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2、第 72 章  [汉]穿成武帝家的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2、第 72 章第(2/2)页
本地的植物,而是从印......一个叫身毒的地方传过去的。’
    小九也不知道这个时候的棉花应该叫什么,所幸就把她知道的,关于棉花的别称都跟张骞说了,说完之后又跟他形容道,“它种出来之后是一团白色和云朵一样的东西,可能会有人把它当做是观赏植物。”
    “棉花?”张骞对仔细回忆了一下自己当乌孙国的所见所闻,这次他从乌孙国回来可不是只带了数十位乌孙使者,他还从乌孙国带了一些大汉所没有的种子回来,其中就包括了葡萄、苜蓿、芝麻等等。
    但是小九所说的棉花,他确实是从未听闻,也从未见过,所以张骞对着小九摇摇头道,“臣在乌孙国并没有见过殿下所说的东西,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它只是观赏植物所以被臣漏下了。”
    毕竟被张骞带回来的种子所种出来的全都是能吃的。
    一旁的刘彻好奇地问道:“小九,你所说的‘棉花是什么花?它有什么作用吗?”
    跟小九都相认一年多的时间了,这么长的时间里已经足够让刘彻了解这个小女儿跟实用主义者没差了,如果她所说的“棉花”不是有大作用的话,她不会这么上心的。
    小九说:“能御寒。”
    小姑娘是去年春天脑子里就多了一份记忆的,但是她是在去年冬天的时候才想起来这世上还有棉花这个好玩意儿。
    主要是到了冬天要添衣的时候小九发现时下的人御寒除了动物皮毛之外,就是丝绸、麻布甚至是芦花、柳絮等等物品。
    作为大汉公主,小九根本不缺御寒的物品,但是普通老百姓家却不一样,他们能用来御寒的东西大多都不够保暖,对他们而言,烧火取暖甚至都是一件算得上是奢侈的事情。
    因为时下的山林基本上都是有主的,作为普通老百姓的他们根本没有资格上山伐木砍树。
    小九是在去年冬天去了一趟陶灵雨的家中她才知道这一点的,也是在那个时候她才想起了棉花这种只要大面积种植,就能让大部分的老百姓在冬日里有保暖的衣物穿的御寒神器。
    然而等她仔细一想,她才知道这个时候是没有棉花的,或者更具体一点来说,是中原地区并没有棉花。
    根据多出来的那一份记忆,小九得知棉花是从南北两路传入中国的,一条是从东南亚传入越郡外境、南海郡和桂林郡,时间就在秦汉两朝。
    是的,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汉很有可能已经有棉花了,但是远在南边。
    另一条就是从身毒经由西亚传入乌孙(境内)和河西走廊,然而这是发生在数百年后的南北朝时期。
    只是小九仍然不太死心,虽然多出来的记忆说直到数百年后的南北朝时期,棉花才得以传入中国,但是万一在此之前已经传入但是却并没有被记载呢?
    对吧?
    小九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来询问张骞的。
    刘彻一听,神色立马就严肃了起来,一旁的张骞也没有想到小姑娘所说的“棉花”竟然能有这样的大作用?
    “殿下你所说的‘棉花我确实没有听过和见过,但是你所说的“身毒'',我记得大夏国曾和他们打过交道。”张骞说着,看向刘彻,“陛下还记得第一次出使西域回来后与你提到过在大夏国时见到那儿有蜀郡土产的邛竹杖和蜀布吗?”
