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9章楚国称霸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19章楚国称霸第(1/2)页
“兵精甲足,钱粮充盈,大楚能有此等积蓄,全赖诸卿也。”
    盘点了一圈家底,陆渊欣喜之下,扫了在场众臣,不由出言称功。
    “臣等不敢。”
    “此皆大王之功也。”
    殿下诸人,连连行礼,不敢领功。
    “哈哈!”
    陆渊见此,却是大笑一声,摆手道:“众卿不必如此。孤能打天下,却不能治天下。于治国唯一有裨益的,也就只有选贤任能,各尽人事了。
    楚国能有今日,都是在场诸多贤才之功,孤还不至于跟臣子抢功。”
    众臣闻言,连忙道:“臣等惭愧。”
    殿内君臣之间,顿时响起了连绵不绝的君臣相得之景。
    各自夸赞吹捧了一阵之后,众人热情稍稍止歇,然后孙思文轻咳一声,然后又继续粗略汇报。
    “课税府库,臣已向陛下汇报,此外,今夏神武九年天下户口清查,也已有了结果。”
    孙思文行了一礼,然后取出一本册子,让内监递交给了陆渊,接着朗声道:“大楚已有五郡之地,其中洞庭、襄阳二郡,入我之手,已逾十年,可谓国之根基。
    黔中、西川二郡,治理已过五年,期间不断迁移户口,充实地方,也已成了钱粮产地。
    河谷一郡虽然新辟,但这两年以来,设府置县,移民屯垦,也初具气象。
    大王年初,诏天下各府县清查户口,编纂户籍,还派出御史巡查各郡,督促此事。
    今半年过去,大楚户口已汇总而来,经户部清点,已得数目,故奏阅大王,以示圣听。
    洞庭一郡十府,今有七十万户,三百五十万人。
    襄阳一郡四府,有二十万户,一百一十万人。
    黔中一郡十府,有二十八万户,一百四十万人。
    西川一郡十府,有四十万户,二百万人。
    河谷一郡六府,有十五万户,八十万人。
    如此大楚五郡四十府,合计有一百七十三万户,八百八十万人。”
    孙思文熟稔政事,突破先天后,更是记忆力大增,此时说起各项数据来,可谓胸有成竹,娓娓而谈。
    场中诸人听他奏报,一个个也是用心聆听,暗自思量。
    等他说完五郡户口,做个统计之后,不少人都神情一震,面露恍忽。
    只因孙思文最后所说的八百八十万人,实在引人震撼。
    有些事情,若是不挑明讲出来,根本不知其之可怕。
    楚国的户口便是如此。
    很多人以往知道楚国强大,毕竟坐拥五郡,连地数万里,只看疆土,便知其是大国。
    可知道是大国,其又是个怎么大法,很多人便说不出个所以然了。
    此时,孙思文便用这最直接的数据,告诉众人,楚国是个户口足有八百八十万人的大国。
    在这天下之间,能动用的兵力过百万,人口过千万,便是霸国标准。
    此时之楚国,常备战兵四十九万,稍加动员,兵力便可轻松破百万。人口八百八十万,距离千万之数,也只差了一百二十万而已。
    甚至如果算上剑川、赤黎、昆海三个藩国,楚国人口其实已经过了千万。
    西南三藩国,听楚国调令,向楚国贡赋,尊楚王为主,自然也是楚国之民。
    天下各国看待楚国,自然而然也会将剑川、赤黎、昆海三国,堪称楚国的一份子,算成楚国的力量。
    就如当初长沙、南海、宁海三国,被世人看成越国一员一样。
    当然,纵然不算这三个藩国,距离霸主之业的这点差距,对于楚国来说,想要补上,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毕竟不同于开发已深的襄阳、洞庭二郡,楚国之西川、黔中、河谷三郡,都开辟不久,郡内地广人稀,还有大片的荒地,根本无人开垦。
    这三郡土地,少说可再养活五百万人。
    甚至就连洞庭、襄阳两郡,其实也还有不少偏僻之地,没人开垦。
    这些土地如果全都开发出来,再养活个二百万人也不在话下。
    以上还只是农业人口。
    若是城市里面,随着人口繁衍,吸纳的手工业者再多一些,光是五郡城市,也能再多活个二百万人。
    如此全都加起来,楚国现有的土地,以现在的农业、工业技术,可以养活的人口,完全能翻上一番。
    以现如今的人口增长率。
    楚国哪怕如今什么都不做,继续休养生息下去,最多只需十年,人口便可自然繁衍到千万。
    过上三四十年,人口便可翻上一番。
    而人口翻倍,兵力自然也可以翻倍。
    现如今楚国便有四十九万常备战兵,那三十年后,常备战兵过百万,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以此实力,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天下霸主。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便可理解,为什么在场众人,会如此震撼了吧?
    因为以楚国如今底蕴,只需修养个三十年,那人口便可直逼宁国。论及国力,更是远远胜之。
    想要争夺扬州霸主,楚国其实根本都不用去和宁国打仗,熬个三十年,便是妥妥的扬州之主。
    因为宁国现如今的潜力,实质上已经到了顶峰了。
    那位建武天子再怎么励精图治,也挖掘不出更多的实力来。
    可楚国以现如今的国力,便可与宁国争锋,而不落丝毫。
    那么等三十年后,楚国国力翻倍,仅靠体量,便可直接碾压宁国。
    两者之间的争锋,其实到了此刻,便已经分出了胜负。
    只是楚国和宁国,并没有在战场上正面交战并击败对方,时间也还没到三十年后,所以世人还并不怎么认知清楚罢了。
    可在场众多大臣,哪一个不是当世人杰?
    能做到场中位置的,个顶个的都是人间翘楚,那目光自然长远,见识自然过人。
    此时听过孙思文总结后,哪个不能明白其间的意义所在。
    身为楚国之臣,楚国能如此强大,他们这些作为朝堂重臣的人,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下,哪个不为此感到振奋欣喜。
    便是连陆渊,心中也是颇为欢喜。
    他翻看了下孙思文呈递上来的户口籍册,看着上面一行行具体数字,不由颇为感慨。
    楚国能有如此户口,自然少不了陆渊一方苦心。
    这三年休养生息,他可不是一心待在宫内,只顾着练武和后妃,其余什么都没做。
    三年来,在陆渊的示意之下,楚国攻灭了河谷蕃人,不仅开拓了一郡,还获得了三十万蕃人人口。
    此外在苏国那边,这三年又接收了十万左右的逃民,所获颇多。
    剩下就是剑川、赤黎、昆海三国,不断攻打南诏,也俘获了不少南诏夷人。
    这些俘虏之中,有十五万左右的夷人,被陆渊用粮食换了过来,分别安置到了西川、洞庭各处。
    还有就是原先楚国俘虏的夷人仆从军,也被释放了五万左右,由他们带着原先家人,迁徙到了河谷郡,用以充实当地人口。
    各方相加之下,楚国通过各种手段,对外对内获得了大约六十万的人口。
    剩下地方再繁衍了一些,这才使得原本堪堪八百万人口,直接暴涨了八十万之多。
    不过如今剑川、赤黎、昆海等西南三国,在去年末的时候,便于南诏国休战议和,战事已经停歇。
    苏国经过这几年修养,地方秩序生产也恢复大半,百姓逐渐安稳,逃亡者日益减少。
    楚国想要对外获得大量人口的渠道,差不多已经断绝了。
    而国内那些夷人战俘,经过这些年的消耗和释放,也只剩下八万左右。
    这些人已经全部填在了黔中郡的十几个矿场中,成了开矿必不可少的劳动力,基本是


第319章楚国称霸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