在两百石以下的则为“吏”。
    换算到今日,正处级以下的干部,甚至不能称为官……
    以九品官职看,从九品官职有宣课司大使(市税务局一把手)、州吏目(省高院法官助理)、县巡检(县公安局一把手)、国子监典籍(清北大学图书馆馆长)……
    这些在普通布衣百姓眼中的职权大得不像话的人,才是九品中正中的最底层,官的。
    在他们之下的,都只能算作吏。
    吏在先汉、后汉之时也是由朝廷任命的,但在魏晋之后,便彻底从朝廷的正式编制中剔除了。
    而现在的大周,对于吏的薪资也是算


第七百九十三章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