    “我记得。”刘彻当然记得了,毕竟那是他第一次从张骞的口中知道了大汉以外的世界,“你当时说过,大夏国的人说那些蜀郡土产的邛竹杖和蜀布都是他们从身毒国买来的。”
    当时张骞就根据身毒国和大夏国的距离,以及蜀郡所在的方向推断身毒国位于大汉的西南方向,与蜀郡的距离不会太远,同时还推断出从身毒国到长安的距离十有八九比大夏到长安的距离还要近。
    做出这样的判断后,张骞就向刘彻提议遣使南下,开辟一条避开羌人和匈奴地区,能够直通身毒国和中亚诸国的新线路。
    早在刘彻登基初年,他就先后派遣唐蒙和司马相如前往西南夷开发,结果因为连年和匈奴作战的原因,被迫放弃了对西南的经营,所以现在想要通道西南的话十分艰难。
    早在元狩元年,张骞就在刘彻的支持下派出了四支队伍分别从蜀郡出发,从古滇国境内、西羌东部以及西海南部前往身毒国,结果无一例外,全都失败了,被迫先后返回。
    小九就是已经从多出来的记忆中得知这件事,所以才放弃了派人从蜀郡前往身毒国的想法,改为将希望寄托在张骞的身上。
    “这次随臣一块回来长安的除了乌孙国的使者之外,也有大夏国的使者。”张骞看向小九,然后道,“到时候我们可以询问大夏国的使者他们那儿有没有从身毒国买入棉花种子,若是没有,或许我们可以借由他们接触身毒国的商人。’
    “大夏国的使者也来了?”小九一脸的惊讶,但是很快地她又笑着道,“那太好了。”
    说起来可能有人不信,虽然蜀郡属于大汉的管辖,而大夏国不属于,但是真的要交易的话,说不定通过大夏国更容易一些。
    因为现在蜀郡内聚居的都是少数民族,他们对中原王朝向来是爱答不理的,再加上停止了对西南的经营后,他们跟中原王朝更是处于一个隔绝的状态,也就是说就连刘彻这个当皇帝的说的话在他们那儿都不好使。
    但是大夏国不一样,他们既然遣使随张骞他们来长安,那么就意味着他们有意和大汉交好,或者说有意和大汉来往,这就意味着跟他们比较好说话。
    除了乌孙国和大夏国之外,大宛国和大月氏等国的使者也随张骞他们来到了长安。
    得知大宛国派使者来汉,刘彻并不意外,因为早在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候,大宛国的国王就因为听闻大汉的富庶想要与大汉来往而对张骞他们礼遇有加,当时甚至派了向导和译者的人员护送他们去了康居国。
    但是大月氏居然也派使者来汉了,这就有点出乎刘彻的意料了,因为大月氏国当年因为新国土的肥沃,又因大汉和大月氏国距离甚远,即便结盟也无法守望相助,毕竟远水救不了近火嘛,所以当年就直接拒绝了代表大汉的张骞。
    结果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大月氏国不仅转变了态度,甚至还特意为刘彻准备了一只大汉人前所未见的奇兽作为见面礼。
    “这只奇珍异兽叫什么?”刘彻原本对大月氏国献上的见面礼是十分好奇的,毕竟他向来喜欢收藏珍贵的奇珍异兽??说实在话,要不是花花姨和小黄都是小九的“姨母”和“弟弟”,早就被刘彻收藏了??然而等真的见面之后,他却觉得也不过如
    此。
    虽然看模样是威风凛凛的,然而那杂乱无章的鬃毛却让他看着就觉得不舒服,恨不得让人给它整理好。
    译者听完大月氏国使者说的话后,对刘彻道:“陛下,这只奇珍异兽叫‘狻猊'',原先是生活在草原上的霸主,据大月氏国的使者说,狻猊在他们那儿被誉为兽中之王。”
    兽中之王?
    听到这四个字,刘彻看了一眼待在笼子里懒洋洋的狻猊,实在是有点怀疑大月氏国使者的话究竟是真是假。
    刘彻笑道:“想必使者是没有见过我大汉的老虎,否则的话怕是不好意思将狻猊誉为兽中之王了。”
    译者将刘彻的话如实翻译之后,大月氏国的使者说:“不可能,狻猊的强大远超人们的想象,几乎没有什么猛兽能够与它抗衡。”
    至于刘彻所说的“老虎”?
    大月氏国的使者表示听都没有听说过。
    当然了,后面这句话大月氏国的使者并没有说出口,但是他的意思刘彻是听明白了,他道:“既然使者不信的话,大可以让贵国的狻猊与我大汉的老虎好好地较量一番。”
    大月氏国的使者听完译者说的话后,一口就答应了下来,他对他们的狻猊十分有信心。
    巧了嘛这不是,刘彻也对自己驯养的虎群十分有信心。
    喜爱奇珍异兽的刘彻养了一群被后世称之为华南虎的虎群,虽然跟花花姨和小黄它们这些辽东虎相比,刘彻驯养的虎群体型都较为小巧,但是不管怎么说那也是百兽之王。
    虽然大汉这片土地上从未有过狻猊,但是只要它是兽,那它就肯定包含在“百兽”之内。
    于是原本被养在宫苑里的其中一只老虎就被送到了刘彻他们面前。
    “然后呢?”在后面陪着卫子夫的小九听说了刘彻和大月氏国的使者因为到底是百兽之王的老虎比较厉害,还是兽中之王的狻猊比较强而决意现场加塞一场比试时,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
    倚华道:“陛下养的那只老虎败了。”
    小姑娘一听就笑了:“我早就说了我爹养的那群老虎不行了,他偏不信,现在好了吧,比试比输了。”
    卫子夫问:“大月氏国的使者什么反应?”
    “他们......他们笑话陛下拿鱼目当珍珠。”
    小九一听,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