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第 78 章第(2/2)页
慧敏郡主也是听劝的人,不过她真心喜欢渔娘,也不怕外人知道,于是她亲自送渔娘到她的座位上,还说一会儿叫丫头来请她去她屋里喝茶。
渔娘笑着应。
渔娘跟三表嫂一桌,这一桌坐的都是辈分小的轻夫人,都是身武官家的媳妇儿,大半的人渔娘在其他场合见过,渔娘笑地跟大家点点头,就当问了。
三表嫂耿氏拉着渔娘的手道:“慧敏郡主对你竟这样亲。”
“慧敏郡主性子。”
性子慧敏郡主还未阁时候闹几回事,什么鞭打小郎君,气哭别家的小娘子,对宫里的小皇子都不会相让,梅夫人竟说慧敏郡主性子
在座的其他夫人抿嘴笑了,看来梅夫人才来京城不久,不知道慧敏郡主恶霸的名声。
耿氏从小在京城长大,自然是知道慧敏郡主的,不过这会儿在人家家里,有话不说。
耿氏就道:“今天来了许多女客,慧敏郡主肯也忙,你去陪郡主喝盏茶就罢了,一会儿我和娘送你回去。”
“嗯。
慧敏郡主确实很忙,跟渔娘和任二娘子坐了会儿,就永安公主跟前的人请过去,渔娘和任二娘子顺势告辞,说次再聚。
“次我去你家找你去。”
渔娘笑着嗯了声。
任二娘子的婆母倦了,要回去了,渔娘先送任二娘子婆媳上马车。
任二娘子低声跟婆母周夫人介绍渔娘,周夫人紧紧握住渔娘的手,激动地喊了她几声孩子。
“洪公夫人和安侯夫人都跟我说了,我家二娘的事多亏了你,我家记你的情。”
“夫人严重了。”
周家也是武将身,周夫人在家中管家二三十也是个利落性子,她道:“以后有用得着我周家的地方,尽管开口,我跟你舅母也是认识的。”
渔娘能笑着应声:“我送您上马车吧。”
周夫人也没拒绝,上马车后,还掀开车帘跟渔娘说:“不知道二娘有没有跟你说过,我家住平安北民坊马蹄巷,有空去我家多动。”
渔娘目送周家婆媳二人离开。
过了半刻钟,三表嫂扶着舅母过来,渔娘跟着舅母表嫂一块儿离开。
舅母黄氏笑着道:“今天的事你心里有数,你是个有分寸的孩子,我就不多嘱咐你了。”
“哪里的话,舅母活了大半辈子,我才多大纪呀。我乐得您多指点我两句。”
黄氏笑起来,扭头跟儿媳笑道:“你和你大嫂若是跟渔娘一般嘴甜,我然多疼你们几分。”
耿氏凑趣道:“您现在就够疼我和大嫂了,我们知足得很。”
黄氏顿时大笑,还拍着膝盖道:“你们呐,就知道哄我。”
渔娘:“表嫂不是哄您,是心里敬着您呢。”
黄氏听得这话,心里就更舒坦了,笑得合不拢嘴。
耿氏一边给婆母轻拍背,一边笑道:“娘,我嫁到家中时间短,洪公府我也没去过几回,慧敏郡主的事情我知道的不全,您跟渔娘说说慧敏郡主吧。”
黄氏问道:“怎的,有人说慧敏郡主不了?”
“难道不是?”耿氏不明。
“哎呀,你们呐,别听外面的长舌妇说慧敏郡主的不是,都是别有用心的人胡说的。洪公府一家的家风没的说,他们家不管是小郎君还是小娘子,打小就是严厉教导,人品错不了。
“怎么不错了?”耿氏?地问。
“说起以前的事啊,又要翻老黄历了。”
前朝末战乱,林家两兄弟仓皇入伍,时候家族前途不明,黄氏跟弟媳也跟着家中男人离京。
时候一边担心着前方战场上的男人,一边要照顾刚刚生的孩子,还要约束家中人,可难了。
正是时候,黄氏作为一个小兵的家眷,头回见到还不是公夫人的洪夫人。
时候洪夫人的丈夫虽不是公爷,但经是当今皇上的左膀右臂了,可她对黄氏这小兵家眷十分亲厚照顾,说话行事从不居高临?。
“正值战乱,她安抚军属原应该这么做。可大晋朝建立后,她夫君成了洪公,她成了公夫人,最受宠的永安公主还是她儿媳,她是京城里一等一的贵妇,每次她见到我们这武将家的女眷,态度竟跟二十前一样。”
“你们说,家中当家作主的老夫人是这样的性情,教来的孩子会差吗?”
黄氏感叹:“这来,京城中寒世家斗得热闹,我们这武将家眷很少掺和,就是动也多是武将家互相动,万事不头不站队,这都是以洪公夫人为首的几位公夫人约束着的,就怕谁一时头脑发热惹来祸事。”
黄氏的话点到即止,渔娘听进耳朵里,记到了心里。
历史上兔死狗烹的事不少,大晋朝的武将们同气连枝,却不皇上忌惮,一是皇帝自信自己握得住军队,对跟着他打的老兄弟们也够厚道。
二么,就是这大晋朝这武将们心里有数,领头的武将中,一个居功自傲的都没有。
看舅舅家,还有渔娘知道的武将家庭,一个个都不闹腾,低调地催着家中孩子武转要学得进去的,都送去读书。
渔娘回家,晚上跟贺嘉说起今日在洪公府的事,贺嘉对个追着想跟自家媳妇儿交友的慧敏郡主丝毫不上心,但他对大舅母黄氏说的话上心了。
“你有句话说对了,咱们这位皇上呀,真真是极其自信。”
“是,是他亲自打的,说明点就是他抢来的,这跟继承祖业的二世祖能一样?"
贺嘉呵笑,二世祖么,啧!
当今皇上才五十头,还龙精虎猛着呢,希望他老人家活长一点吧。
作为翰林院的官员,贺嘉常去皇上跟前,偶尔也见过几位皇子皇孙,叫他说,几位不如皇上许多。
罢了,皇家的事,公侯家的事,跟他们这小小户无关。日子混一混就到腊月了,给南溪县、淮安边的礼要送了。
礼的单子早就安排了,渔娘着急的是她的游记《山河畅游?京杭》篇,最后一遍校正还没完成。
一直忙到腊月初五才弄完,渔娘不迭地交给管事,和和礼一块儿送回南溪县。
京城这边腊月二十三是小家里厨娘们忙着做糖,等着主子家来祭灶神。
贺嘉今日要去衙值半日班,等他家来带回来一个消息,江苏边清田亩进行得很顺利,钟大人给皇上上了一道折子,说淮安府桃源来一块无主荒地,想赶在前把地分给无地的百姓。
“桃源?是我们知道的个桃源?”
贺嘉沉着脸点点头:“皇上十分高兴,应了,说是要和百姓同庆新。”
桃源这块地怎么从世家大族手里到当地官宦手里,又是怎么从官宦手里到淮安大族们手里,他们夫妻是知道的。
万亩良田突然成了无主荒地,其中应该有说道。
“等等吧,估计再过几日淮安边要上京送礼,问问他们就知道了。”
贺嘉也是这样想。
夫妻俩等着淮安主支来人,不过两日,二十六日送礼的管事就到了,带来了族长梅长同的一封信。
信里面说,过时淮安府各家办宴,他们很少见到苏家人,就算是必须去的两三家,也有苏家的当家人独自现身,坐一坐就了。
梅长同怀疑,淮安苏家主支的人经不在淮安了。
夫妻俩对视一眼,不寻常啊,怕其中有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