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万贵妃3第(2/2)页
苏茵笑道:“都一岁多了,要不是之前穿得太多,行动不便,早就该学着走了!”
朱见深才过来,小家伙就来了劲,跌跌撞撞地就往朱见深这边走,朱见深赶紧往前走了两步,将一头扑到自己怀里的儿子抱住了:“嘿,又重了!”
苏茵问道:“孩子都一岁多了,连个正经的名字都没有呢!”
朱见深笑道:“朕瞧着礼部起的名字都不怎么好,如今正挑着呢!”
苏茵听着朱见深这般言语,便是笑道:“那皇爷可得多放在心上才是!”
朱见深抱着小家伙,然后拉着苏茵一起坐了下来,小家伙觉得有意思,挣扎着从朱见深怀里爬出来,然后坐在两个人之间,左看看右看看,乐得嘎嘎直笑。
朱见深笑吟吟看着,嘴里又说道:“朕想着你几个弟弟也算能干,这次收复河套,叫他们也跟着去吧,回头有点军功,到时候封爵的话,旁人也不会有什么闲话!”别说什么不要任人唯亲的话,实际上,大多数人都倾向于任人唯亲,因为只有亲
才信得过,你再贤,结果跟我又不是一条心,那有什么用!朱见深要用外戚,肯定是不能选王皇后的娘家人的,自然是万家人更靠谱一些。
苏茵忙说道:“全凭皇爷做主,就怕他们不堪用,回头丢了皇爷的脸面!”原身进宫的时候,几个弟弟还小,苏茵也没多少印象,不过朱见深明显是叫他们过去镀金的,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那还能指望他们干什么呢?
收复河套的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蒙古太师毛里孩被打得丢下了几十万头牛羊抱头鼠窜,定居在河套地区的鞑靼部落要么被杀,要么被驱逐,河套地区终于重新回到了大明手中。
前脚收复了河套,后脚朝廷就开始迁徙荆襄地区的流民填充河套,又在边境上设置边市,向草原牧民收购羊绒和羊毛,大量的工坊也跟着建造起来。
因为怕蒙古鞑靼瓦剌眼红羊毛生意的利润,因此,这回没人喊着劳民伤财了,在河套那边大量驻军,这边本来土地就肥沃,要不也不会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如今移民开始垦荒种粮,以后这边不仅不需要朝廷千里迢迢运送粮食,还可
以向其他地方提供粮食。
而只要与外界有着频繁的贸易交流,也就不用担心河套这边失去控制。
万喜在这次收复河套的时候走了狗屎运,竟然俘获了十几个蒙古贵族,还砍掉了几个鞑靼部族首领的脑袋,又收获了几万头牛羊,这般军功,已经足以封爵了。如今明眼人都知道,万家要发达了,因此,一帮人也愿意帮万喜抬轿子,在上报军
功的名册上,把万喜的名字就排得很靠前。
朱见深看了大喜,之后封爵的时候,直接将万喜封为平西伯,不过没有发世券,也就是说,这个爵位是不能世袭的,不过,这个爵位已经将万家算是抬入了勋贵的行列,从此,大家就不能拿着苏茵的出身说事了!毕竟,其他外戚,那都是靠着
裙带关系封的爵,万家这个爵位,是战场上杀出来的,含金量差得远了!
