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章 暴毙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章 暴毙第(1/2)页
陈景恪的日子单调又充实。
    在皇宫他几乎无法听到外界信息,也就朱雄英上课回来,会和他聊几句外面的八卦。
    内阁正式建立,科举重新开办,赵瑁案已经抓了上千人……
    这些他早就猜到了,并不觉得奇怪。
    嗯,内阁正式建立,让他小小的兴奋了一把。
    毕竟这是他提出的构思。
    虽然没办法公开领取这个功劳,但朱元璋、朱标和朱雄英都知道是他的功劳,就足够了。
    这一点很重要。
    现在朱元璋对他的态度更加和蔼,朱标见了他都会停下聊几句。
    这代表着很多东西。
    其实他不知道,这一对父子对他的态度改变,还真不是因为内阁和科举的建议。
    而是那天晚上,他给朱雄英说的那一番话。
    制度再好也需要人去实施,而一个好的继承人,可保天下数十年安稳。
    不过这些细节对陈景恪来说都无所谓,总之他的地位愈发稳固就是了。
    皇帝和太子对他的重视,也让宫中的人对他愈发客气。
    不过他很安分守己,从来不乱攀关系,也不乱跑。
    除了给马秀英诊治,基本不会离开自己的小院子。
    每日都将大多数时间,花费在编写医书上。
    除此之外,还会抽空翻看一下经书、史书、兵法等书籍。
    不求多么精通,至少要知道在讲什么。
    比如他就在宫里见到了《武经总要》。
    这本兵书名声远不如孙子兵法、六韬、纪效新书等有名。
    但却是一本完美的新手教程。
    宋朝以文御武,为了让不懂军事的文官学会带兵,专门写了这本兵书。
    从兵器到粮草,从训练新兵到排兵布阵,甚至不同兵种每日行军多少里都讲的清清楚楚。
    对陈景恪来说,这书简直就是量身打造。
    也正是看了这本书,他才知道练兵统兵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的多的多。
    甚至古代练兵要比现代更加复杂。
    原因很简单,现代科技发达基础设施齐全,大家分工也非常明确。
    按照规章制度走就行了。
    古代将领那真的是什么东西都要操心,制作军粮都要管。
    如果不知道这些,仗着自己是穿越者的身份,贸然领兵打仗,绝逼死的很惨。
    别说去打仗,就算是交给他一营新兵让他去训练,用不了多久士兵不造反也会被累死。
    为什么呢?现代人习惯了一日三餐,顿顿油水充足。
    稍加锻炼每天跑个五公里和玩的一样。
    在古代,军中一日两餐或者三餐,吃的都是粗粮,十天半个月都见不到一滴油腥味。
    要是每日操练,士兵就会死于营养不良。
    所以古代都是三日一小操,五日一大操。
    只有各大将领的亲军心腹,才能日日操练。也只有他们才能每天吃饱饭,还时不时沾点荤腥。
    统兵作战讲究就更多了,而且很多细节都和我们想象中完全相反。
    比如,两军交战,是前排的兵伤亡大,还是后排的兵伤亡大?
    盔甲给谁穿?
    恐怕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前排的兵伤亡最大,因为他们最先挨打。
    盔甲自然要给最精锐的士兵穿,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第43章 暴毙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