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5章 五十六万大军兵围撒马尔罕,襄阳垉前身!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25章 五十六万大军兵围撒马尔罕,襄阳垉前身!第(1/2)页
赵朔“上帝之灾”的宣称,除了给花剌子模人极大的恐惧之外,还起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那些被赵朔信守承诺,放回家乡的签军。
    真神的信徒,认为基督教信仰的上帝,其实就是真神,只是和他们...
    ### 成吉思汗女婿的外交斡旋
    随着蒙古铁骑逐渐席卷欧亚大陆,颜承晖作为成吉思汗的女婿,肩负起更重要的外交使命。此时的南宋政权虽然偏安一隅,但仍保持着相当的实力。如何处理与南宋的关系,成为蒙古帝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颜承晖深知,单纯依靠武力征服并非长久之计。他建议成吉思汗采取“以战促和”的策略,在保持军事压力的同时,积极开展外交谈判。这个建议得到了成吉思汗的认可。1217年,颜承晖作为蒙古使臣首次出使临安,开启了双方高层接触的大门。
    在临安期间,颜承晖展现了卓越的外交才能。他一方面向南宋朝廷展示蒙古帝国的强大实力,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和平共处的愿望。通过与南宋宰相赵汝愚等人的深入交流,颜承晖了解到南宋内部存在着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激烈争论。
    为了推动和谈进程,颜承晖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矛盾。他主动提出可以暂时停止对南宋边境的军事行动,并承诺保障南宋现有疆域不变。同时,他还带来了成吉思汗赠送的一批珍贵礼物,包括西域骏马、精美的丝绸以及来自中亚的特产,以此表达诚意。
    颜承晖的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南宋朝廷同意派遣使节前往蒙古商议具体条款。然而,就在谈判即将取得突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所有计划。南宋内部的主战派势力突然发难,指责颜承晖此行是为了麻痹南宋,暗中图谋不轨。一时间,原本渐趋缓和的气氛再度紧张起来。
    面对这种局面,颜承晖并没有退缩。他冷静分析形势后,决定采取更加灵活的策略。他先是拜访了当时颇有影响力的文人学者,如陆游等人,通过他们向南宋士大夫阶层传递和平信息。接着,他又与临安城内的商贾建立联系,向他们说明和平通商的好处。
    与此同时,颜承晖还特别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他发现南宋民间对于连年战争早已厌倦,渴望安定祥和的日子。于是,他组织了一些小型的文化交流活动,邀请蒙古艺人表演歌舞,让南宋民众亲身感受蒙古文化的魅力。这些举措不仅拉近了两国人民之间的距离,也为后续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
    经过多方努力,颜承晖终于赢得了南宋部分官员的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新一轮谈判得以重启。这次,双方都表现出了更大的诚意。最终,在1219年的春天,颜承晖代表蒙古帝国与南宋达成了一项重要协议:蒙古承诺短期内不再南下进攻,南宋则同意每年向蒙古进贡一定数量的物资,并开放边境贸易。
    这份协议虽然不是正式的和平条约,但却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颜承晖在外交领域的初次亮相就取得了圆满成功。回到蒙古后,成吉思汗对他大加赞赏,称赞他是"最懂得沟通的人"。
    随着时间推移,颜承晖凭借出色的外交手腕,在蒙古与南宋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他多次往返于两地,不断促进双方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南宋商人开始北上经商,蒙古草原上也出现了许多来自南方的精美工艺品。
    然而,颜承晖深知,真正的和平需要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因此,他积极倡导文化交流,邀请南宋文人到蒙古访问讲学,同时也鼓励蒙古贵族学习汉文化。在他的努力下,一批批年轻的蒙古子弟来到中原求学,带回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儒家思想。
    正当颜承晖为构建两国友好关系而忙碌时,新的挑战又悄然来临。西夏国拒绝臣服于蒙古,公然挑衅成吉思汗的权威。成吉思汗决定亲自率军征讨,而颜承晖则被委以重任,负责协调后勤保障工作。
    颜承晖深知此次西征意义重大,不容有失。他迅速调动各方资源,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运输队伍,确保前线将士能够得到充足的补给。同时,他还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应对恶劣环境的准备。
    在颜承晖精心安排下,蒙古大军顺利抵达西夏境内。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军


125章 五十六万大军兵围撒马尔罕,襄阳垉前身!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