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第五十四章(二合一)第(2/2)页
瓶盖消毒液进洗衣机,扔一条毛巾进去,开启洗衣模式,调好水温,接着便开始卸
妆洗漱。
等她洗漱结束,洗衣机也早就消毒好了,再等她护完肤,洗完衣服,终于忙完可以准备睡觉,时间已经到了十点半。
已经有很长一段没能这么准时的睡觉了,难得到谢青溪不禁觉得有些感慨。
躺下之后准备关灯之前,她还是再看一眼手机,想要确认是真的完全无事,才好真的放心睡觉。
结果就看到一条来自运营商的信息:【温馨提示:您于22日20时42分交费3000元,账户当前可用余额为3351.72元。具体可点击......】
怎么突然多出来这么多话费?她愣了一下,困意顿时没了,急忙想找人问是谁给她充的话费。
她话费一向自己缴的,想来想去,会帮她缴费的人,不是庄女士就是应屿。
这么晚了,先问应屿吧,不是他就再问小姨,如果都不是,她就得去营业厅拉清单查一下了。
结果就这么歪打正着,应屿听了她的问题,嗯了声回答道:“我给你充的,最近电话打得多,免得你话费不够用。
谢青溪:“......”不知道的还以为你给我的手机发工资呢!
抵达剧组驻地的第三天,谢青溪一大早就和同事们汇合,前往影视基地参加工作人员剧本围读,正式开始新的工作。
容城这边这个影视基地和谢青溪在林洲时去过的没差太多,也是大大小小的摄影棚,按时代划分成不同的景区,进去以后还得坐摆渡车才能到剧组。
游客同样随处可见,谢青溪看着摆渡车的围栏,好奇的打量着路过的建筑。
于樱坐在她旁边,和她一样是扭头往外看的姿势,好奇的问:“小溪姐你说,影视城这么大,它公司一年得赚多少啊?”
坐她们前排的林清扭头加入话题,道:“每天这么多游客,还有这么多剧组在同时开工,肯定赚不少,我前两年就听说他们一年的营收能有十几二十几个亿。”
于樱还没来得及哇,谢青溪就问:“净利润呢?有的公司营收看起来红红火火,可一算净利润,不亏都算好了,假设我是影视城的股东,今年影视城的营收是这些,同比是增加还是减少,净利润是多少,其中归母净利润又是多少,真正能分到我
手上的有没有十分之一,还要看公司的具体分配方式。”
“这些信息网上应该能查到的,影视城的母公司应该有披露财报的。”谢青溪说着也觉得好奇,“不是说影视寒冬,能够成功开机的项目越来越少了么,我还看网上有新闻说过,现在看电影的人也比以前少了,应该营收没有以前那么好看了?”
她前面说的什么利润分配,林清和于樱是不懂的,但后面说到看电影,就有体感了。
“今年好像五一和国庆都没什么有意思的电影上映,上一个剧杀青出组后我一场都没看。”林清耸耸肩。
于樱也点点头,“我今年去电影院的次数不超过五次,回想起来那段时间,好像连网上也没什么讨论度,都有点想不起来那部电影很火。”
跟林清坐在一起的是谢青溪前天刚认识的何秀秀,闻言道:“但我觉得电视剧还不错诶,今年国产剧的质量比之前好不少,我有个朋友以前从来不看国产剧的,今年熬着夜哐哐看了好几部。”
“不过还是仙侠当道,今年热播的剧里,十部有七部是古偶,古偶里面又有三分之二是仙侠。”林清说着啧啧两声。
“古偶好拍嘛。”坐在另一边的赵蓉搭话,“既安全,又有庞大受众,演员也不需要扮丑,拉投资也容易………………"
她说了好几个优点,然后连自己都忍不住笑起来。诸多优点的背面,就是许多缺点,观众越来越不买账,审美疲劳是实情。
“所以今年也有几部其他类型的剧也挺好看的。”林清和何秀秀说起今年热播的其他剧,有悬疑犯罪类型,也有讲家长里短的。
其中有一部讲述跟新农村有关的剧让何秀秀特别有感触:“讲脱贫攻坚的,我家就是农村的嘛,我爸还是村长,以前我们村可穷可穷了,读书都不容易,特别是女孩子,别看我现在混的不咋地,我是我们村所有女娃娃里第一个正经八百的本科生
你们敢信?”
