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第 58 章第(1/2)页
贺文嘉放假家来那日清晨,南山上下了小雪,山腰上云雾缭绕看不清,山脚下的人只觉得今早比昨日更冷。
待到下午,一阵风吹散了云雾,才叫人望到一点南山顶上苍翠间点缀着积雪的胜景,渔娘站在书楼上瞧了许久。
“今年的第一场雪呀。”渔娘语气欢快。
阿青笑道:“您快别瞧南山雪了,二少爷家来了。”
“哦,带了几个人?”渔娘转身过去瞧。
“看着有七八个人。”
阿青一直守在书楼南边的窗口,远远看到一群做书生打扮的人下船,就赶紧叫主子过来瞧。
贺文嘉的同窗渔娘都不认识,但是那两个年纪五十来岁的人她猜到应该是许耕和范江桥。
下船后几人凑在一块儿说笑,随即迈开步子,看来是打算走回来了。好在从码头到南街也不远,走过来也能瞧瞧街上的热闹。
“阿青,快去贺家传消息,就说贺文嘉带客人来了。”
“奴婢这就去。”
阿青走后, 阿朱端来一杯羊奶煮的奶茶,一边放下一边道:“既然人回来了,您就别在窗边吹寒风了。
渔娘没理,又看了一会儿,等人都走了,她才叫阿朱关上窗户。
渔娘回头看到奶茶,有点惊喜:“买到奶羊了?”
“买到了,也是运气好,听管事说今早在街上碰到一个乡下人拉着奶羊去北街上卖,就赶紧买了回来。”
羊奶滋补,家中原来养着一只奶羊,平常做点心,偶尔煮粥用着都很好。秋天时养着的奶羊奶了,家中有两个月没吃到加了奶的粥点了。
渔娘端起奶茶喝了口,十分满足:“用红茶煮的吧。”
“是,前儿东街上李掌柜送了十来斤红茶来,说是谢谢咱们老爷上回帮忙。李掌柜说这是走茶马道从云南府送来的,秋茶制的红茶滋味醇厚,用来煮茶汤最好。”
渔娘一口气喝了半碗:“羊奶给孙家送了吗?”
“奴婢不知,应该是送了吧。”
“回头你去问问厨房,若是没送,就叫他们从明天起每日送一半去孙家,也能给师父师娘添个滋味。”
“奴婢记下了。”
过了会儿,阿青回来了:“禀主子,二少爷带着客人已经回来了,将才贺升过来传话,说一会儿客人就要来书楼。”
渔娘起身:“那我去主院陪娘说说话,阿朱陪我去,阿青你留下伺候。”
“是。”
书楼是渔娘常待的地方,特别是二楼摆放着渔娘用惯了的物件,客人来之前,阿青领着小丫头把书楼里小姐独用的物件都收起来,又摆上了新的。
过了会儿,从厨房端来刚烘烤好的酥饼、茶点等也送来了,阿青亲自摆好,又叫小丫头在主院煮着山泉水,等客人到了就可立即冲茶送来。
“许先生,范先生这边请。”
贺文嘉带着两位先生并几个同窗见前院过主人家后,就把人引到西跨院,阿青等候的人赶紧迎过来。
“阿青,她可在?”
阿青笑盈盈行礼:“主子有事儿出去了,您有什么样的只管吩咐奴婢。”
贺文嘉点点头:“知道了,先生们要去书楼瞧瞧,你带路。”
“是,诸位贵客这边请。”
许耕和范江桥走在前面,贺文嘉走在左边,黄有功故意撞了下贺文嘉肩膀,怪声怪气:“什么叫她呀?她是谁呀?”
贺文嘉瞪他:“非礼勿言,黄兄不知道?”