其他众人也都有封赏,这也罢了,关键是之后的利益分配。这次勋贵集团也算是齐心协力,因此,朱见深大手一挥,将收购羊毛的这部分利益,给一帮勋贵分了。
而文官也没觉得吃亏,不管什么时代,卖原材料能挣的钱都是有限的,关键是附加价值。文官们手里掌握着“先进”的纺织技术,要知道,从知道毛呢的存在之后,江南那边就开始加班加点研究羊毛纺织技术了。南边本来纺织业就非常发达,很
快就将里头的技术难关都给搞明白了。羊毛纤维除了比棉花纤维粗一些,其实还更长,纺线难度并不算高,既然能纺成线,那就能织布。
而朱见深通过万家扶持的那一家商人,也暗搓搓跑到河套,开了一家织场。
织染局那边在苏茵的提示下已经搞出了多锭纺纱机,如今还在研究如何用水力为动力的卷轴纺纱机,反正河套不缺水,用水力更省事。
多锭纺纱机跟飞梭织布机堪称绝配,起码在这个以手工业为主的时代,是降维碾压的。
朱见深没有打算让外头知道这些机器是从宫里出来的,而是拐弯抹角地直接以机器为股本,叫那家商人以此为缘由上交利润。到时候要是消息外泄,那就逼着其他织坊接受机器入股,也可以高价买机器。至于对方会不会自己仿造,这种事情其
实也是免不了的,但到那个时候,织染局更新的技术也差不多该出来了。
朱见深算术不差,稍微一算,就心潮澎湃起来,忍不住跟苏茵说道:“之前委屈贞儿了,等回头,朕就在西苑再给贞儿修建一座宫殿!”他又琢磨着,之后要是册封皇后的话,排场也要大一些,毕竟,前头都两个皇后了,明明自家贞儿是先来
的,却落在了后头,那愈发不能在场面上委屈了。
做皇帝的,有了钱在朝堂上说话才有底气,虽说河套那边暂时还只有开支,没有进项,但明年开始就不一样了,因此,朱见深在朝堂上也变得从容了许多。
没办法,想要从士绅口袋里头掏钱是不行的,大明自有国情在此,不像是大清,人家有八旗作为基本盘,可以大杀特杀。以前太祖太宗是有军队在手,所以能不把那些臣子放在眼里,该杀就杀,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但英宗这个超级败家子,
将基本盘给葬送掉了,自己倒霉不说,给后人也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别的不说,朱见深想要跟雍正一样摊丁入亩,肯定是不行的,真要是这么干,只怕文官们能立马反弹,朱见深躲在西苑,就算前脚不落水,后脚也得遇上个猛虎什么的。甚至,别说是摊丁入亩了,你现在想要将往年积欠的财税收上来,都是痴
心妄想!
想要多征收税,那是不能了,你前脚说每亩地多征一文钱,后脚层层加码之下,到了普通百姓那里,只怕就是一亩地一贯钱,那真是要把下头百姓逼死的。既然如此,只能从别处着手。
像是这个毛纺,朱见深就打算多征税,不按照朱元璋三十税一的法子,朝廷真要穷死的。
过了几天,朱见深终于将长子的名字定下来了,朱?椽,椽是梁木,可见朱见深对长子的期待。
等着之后,朱见深又将朱?椽带到人前,大家看着白嫩可爱,看起来颇为健康活泼的皇长子,差不多都明白了朱见深的意思。
对于大臣来说,以嫡长为继承人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可以省去许多麻烦。当初朱棣那会儿,为着太子和汉王争储的事情,不知道多少人被卷入其中,这样的事情,最好还是不要再发生了。如今皇长子看起来很是健康,不像是可能夭折的样子,
早点将太子的身份定下来,对于大多数人都是一件好事。
当然也有人反对,这嫡长嫡长,还在前头,皇后且还年轻呢,又不是不能生!总得先确定皇后不能生,再立太子吧!
这话一说,朱见深脸色就沉了下来,他都不往皇后那里去,皇后要是真生个什么出来,那就是笑话了!结果还真有人进谏,叫朱见深宠幸中宫的,还有人不识趣,拿当初英宗的时候说事。这让朱见深愈发不满起来,当场就因为钱皇后一直无
子,朱见深才没有被册封为太子,他头一个太子的身份还是景泰皇帝迫于群臣和孙太后的压力定下来的。也亏得后来钱皇后坏了身体,一直没生,要不然,就英宗对钱皇后的感情,只怕英宗复辟之后,立的就不是他了!
朱见深立马坚定了不往王皇后那里去的决心,虽说王皇后听起来挺无辜,但做皇帝的人,铁石心肠那是正常操作,我不喜欢你,你已经先占了皇后的位置了,如今你还想要更进一步,那就是对朕的冒犯!
苏茵也没有多去同情王皇后的意思,许多事情,根本就不能心软,真要是叫王皇后生下嫡子,那问题才大发了呢!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朱见深都能为自己抗住压力,自己反倒是去做个圣母,那就太对不起朱见深了。
朝堂上的异议没有让朱见深产生任何动摇,他带着朱?椽回来,对着苏茵还是言笑晏晏,又笑道:“椽儿也不小了,咱们再给他生个弟弟妹妹吧!”
朱见深就要用事实告诉前朝后宫,朕只喜欢贵妃,只要贵妃还能生,朕就只跟她生!
作为一个行动力非常强,这几年经过精心调理,身体也半点没有毛病的年轻人,朱见深将心动化为行动之后,得到的结果也很明确,两个月后,苏茵又怀孕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