“以前我小的时候,吃一块糖都是奢侈,我们家四个人,我爸我妈还有我哥和我,基本上每天就吃一个菜,中午炒的,吃剩下晚上热热再继续吃,要是农忙,我妈就会多炒一个菜,盐会放多一点,下饭,我们家到零零年的时候才有第一台电视,
还是我爸一个朋友家里要换新的彩电,要把旧的卖了,但是想起我们家还没有电视,就说要给我爸,我爸不肯白要,硬是给人家塞了一百块钱……………”
村长家都这条件,更何况其他人了。
“我哥读完初中就不读书了,去跟师父学汽修,在那边认识的我嫂子,当时她在汽修厂附近的电子厂上班,他们一到年龄就结婚了,那会儿我觉得可能以后我也是这样,最多读完高中,岁数到了就结婚,从这个家到那个家,早早当妈,我妈过的
什么日子,以后我也过什么日子。"
幸好那之后没多,扶贫政策就出来了,村里开始有了新村官,带来了一笔扶贫款,这么多年只修了三分之二的路终于完全修好了,农业专家也来了,考察过后说他们村适合种果树,兄嫂在外几年,见识长进不少,回家来跟父母商量过后,拿
出全部积蓄承包了山头种果树。
“那两年家里过得更拮据了,又提心吊胆,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以前祖辈都没做过这事,村里还好多人观望,就想看看我们家是个什么结果,有人觉得太冒险,还有人笑话我们家是傻缺。”
幸好那两三年都风调雨顺,第一批果成熟前,村领导终于打通了销路,他们家的果子全都卖了出去。
那一刻才真的是心头大石完全落地,后来虽然也有遇到困难,比如天时不好,比如病虫害,但大家都知道这条路是走得通的,便能坚持下来。
“现在我们村可是远近闻名的橙子之乡,很多人的生活变好了,连命运都改变了,以前很多人觉得小孩读那么多书没用,特别是女孩子,反正都是要嫁人的,但现在有点不一样了,慢慢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会觉得孩子读书多是好事,你要是不读
书,家里的果树出了问题,农业站的专家来看了,跟你说要怎么管理,你都听不懂诶!”
有人听到这里忍不住笑起来,谢青溪抿着嘴唇歪头笑,视线落在她的侧脸上,看到她嘴角的笑意,仿佛顺着这些话看到一个村庄的变化。
那是一种她没有经历过,也极微可能会经历的生活,但却恰好是这么多年来社会变迁、国家变化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走出应公馆这片天地,外面会有什么呢?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听到什么样的故事,如果不是离开家,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所耳闻。
谢青溪又想起归云集团这些年做过的慈善项目,有的是资助失学女童,有的是希望学校,还有的和残障人士有关,也不知道结果如何。
摆渡车穿过人群,终于抵达一大片明清风格建筑群,蒋文悦用手机开了导航,大家跟着她走了大概十多分钟,终于看到剧组的标志。
在路口就放着路障,支着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的牌子,蒋文悦和涂景莹把路障搬开,让大家都过去以后,再把路障挪回来。
往里走就是剧组租下来的地盘了,是一整片完整的街道,制景组的同事正在搭建场景,还有一台吊车在安放高高的挡板,据说是保密工作的一环。
“走路小心点啊,避一下,不然万一上面有东西掉下来,头要破的。”蒋文悦一面在前面带路,一面提醒道。
谢青溪边走边看,看着周围的建筑风格,和容城或者陵城的传统建筑截然不同,看着倒像是江南一带的屋宇。
沿着街道走,两边是各种铺子,制景工作显然已经到了尾声,谢青溪看到了药铺和银楼的牌匾,还有某某瓷器店、某某书坊之类,餐馆、酒楼也都准备妥当。
走进巷子以后,环境变得清幽安静下来,某宅某府的匾额出现,看来这里属于住宅去,抬头往远处看,可见观景台高高在上,想必视野一定很好。
孟静向她介绍说:“听说这一片是根据仇英的《清明上河图》复原的。”
谢青溪看着路过的小河,水面平静安宁,笑着感慨道:“设计师和建筑工人真是厉害,在容城也能见到江南水乡了。
“也不知道得花多少钱。”于樱啧啧两声。
话音刚落,前面的蒋文悦已经进了一道两旁竹子掩映的院门,谢青溪她们也跟着进去,不像大家熟悉的那种讲究对称的四合院,它是大门直通入户正门的,院子小巧玲珑,更像是当代别墅的布局。
“快看,二楼还有个露台。”何秀秀忽然惊讶道。
谢青溪闻言仰头,看见果然有个露台,不禁惊讶:“这真是从古画里复原的?”
