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0、两地蝗灾  开局宫女,实则谋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20、两地蝗灾第(2/2)页
崔怜芳柳眉倒竖,揪着孟泓霖耳朵,“你能有什么正事?我可警告你,你要是跟人学坏了,阿姊就彻底厌弃咱们了。”
    自他们入京,仅丈夫和公婆去了一趟孟府,见着四姑姐的面,其他时候就没见着人。
    这摆明了不待见他们。
    崔怜芳自问也不是多么势利的人,可是那是以女子身封武职的姑姐,那得多本事。但凡她两个儿子能有姑姑十分之一的本事,往后都不愁了。
    这么一对比,她那点所谓的尊严和面子算个屁。
    孟泓霖哀哀叫疼,“媳妇儿疼疼,我知道轻重,真的。快松手啊。”
    崔怜芳这才松了手。
    两个小子一左一右抱住他们阿爹的腿,孟泓霖索性在凳子上坐下,贼眉鼠眼,嘿嘿笑:“媳妇儿,实话跟你说,还真有人接近我了。”
    招数无非就那些,说有什么赚钱的营生拉他入伙。或是哄他去地下赌庄,孟泓霖也精,开始赢了十来两银子,眼见着输钱,他就立刻收手了。
    之后那些人再来找他,他就不干了。
    别人请他吃肉,他是要去的。但一个子儿他都不出。
    抠的没边儿。
    崔怜芳给气笑了,“你还挺自豪。”
    孟泓霖点头:“占了别人便宜,我当然自豪。”
    随即孟泓霖又叹气,“我其实问过爹娘,娘说家里没有对不起阿姊的地方。”
    当初家里穷,也没饿着孟四丫。至于干活?农家孩子,谁不干活啊。
    孟泓霖挠头:“非要说的话,就是当初上头的姐姐们把琐碎事都丢给四姐姐了。”至于他自己,孟泓霖悄悄隐去了。
    四姐姐入宫的时候,他才七岁,他能知道什么啊。
    孟泓霖底气不太足的想道。
    崔怜芳看着两个儿子,忽然眼睛一亮,“咱们孩子也很讨喜,你说送到四姐姐身边,她会不会心软。”
    “你可拉倒吧。”孟泓霖双手捧脸,使劲揉了揉,郁闷道:“四姐姐不是一般人。以后幸运见到人就知道了,我跟她说话都腿软。”
    崔怜芳将信将疑。
    经过母子三人的打岔,孟泓霖也不出门了。他留在书房,费力的啃书,孟五娘正好有事来寻他,见状凑近些,磕磕绊绊念出书上文字,孟泓霖不太耐烦的纠正她,孟五娘讨好笑笑:“阿兄,你懂的真多,能多教我几个字吗?”
    孟泓霖狐疑:“你学这个干嘛。”
    孟五娘苦笑一声,“家里的事,你跟爹娘平时说话没避着我,我不聋不瞎,也猜到一些。”
    孟泓霖撇撇嘴。
    孟五娘抓住他的胳膊,轻轻晃了晃,“阿兄,若是哪一日四姐姐心软了,愿意见我们一面,见我粗鄙不堪,她也不会高兴罢。”
    孟泓霖摩挲下巴,想了想,好像有点道理。
    “我只教一遍啊。”孟泓霖道。
    孟五娘连连应是。
    孟家大丫二丫三丫嫁人了,待在夫家,她们还不知道娘家发生了什么事。
    孟五娘被婆家赶回娘家,这才能跟着孟家一起来京城。
    她没有见过那位四姐姐,可是从家里人对四姐姐的敬畏态度,她就知道四姐姐一定顶顶能干,若她有幸,能跟着四姐姐就好了。
    孟五娘学的认真,又对孟泓霖十二分吹捧,把人哄高兴了,于是孟泓霖也不往外跑了。
    消息传入恭王府,恭王一脚踹翻汇报的下人,“废物,这种小事都办不好,滚!”
    心腹迟疑,“王爷,既然孟家人不识相,咱们要不要把孟家人......”他用手在脖子前比划。
    恭王冷笑,“本王真要如此,才是给孟跃解决累赘,她怕是要庆祝三天三夜。”
    心腹不语了。这样狠辣绝情的女子,他也是生平仅见。
    那厢孟泓霖油盐不进,像块臭石头。恭王一时也没了法子,心烦意乱。
    傍晚,宫里来人催促恭王上交所抄经文。
    奉宁帝下旨恭王每日誊抄的经书,是有定量的,但具体抄到何时却未明说,这才让恭王怒不可遏。
    “本王病了,誊抄不了。”恭王没好气道。
    半个时辰后,宫里来人接恭王入宫看诊。
    恭王:
    奉御开了半个月的苦药,逼着恭王喝下。
    不喝便是没病,是谓欺君。
    恭王目眦欲裂,恨不得把传话的内生吞了,最后还是皱着眉头喝了药。
    次日,奉宁帝把恭王打发去太皇太后所在的太康宫,令他静心誊抄佛经。
    孟跃得知后,瞳孔?了一下,嘴唇抿了抿,还是没忍住上翘。
    顾珩这招可真够损的,不过效用很好。
    朝堂上有官员异议,奉宁帝轻飘飘一句太皇太后上了年岁,思念孙儿,就把官员给打发了。
    奉宁帝将恭王留在宫中,一留就是一年。期间,奉宁帝从自己母族子弟中挑选可用的人,一步步提拔,同时任用孟跃举荐的人。
    等到恭王出宫,一打听,发现朝堂上涌入的新鲜血液,不外乎是奉宁帝和孟跃的人。
    再这样下去,天下都是这二人的了。
    心腹忧心忡忡,“王爷,大势都在陛下那边了。”
    “那可未必。”恭王摩挲着手上的宝石戒指,心中转了几个念头。
    三月上旬,有贵夫人礼佛,僧人引她们入后院禅房,听高僧讲法。
    末了,高僧叹气。贵夫人相问:“大师因何叹气?”
    高僧曰:“阴阳颠倒,祸乱朝纲,国之危矣。”
    贵夫人大惊,“大师不可胡说啊。”
    贵夫人匆匆离去,与家中主君商议,四月初,地方急报,青州到隆西两地发生五十年未遇大蝗灾,恳请朝廷救援。
    此时一干朝臣联名上书,“陛下,此乃天象示警,还请陛下除妖孽,祭上苍,还瑞朝一片清朗官场,拨正礼法,如此才可平息天怒,不牵连黎民。
    一众官员齐声道:“还请陛下除妖孽,祭上苍,拨乱反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