黄有功还想闹腾,朱润玉轻咳一声,笑着劝:“在主人家呢,黄兄适可而止。”
“贺兄,这书楼建得挺宽。”
这次跟来的还有胡玮、石匀、汪直等人,几人走到书楼跟前,仰头瞧。
石匀仔细数了数门前的青石板:“这书楼至少两间宽。”
原来听说书楼只三层,都以为只是家中建着哄闺阁小娘子玩的小楼,没曾想这么宽敞。
进门口,看到书楼里一排排摆得满满当当的书架,更是让人震惊。
一楼就摆着这么多书,二楼三楼里是不是更多?
许耕和范江桥都是爱书之人,家中也藏着许多书,他们两人进门最先注意到的不是书,而是书架。
“这书架是柏木打的吧?”
贺文嘉点点头:“外头的架子是柏木打的,中间的板子是樟木的。”
许耕拍拍书架:“挺好,结实、防虫。”
黄有功等人跟许耕和范江桥又不一样,几人最先注意到书,一楼摆放的都是渔娘看过或是不太感兴趣的书,多是些经史子集及其各种注疏,一看就叫黄有功这等读书人欢喜。
“好家伙,贺兄,之前你和王苍看的《南土书辞》就是在这儿借的吧。”
黄有功从书架上抽出那本《南土书辞》,上面还有贺文嘉的笔记,他一下就认出来了。
“是呀,我记得你抄过一本?”
黄有功羡慕:“只抄过《南土书辞》这一本而已,这里一半的书别说见过,我听都没听过。”
何止黄有功羡慕,石匀、朱润玉、汪直、胡玮等人都十分羡慕。别看他们一个是学正的孙子,一个是家中开着许多铺子、一个父亲是县令,一个有当爹的通判,他们家中藏书,能有百册就了不起了,不足一楼的零头。
听说梅家是从江南来的世家分支,没落的世家分支竟能攒到这么多书册,简直让人心惊。
许耕扭头问:“你说的农书、工书呢?”
“在楼上。”
一行人又上楼。
一上楼就看到对面窗边摆着的矮榻,左边摆着圈椅、茶几,右边摆着长七尺,宽三尺的桌案,桌案上还摆着文房四宝。
墨条、宣纸、砚台等先不提,只说桌案前摆着的毛笔,什么软毫、硬毫、兼毫,按毛分又有山马毫、猪鬃、狼毫、兔毫、石獾毫、鹿毫、鼠须,各色粗的细的,长的短的,二三十支笔挂满了两排笔架,看着蔚为壮观。
黄有功跑过去瞧:“做什么要准备这么多笔?”
准备这么多笔,当然是为了渔娘画舆图方面。舆图敏感不好胡说,贺文嘉打着哈哈:“你不觉得挂满了好看吗?”
黄有功瞥了他,只是为了好看?他才不信呢,那些笔一看就是常用的,书楼的主人做什么才能用到这些笔?
许耕和范江桥两人见多识广,看到这些笔大概能猜到一些,却不多言,因为此时两人就跟老鼠掉进米缸里一般,欣喜地在书架间走来走去。
使许耕和范江桥高兴的不只是这里有大量的书籍,还因为他们发现了好几册孤本,都是他们家没收集到的。
“贺文嘉,这几册书可能借我瞧瞧?”
贺文嘉哪敢作渔娘的主:“许先生,不急嘛,等我去问问这家主人。”
阿青上前一步道:“主子说了,两位先生若是有看中的书,尽可借去看。”
许耕大笑:“还是主人家大气。”
贺文嘉轻哼,渔娘大气,他也不差好吗。
范江桥微微笑道:“请主人家放心,我等都是爱护书籍之人,定不会损污了孤本。”
黄有功他们不懂农学,也不懂墨家那些理论,当他们凑到范江桥跟前,看到书籍里写的东西,字都认识,却不明白什么意思时,更不想懂了。
贺文嘉:“这个是计算河道水流冲力大小的,修河道用得着。”
“我不明白,修河道不就是在两岸垒石头和泥浆吗?这还用算?”黄有功挠挠头。
“呵,那你知道当地旱季,雨季水流大小?河道要建多宽合适?堤坝建多厚多宽才挡得住水流?这些石材、泥方要多少?要多少人力花多少时日才能建好?”