看着真挺像开发商送的大露台,除了是木结构。
何秀秀还说呢,“我家两层半,三楼就是这样,空出来的地方可以晒东西,花生黄豆还有衣服,晒谷子也行。”
话音刚落,就听到一句带着笑意的:“千真万确是依据古画复原的文人宅邸,在有月亮的夜晚,与有人在平台上吟诗赏月,那可是一件很风雅的赏心乐事。”
谢青溪循声看去,见一位中等身材的中年男子出现在正门门口,戴着眼镜,神情温和的看着她们。
蒋文悦立刻笑着招呼道:“哎哟,郑导亲自来接我啊?荣幸荣幸。”
边说边上前跟郑天越握手。
大家连忙跟导演问好,谢青溪耳边左一声郑导好右一句郑导好不绝于耳,她刚要随大流也说一声,就听郑导主动跟她寒暄:“应太太,幸会幸会。”
谢青溪到了嘴边的简单问好立刻便顺着对方的态度更改,笑道:“这话我说才对,说得夸张一点,我是看着郑导的剧长大的。”
印象里高中时郑天越的清宫剧就已经很火了,那是一部女主角穿越回到清代的古偶,当时身边的同学都在看,出去逛个街,也随处可闻那部剧的主题曲。
即便不说那么远的事,就说这次听说她要跟郑导的组以后,汪姐和庄女士对他导的那几部宫斗剧如数家珍到经典台词能原模原样说出来,就知道他的清宫剧有多深入人心。
“那是我的荣幸。”郑导笑着同谢青溪握了握手,道,“既然有缘分成为同事,那就希望应太太能在组里过得愉快,有事找我或者……………
顿了顿,听见一阵脚步声从里面出来,立刻便扭头,指着出来的一男一女对谢青溪介绍道:“这是我们的制片人魏霆,还有监制刘畅然。”
“魏制片,刘监制,多关照。”谢青溪笑着冲他们点点头。
几人一阵初识的寒暄,结束时蒋文悦都已经把人领到里面去了,郑导他们便陪着谢青溪往里走,给她介绍这屋子里里外外。
“这两层就是这个院子的主体建筑,应太太您看,这里布置了炉瓶三事,还有书,所以我们说这是一间文人宅邸,在仇英版本的《清明上河图》里可以找到对应的布局。”
郑导刚说完,刘监制就拿过来一个本子样的东西,打开一看,正好是郑导说的那幅画的折叠本。
她翻到一处,笑道:“应太太您看,就是这儿,是不是一模一样?当时导一看就说这儿好,然后定下来说以后这里就是大本营了。”
谢青溪看着图画,再扭头看看来时走过的路,恍然大悟的点点头。
魏制片这时说了句:“应太太这边走。”
客气的模样让谢青溪有些不好意思,忙对郑导道:“我是来上班,又不是来参观,几位不用这么客气的,跟蒋老师她们一样喊我名字就好。”
大家好好好的答应了,却也不可能真的那么喊她。
蒋文悦跟她是老相识,比他们和她之间亲近得多,当然可以那么叫,可他们才认识第一天,这就直呼其名,说是不介意,但谁知道她是不是真的不介意,万一是客套话呢?
但是叫谢女士好像又和剧组格格不入。
索性他们这一行现在有见人就喊老师的习惯和风气,比如化妆老师、道具老师之类,于是郑导他们便喊她谢老师。
对于这个称呼谢青溪是欣然接受的,并且让她有种莫名的归属感。
剧本围读的流程和谢青溪在上一个剧组经历过的差不多,甚至要更精细,讨论起来相当抠字眼。
中午休息时,征求过导演同意,谢青溪跑到院子去拍了一段院子的视频,发到家庭群里给庄女士他们看。
中心思想就是:【快看,我们现在的什么大露台,那都是古人玩剩的啦!】
等到傍晚收工回去的路上,谢青溪接到应屿打来的电话,在彼此关心过对方工作顺不顺利之后,应屿忽然说了句:“妈看了你拍的视频,决定在宁州买一个院子,就按那样装修,给你当明年的生日礼物。”
说完他似乎忍俊不禁,低声嗤了一下,呼吸随即加深,然后是清清嗓子。
谢青溪:“???”
她无语半晌,反应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忍得这么辛苦就不要忍了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