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二章:权既在手  风起明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一十二章:权既在手第(1/2)页
“十月二十日,张献忠领兵五万,西陷汉阳,而后全军自鸭蛋洲渡水,大败左良玉,攻陷武昌,俘楚王华奎,笼而沈诸江,尽杀楚宗室。”
    “张献忠攻陷武昌,于武昌开坛祭天,开府建牙,自号承天应运文武大元帅。”
    “设五军都督府,中军王尚礼,前军王定国,后军冯双礼,左军马元利,右军张化龙。”
    “分十五万兵马为五十营,号大西军,以虎威、豹韬、龙韬、鹰扬四营为宿卫,设都督领之,中军六营,其自领之。”
    “张献忠命孙可望为平东将军,李定国为安西将军,刘文秀为抚南将军,艾能奇为定北将军,各十营。
    这则足以使得京师震动,南国震恐的消息,并没有让陈望心中泛起多少的波澜。
    陈望站在望台之上,用望远镜观察着着整个凤阳的战局,听着情报处从南方传来的情报。
    凤阳城北,月华、马鞍、凤凰三山已经改易旗帜。
    万民军的军旗已经被降下,重新升起的是汉中镇所用的火红旌旗。
    隆隆的炮声在凤阳城的城北响彻。
    凤凰山上汉中军的炮兵阵地在停歇了一个时辰之后,再度发出了咆哮。
    就在昨日,二十八日时,汉中军便已经是彻底攻破了凤阳的外城,攻陷了凤阳外城内的月华、马鞍、凤凰三山。
    “十一月二十一日,张献忠于武昌誓师,以艾能奇、刘文秀领二十营兵马仍留守武昌,其余诸将皆随其北伐。”
    “二十三日,西军前锋由李定国率,自安庆府城北上,黄昏之时陷桐城。
    “二十四日,舒城沦陷,为孙可望所破。”
    陈望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
    之所以没有丝毫的惊讶,完全是因为张献忠的行动早就在他的预料之中。
    情报司每年花费十数万两,自然不是白白花去。
    李岩的想法很好,用唇亡齿寒的典故,说动了张献忠。
    但是张献忠,又岂会是甘居于人下之辈。
    张献忠打出承天应运文武大元帅,对应着李岩的称号,明显是想要鼎立。
    李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知晓单凭自己麾下的兵马难以取胜,因此便想到了一直处于江西的张献忠。
    “万民军主力五万余众由李岩亲率,已从邳州南下至五河县境内。”
    “高谦回报,徐州境内出现大量万民军骑兵袭扰地方,吕梁山方向也有异动,统兵大将为原革左五营营首左金王贺锦。”
    吕梁山是徐州府东部淮河北部的一座山脉。
    吕梁山区东西长约十里,地形北高南低。
    北部群山林立,峰峦耸峙,大小山头五十四座,大致南北并排形成三垅山脉,极利防守。
    当初山东万民军攻破了沛县,杨御著、刘泽清就是领兵退到吕梁山防守。
    作为邳州在西面的屏障,吕梁山地理位置颇为重要。
    若是杨御蕃和刘泽清能够坚守吕梁山,恐怕邳州的战局不会如此的败坏。
    但是山东官兵连战连败,兵无斗志,将无战意。
    山东万民军越过吕梁山进攻邳州之时,杨御著会和众将欲要进攻,但是山东镇下一众将校竟然不敢领兵邀击。
    最后在万般无奈之下,杨御著只能领本部营兵进攻,想要牵制万民军。
    只是杨御著兵少,麾下兵马在历战之后不过三千之数,势力孤。
    杨御著在吕梁山南与万民军苦战之际,而刘泽清等一众山东官兵则是作壁上观。
    杨御著此前便已负伤,这一次更是强撑伤躯上阵作战。
    三千人的兵马相比于浩浩荡荡将近十万的大军,根本就是以卵击石。
    战斗的结果毫无悬念,杨御蕃亡于乱军之中,麾下兵马死伤大半最终溃败。
    不过杨御著的尸体并没有陷于贼手。
    杨御蕃麾下有一名叫做马岱的参将,领兵冲入敌阵之中拼死抢回了杨御著的尸体。
    “刘泽清现在在哪里?”
    陈望转头看向胡知礼,问道。
    杨御著兵败身亡,刘泽清如今实际上领导着整个山东的明军。
    “邳州之战结束之后,刘泽清领兵向北逃窜逃到了山东兖州府南部的郯城。”
    胡知礼站在一旁,回答道。
    “邳州的溃军已经撤到了海州,高杰那边………………”
    陈望抬起了手,止住了胡知礼后面的话。
    “万民军的主力已经撤离邳州,北上进攻海州的部队不过是一支偏师,要是他高杰连万民军一支偏师都抵挡不住,那也没有什么必要谈什么其他的事情了。”
    在南国的这些时日中,陈望自然没有只是在治下的一亩三分地经营。
    左良玉尚且知道笼络三十六营的降将,陈望又如何不知。
    北上勤王之战,陈望和高杰、惠登相、马进忠等人私下就有联系。
    就如同在黑水裕之战时,笼络一斗谷黄龙和千公鸡张二一样。
    这些原本归降的三十六营流寇。
    他们被招抚之后,得到的基本都是各处的冷眼。
    此前招降的诸多流寇降而复判,更是使得他们的境遇越发的难堪。
    官吏将校皆是对于他们颇为冷落,不予信任。
    无论他们现在是总兵还是副将,他们的出身......终究还是流寇......
    本来有孙传庭在,高杰、惠登相、马进忠三人好歹能够借着孙传庭的威势生存下来。
    孙传庭是如今朝廷为数不多,不会轻视他们的出身的总督了。
    但是如今孙传庭已死,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万民军的势力越发的膨胀,整个南国已经被其搅的天翻地覆。
    要说对于明廷的忠诚,高杰、惠登相、马进忠三人本就是流寇出身,现在他们的心中根本就没有多少的忠诚。
    所以在孙传庭这颗大树倒下之后,他们所想到的第一颗能够依靠的大树,正是陈望。
    在邳州之战,陈望很快也收到了高杰传来的密信。
    信中的高杰,十分的诚恳,也十分的直接。
    他们没有提出任何需要待遇,只是请求能够跟随在陈望的麾下。
    毕竟如今的陈望,已经不再只是一名小小的营将。
    此刻身处凤阳,统领诸镇之兵的陈望,身上的头衔实在是有些繁多。
    陕西汉中镇镇守总兵官、光禄大夫、右都督、平贼将军。
    管带河南、湖广两省军务、总统关内进剿诸镇,掌转行调度之权。
    这其中的一众头衔之中,汉中镇的镇守总兵官,反而可以说是最小的官职了。
    崇祯八年的时候,陈望还只是跟随在曹文诏身后征战的一名普通家丁。
    仅仅是过去了六年的时间,现如今陈望已经是成为了权倾南国的大将。


第四百一十二章:权既在手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