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质疑第(2/2)页
有办法,结果是农民赔了药材不说,还要赔上劳动力,最后只有把这漫山遍野的药材树砍了当柴烧。
很多农民已经不信任这些政策的宏观引导了,与其做着别人高兴,自己无利的事,不如随着性子想种些什么,就种些什么,即使卖不了几个钱,最后自己还能吃一吃,不至于人财两空的。
天宁县委、县政府让老百姓提意见,结果意见空前的多。农民说要搞基础设施建设,他们都欢迎,要建好学校、医院他们也欢迎,但如果想搞农业产业,他们举双手双脚反对,除非政府愿意为这些产业最后败落买单,拿出钱放在老百姓手里当抵押,他们才愿意实施。
钟永没有想到事情还没有开头,结果就阻力重重,他把郭筱瑶、郑和平、罗天豹召集过来,研究一番。
“钟书记,这个事有反对声音太正常了,只能说明咱们过去的做法是不得人心的,很多政策在制定上是不切实际,引起了老百姓的反感。”郑和平已经预料到事情会朝这个方向发展。
“钟书记、郭县长、郑书记,其实推进这个事也好办,这是现实不可否认,但自古以来,要系统推进一件事,最好的办法还是树立样板,这是久攻不破的真理,与其逼着他们做,不如让他们跟着来做,到时候整体推进的压力还要小一点。”罗天豹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是啊,我也是这么考虑的,但从哪里入手啊?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现在基本上没有人愿意去做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钟永自然明白以点及面的道理,这是中国惯有的一种施政方式,树立榜样标杆,让其他的主动跟着来做,但他也提出了现在最大的现实问题。
“我想,是不是从坝底乡和池口镇来做试点?”郑和平走遍了天宁的所有乡镇,他自然清楚哪个地方的干部最能支持工作,也最具备试点的条件。
“和平副书记的意见,我看行,坝底乡是典型的山区乡镇,天豹同志又很熟悉那里,开展起来应该不成问题;池口镇在天宁算得上是地理条件比较优越的乡镇了,离县城很近,发展近郊农业有很好的基础。我同意和平副书记的意见。”郭筱瑶对于郑和平的想法,表示了认同。
“好,你们的意见我都赞同,我看其他几个配套方案是不是统一推进?”钟永问的还是软硬件设施配套的事。
“必须跟上!否则就是半拉子工程了!”郑和平赶忙回答到。
“我也觉得要同时推进,要不然硬件起来了,软件跟不上,群众还是会有意见的。”郭筱瑶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好!那就从坝底和池口开干!”钟永为这次讨论做出了最后的总结。(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