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6章斩断因果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6章斩断因果第(2/2)页
出宁国朝贡这个体系,其它几国愿不愿意跟从了。
    长沙以外的四国中,刚刚建立不久的西川、汉中二国,同意的概率不大。
    这两国实力都很弱小,各自不过七八十万民众,兵马加起来也不超过五万,说是撮尔小国也不为过。
    可就是这两个撮尔小国,却还要抵挡着周国在汉中郡布置的十五万大军。
    这么一个强敌压在头上,对汉中、西川两国来说,疯了才会去脱离宁国这个大树,放弃一个能够依靠的虎皮,选择独立出来,面对周围的一圈强敌。
    因此想拉拢他们,成功概率不大。
    好在陆渊对他们,本就没多少期待,也没指望他们能帮自己多少。
    他真正的指望,还是南海、宁海二国。
    这两国与自己,也是老盟友了。先前一同组成同盟,站出来和越国摊牌,拉开了封国序幕。
    后面三国之间,也一直都是一个小阵营,共同进退,应付着来自越国以及其它国家的压力。
    如今越国亡了。
    陆渊相信,面对这个重磅消息,此时心中震动的,生出了其它小心思的,绝不止自己一人。
    他想借此机会和宁国切割,让长沙国独立出来。
    其它宁海、南海二国,难道就不想吗?
    呃……
    严望秋那老头,倒是可能真不想。
    这老头年纪大了,现在好像是一百四十五六岁,也跟今年刚去世的武安侯一样,到了临死之年,没两年活头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想的自然是安稳,是能把南海国传承下去。
    所以对于陆渊想要搞事折腾的心思,严望秋倒是有大可能不支持。
    但严老头不支持,苏玄歌那家伙,却就不一定了。
    不同于已经行将就木,垂垂老矣的严望秋。
    如今的苏玄歌,才八十三岁,未来还能活个六十余年,正是壮年时候。
    而此人的性子,也不是个安分的。
    从陆渊与对方的接触来看,这是个颇有野心,有着广大志向的枭雄。
    小小的郁林一郡,绝不可能束缚住对方。唯有更广阔的天地,才是此人心中所向。
    “根据我在宁海国安置的探子回报,自从北伐归来后,苏玄歌就开始在国内大肆征收赋税。
    这才短短大半年,宁海国的税赋,就比以往翻了一倍。
    直把国内百姓弄得不堪重负,民不聊生。甚至个别地方,都出现了大规模的百姓逃亡。
    而这多收的税钱,全都被他用来扩军养兵。
    这苏玄歌以先前北伐时,俘获得两万周兵、以及原本郡类的一万郡府县兵为骨干,又从北伐带回来的几万民勇中招了两万人,组建了一只规模在五万人的战兵。
    后面又在地方府县内,大规模的扩编府兵县兵,以每府三千人,每县两百人的规模,招募了五万人的府县兵。
    甚至还学着我,在地方弄起了民团。
    这一番操作下来,几乎让他整出了十万正规军,以及十数万民团。
    虽然这些新编练的战兵、府县兵、民团,战力很可疑。
    但这大小二十余万兵马,数量上却是拉起来了。而且五万战兵,五万府县兵,说出去也很唬人。
    如今的宁海国,从纸面实力上来看,已经算得上个军事小强国了。”
    陆渊回想着这几个月来,从宁海国那边传来的情报。心中对于苏玄歌的心思,就已猜的透透的。
    小小的宁海国,如果单纯只是自卫,哪用得着这么多兵马?
    只需有个五万左右的战兵、府县兵,加上苏玄歌这位先天宗师,纵然外人是二十万大军来攻,也足以御敌于外,保证整个宁海国的存亡了。
    所以自保的话,宁海国只要有五万的兵马,就足够使用了。
    可现如今,苏玄歌却不顾自己宁海国初立,地方人心不附的现状,硬是要横征暴敛,逼的百姓逃亡的程度,也要大征赋税,把人往死路上逼。
    这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也要扩军的手段,你要说他纯是为了自卫,怕是三岁小儿都不信吧?
