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经略西南 第五章 跋涉 第三节 新人旧人(五)第(1/2)页
既然历史没有改变,那么前世的一些记忆还是有用的,此外就算改变历史好像也没发生什么事。第二次长城抗战在重庆没有引起那么大的风潮,主要还是得益于对舆论的控制以及三青团和基层党组织的得力。
可这种平静又让庄继华感到有点不满足,他在《渝州晚报》上以《我们现在该做什么》为题发表了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庄继华详细分析了中国目前的国情和中日之间的差距。
“综上所述,中日之间的差距表面上是军队实力的差距,装备的差距,实际上是工业能力的差距,民众组织的差距,经济实力的差距,明白这点我们就明白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了。
首先我们大力发展工业,工业当中首推重工业,特别是钢铁业,有了钢铁,我们就能生产出机枪大炮,生产出子弹,就能够给部队更好的装备。
其次我们应该改革社会,加强民众组织,近期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引起不少议论,但这是将民众组织起来的最好最快的方式,有些人整天喊抗日,可但改革措施稍微损害他的一点权利,就立刻叫嚷起什么不自由,可他们不想想一盘散沙的中国能战胜实力强大的侵略者吗?
在社会改革的初期不可避免的要损害人们的权益,比如身份证制度,还比如后备役。按照后备役制度,所有适龄青年都要当兵,这带有强迫性,这就让某些人很不快活,因为他们宣扬的抗日是让别人去战场,自己是不去的,于是他们就开始攻击这项制度残忍,不人道。可是他们没想过,没有强大的后备役,军队的补充从哪里来?战争是有损耗的。是要死人的,这次长城抗战失败如此之快,有个重要原因就是部队不满员。
中国大多数军队是实行的招募制,也就是常说地树旗招兵,这种方式虽然人道,但时间缓慢,因此无法迅速弥补大规模战争的损耗。所以我们必须建立后备役,而建立后备役需要很多辅助政策,比如身份证,比如户口,比如街道这种基层的社会管理单位。
同胞们,第二次长城抗战告诉我们什么,在我看来,日本人这是告诉我们,大规模全面侵华就要开始了,我们没有时间争论了。停止吧,抓紧时间干吧!
要想取得明天地胜利,只有今天埋头苦干。”
前段时间实行的户口和身份证制度。在社会上引起很多议论,反对的不少,所以庄继华花了很多篇幅来解释为什么要实行这些措施。《渝州晚报》在上次新闻大战中大出风头,随后抢夺读者中,在庄继华资金支持下,梅悠兰再度大获全胜。《渝州晚报》成为重庆最大的三家报社之一,而其余两家也在庄继华控制之下。
庄继华的文章在重庆引起大讨论,滕杰与庄继华的配合越来越好了,他组织三青团团员给报社写读者来信,参加这场讨论。《只要能打败日本人》、《社会改革的代价》、《中国人为什么不愿当兵》。在重庆掀起一股强烈要求进行社会变革地呼声,反对社会变革的都被扣上投降派的帽子,社会名流们开始赞扬市政府的颁布的各种法规,批评这些制度的声音一扫而空。
可庄继华还是感到不够。他下令工会、三青团、国民党党部组织基层党团员和会员学习讨论这篇文章。
“必须让每个党员。团员都认识到局势地危险。要联系到本人地工作来讨论如何抓紧时间。如何加快速度。”庄继华对滕杰和冯诡说。
冯诡到重庆后就明显感到重庆地庄继华与广州时地庄继华有了很大不同。在广州时。庄继华在很多问题游离。他给你提出建议。采纳了他没什么喜悦。不采纳他也没什么沮丧;甚至连升不升管都无所谓。最典型地例子就是整编川军后蒋介石对他地冷落。连他都提心吊胆地担心庄继华地反击。他知道庄继华要一怒之下提出辞职地话。蒋介石绝对会用让步来安抚他地。可最终庄继华什么也没做。好像没发生任何事一样。
可重庆地庄继华就不一样了。有些地方非常强硬。坚决要把自己地主张贯彻下去。任何劝说都没用。可最终发现实行他地主张地确有效。就说这个身份证吧。对于限制共c党地活动就有很大作用。
这次庄继华要求他们组织讨论。滕杰还有些犹豫。冯诡却立刻答应下来。他想先试试看。看看到底能发生什么。
接下来发生地事情让冯诡大跌眼镜。一厂工会在讨论中提出搞个“提高技术。狠抓质量”地活动。这个报告交上去。庄继华大加赞扬。认为这个行动拓展了工会地工作思路。让一厂立刻实行。
第二部 经略西南 第五章 跋涉 第三节 新人旧人(五)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