这......不都是看朝廷拨了多少银子嘛?
贺文嘉的话把黄有功几人问住了,黄有功、朱润玉、石?不知,胡玮、汪直两人的爹都是官员,在家时大概听过一耳朵,但他们也不明白其中细节。
毕竟,贺文嘉问的这些问题,别说一般官员了,就是户部、工部里的大人们,知道所有门道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范江桥笑问许耕:“你是府学里的算学先生,你没教过他们?”
许耕叹气摇头:“惭愧惭愧,我虽是府学里的算学先生,本事却不如你许多,这本测算书我家也有,还未研究清楚。
“无妨,左右我要在叙州府留一段时日,不懂的你来找我。”
“范兄你自己说的,到时候别嫌我打扰。”
要学啊?黄有功、朱润玉不禁心有戚戚,许先生这么厉害的算学先生学了这么多年都没学会,他们能学会吗?
明年若是中举,后年春天去京城考进士,他们哪来的空闲学这个?
再说,算学只是小道,四书五经才是他们真该学的东西,虽然贺文嘉讲的东西很实用,可确实不值得他们在这上面花费许多功夫。
黄有功拍拍贺文嘉肩膀:“我不如你许多,既然这些你都懂,那你有空多钻研,以后我若是用得上这个,我再来找你学。”
贺文嘉拍开他的手:“说的都是些废话,你想学,为什么不现在抽空学?须知书到用时方恨少。”
汪直苦笑摇头:“经义、策论已经叫我等耗费全部心力,实在是不能及。”
朱润玉、胡玮、石匀都点了点头,现实确实如此。贺文嘉打小就学算学,他的底子厚,他们这些人跟贺文嘉本就比不了。
范江桥的目光在几个年轻学子间游走,这番对比之下,更显出了贺文嘉的厉害,也叫江桥更想结识教出贺文嘉这等学子的先生。
贺文嘉无奈:“行吧,咱们都是叙州府出来的同窗,你们以后若是当官了,不懂就给我写信。”
汪直、胡玮、朱润玉、石匀、黄有功四人大笑,都冲贺文嘉行礼:“那就借贺兄吉言了。”
二楼的藏书叫许耕范江桥心喜,三楼藏的孤本中多有传了几百年的珍品,不限工农,其中收藏着许多算经、医书、兵书等,从翻阅痕迹看,书楼的主人定然常拿出来瞧。
范江桥心里不禁感叹,上过世家谱的家族就是不一般,不过几年的工夫,就能搜罗来许多价值千金的孤本。
胡玮等人也很震惊,朝廷打压世家,但世家的底子超出他们想象的厚。
梅家都是如此,哪些大家族,比如是假的领头羊陈家,家中又攒了多少好东西?
石匀看向贺文嘉,贺文嘉明白他的意思:“别看我,我家可没有这些东西。”
梅家能找到这些东西,那是因为梅家在书坊书铺这方面的人脉还在,他家如果也想弄个书楼,最多只能买到市面上有的书籍。
在书楼里参观了许久,时辰不早了,一行人依依不舍地离开书楼,走前,范江桥坚持要去拜别梅家的主人。
梅长湖本来在主院,听说客人要走了要来给他道谢,梅长湖轻呵一声:“哟,这么客气?”
渔娘:“不是对您客气,是对咱们家书楼客气,他们肯定是看中书楼里的孤本了。”
梅长湖立刻变了脸色:“你别瞎大方,他们来看书就罢了,你可不能瞎送给别人,这些书都是你老子我费了大劲儿贴了脸面给你淘换来的。”
“我哪儿敢呀,我只告诉阿青,最多可以借给他们瞧瞧。”
“就算借,也只能在咱们家瞧,不许带出咱
58、第 58 章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