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零五章:天命  风起明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零五章:天命第(2/2)页
陈望在脑海之中搜寻了三遍,但是仍然没有搜索到张成义的名字。
    这无疑是证明了张成义其人,原先只是一个被隐没在历史场合的小人物。
    然而现在,却能够显明世间。
    如同张成义的还有瓦罐子赵守平,一斗谷常见希。
    这两人在原本的时空之中,加入李自成的麾下之后便隐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屈于一众很早便跟随着李自成南征北战的陕西将领之下。
    而现在,他们却成为了万民军中的位高权重的制将军,执掌万众兵马,征讨四方。
    极大的影响着战局的走向,左右着天下的局势。
    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个人的命运。
    而个人的命运,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时代的洪流。
    每一分一秒所发生的事情,实际上都在时刻的影响着时代洪流的走向。
    时势造英雄,而英雄亦造时势。
    “李岩改革军制,原先万民军中只将普通的军兵划分为四类,甲士、兵士、力士、新卒。”
    “如今又多了一类,名为锐士。”
    胡知礼按着身前的沙盘,郑重其事道。
    “所谓锐士,便是和其中军锋锐营的军卒一般,着重甲,带强弓,如同我军主力,如同建奴之巴雅喇,独立成营,作为预备役,随时填入军阵之中,支援各部。”
    胡知礼的话音落下,帐中也随之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在座的众人,无一不是汉中镇下的高级将校,怎么可能察觉不到万民军这一次所经历的改动意味着什么。
    陈望神色凝重,但是目光仍旧平静。
    万民军的发展迅速,但是却并没有超出陈望的预料。
    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万民军的胜利并非是偶然,而是必然。
    李岩在一开始的时候便踏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并且找到了一个明军最为薄弱之时的真空期。
    而这一真空期,又随着明军在松锦、西北两处地方大败,变得更为巨大。
    凤阳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万民军如今占据极大优势的局面,也让万民军成为了如今声势最为浩大的起义军。
    陈望缓缓抬起了头,正声道。
    “如今的万民军,已经不再是当初在开封时那支孱弱的起义军。”
    “在凤阳之战后,大量的官兵投降,这些受过训练的兵马,被万民军有选择的吸纳入队伍之中后,万民军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如今的万民军,组织已经越发的趋于正规,越发的趋于完善。”
    “盘踞在宿迁南部,由李岩亲领的这一支万民军,是万民军中实力最强的主力部队,武备不下九边精锐,士气胜过天下诸镇雄师。’
    陈望的目光从沙盘之上缓缓扫过,言道。
    “建奴凶厉,声名可止小儿夜啼,号为满万无可敌者,真定一战,为我军所败,胆寒而去。”
    陈望环视着帐中的一众将校,继而沉声继续道。
    “万民军声势雄壮、威势惊人,然开封一战,也为我军所败。”
    “但是也不可能因此而小觑天下英豪。”
    “万民军气候已成,俨然一幅昂扬上升之势,日后必将成为我军之劲敌,诸位也都看在眼中。”
    “建奴在前进,蒙古在前进,万民军也在前进,固步自封只会越发孱弱,锐意进取方能角逐天下。
    帐中众将皆是神情肃然,原本心中生出的那种骄傲之情也随之压下了许多。
    众将的变化也都被陈望在看在眼中。
    随着势力的逐渐壮大,随着战事的不断取胜。
    骄傲的情绪也不断在军中蔓延,尤其是各营之中的将校骄傲的情绪最为严重。
    其余各路的兵马在他们的眼中都是孱弱不堪。
    这样的情绪在顺风的时候,可以保持军队的士气。
    然而一旦陷入逆境之时,在遭受打击之后,要是控制不当,就将会一败涂地的情况。
    这种骄纵之气必须压下。
    眼见着众人皆是重视了起来,再没有之前的轻视之情,陈望的心绪也随之逐渐的平静了下来。
    “东南剧变,已非往日之局,我等已不能再作壁上观。
    陈望从一旁取过指挥鞭,而后将其横在了沙盘之上。
    孙传庭一旦败北,万民军将会彻底打通与山东的连接。
    据淮北之地,坐京杭运河,控山东而望天下。
    南取金陵,顺江而下,进取南国。
    与元末明初之时朱元璋立国之前局势一般,甚至还有过之。
    明廷对于南国的控制如今空前薄弱。
    一旦万民军取南直隶等地,截断南北,此后一切都将如水到渠成。
    遭遇连番战败,四方动荡,南方诸省只怕传檄而定。
    届时万民军大势已成,要在想将其消灭无疑是难上加难。
    FFFDA......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一切扼杀于萌芽之中。
    而此时朝廷的军令已经送到军中。
    “高谦何在?”
    陈望抬起头,目视着帐中的众将,朗声道。
    “末将在。”
    高谦迈步上前,半跪而下,肃声道。
    “你领本部兵马,领新军七营,并河南诸营之兵,自商丘进取徐州。”
    陈望从一旁的锦盒之中取过印信,凝声道。
    陈永福还在英、霍山区,胡知义远去汉中。
    胡知礼没有统兵的才能,所以如今河南营兵的统管权已经被陈望交到了高谦的手中。
    早在开封之战后,高谦便已经是选好了队列。
    “末将,遵命!"
    高谦俯身下拜,双手接过了印信。
    “陈功何在。”
    “末将在。”
    “你领骁骑营先行出发,为大军先锋,进取宿州。”
    陈功同样半跪而下,领下了军令。
    “余下诸将各整兵马,随我而行,明日开拔......”
    陈望目光平静,没有任何的避讳,正声道。
    “大厦将倾、狂澜既倒。”
    “神器黯淡为外房所窥,朝廷昏暗不能为守疆安民。”
    “天下分裂、四海生祸。”
    “谓天命之更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