    那么既然不是为了自卫,苏玄歌在国内横征暴敛,养着许多兵马,自然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对外扩张的。
    他扩张的方向是哪边?
    从地理上来看,无非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宁海国北边,就是长沙国。
    陆渊疆土万里,有雄兵二十余万,国内还有两位先天宗师。这等实力,倍于宁海国,苏玄歌只要脑子正常,就不太可能去招惹他。
    而西边,则是西南诸夷国。
    在西南边的诸夷国,虽然大多实力都很弱小,许多不过一府一县之地,数万十数万之民,是真正的撮尔小国。
    只需有个几千上万大军,便可在那边灭国无数。
    西南那片地界,除了这些撮尔小国外,也有着几个霸主。分别是大长和国、大理国、南诏国。
    西南地界上,那些小夷国,基本都是附庸那三个大夷国。
    宁海国想打那些小夷国的主意,就不可避免的会对上那三夷国。
    可这三个夷国,全都拥地千里,治民百万,国内能出十数万兵,并且有着先天宗师坐镇。
    论起实力来,根本不比宁海国弱,甚至还犹有过之。
    苏玄歌只要不傻,就不可能去捅这个马蜂窝。
    所以他剩下的扩张目标,就只剩下向南和向东了。
    而宁海国南边,就是原本属于大越,现在属于大宁的九真郡。
    如今的九真郡,经过这几年的恢复,大概有着二十万户,一百万出头的人口。
    此郡之内,则有着朝廷武平侯谢宁率领的五万战兵,还有当地组建的两万郡府县兵镇守。而且若有需要的话,当地也可征召十余万民夫。
    有这些实力在,苏玄歌想打下九真郡,基本也是做梦。
    “所以他最后的目标,就只剩下南海国了。”
    陆渊心中默然。
    长沙、南海、宁海三国间的同盟,在开始建立的时候,他就知晓,早晚会破裂。
    而自己也一直在防备着这点,为着日后决裂,做着准备。
    但苏玄哥这么快就开始打起了南海国的主意,也着实变心的太快了些。
    不过也难怪。
    此国之中,严望秋很快就会老死,到时南海国便无先天宗师护佑。
    而严望秋北伐回国之后,也没开始跟苏玄歌一样,着手建立自己的战兵体系。
    如今整个南海国内,还是如先前一般,只有万余人的郡府县兵。
    这点实力,等严望秋一死,对于外人来说,与形同虚设没什么区别。
    偏偏南海国都是如此富庶,在这乱世之中,周围一群众狼环视之下,自然谁都想来咬上这肥羊一口。
    苏玄歌会动心,也很正常。
    别说他了,就连陆渊,说不心动,也是假的。
    他和苏玄歌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不会主动背盟,在盟约期内,不会对这个盟友下手吧?
    说来说去,这乱世之中,强者生,弱者亡。
    你不努力去吃别人,别人就会来吃你,要不怎么说大争之世呢?
    有着这种觉悟的苏玄歌,在如今越国灭亡的大势下,自然会如陆渊一样,不可能在甘心接受先前局面,在名分大义下,受制于新的宁国。
    他站出来,和陆渊一起独立,基本是没问题的。
    而长沙宁海两国一动,作为三国同盟的一份子,南海国纵然再是不愿,严望秋也只能乖乖跟着一起,随着脱离宁国。
    所以此次切割决裂,三国同盟间,还是共同进退,当是无疑了。
    三国一体,便有四位先天宗师,几近四十万兵马,此等实力,已经和宁国持平了。
    有这等威慑在,足可让宁国朝廷,心生忌惮,做出妥协了。
    因此在派出使者之后,陆渊便开始安心等待,各国对此的回复了。
    同时也是在等待,宁国那边开国之后,派来长沙的第一波使者。
    关于扬州地区霸权的变革,很快就要拉开序幕了。
    旧的体系终将打破,临海世家的千年王朝,此时便到了吹响灭亡号角的时候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