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第(1/2)页
因是私访除了宛琬为行事方便也与李青一样做书童装扮外胤禛只带了二名侍卫随从。一行五人快马加鞭日夜兼程才至苏州城内。略做梳洗胤禛因见一路来街上常有衣衫褴褛之人便外出探听得知今年江苏东部数郡直至深秋仍是大雨不止以至太湖泛溢沿途庄稼尽毁灾伤之势实胜于往年。他顿坐立不宁立即又上马车直奔灾情最重的苏州城东而去。
胤禛上马车握住宛琬双手冰凉轻责道:“身子不好让你在那歇着还硬要跟来。”说着扯过车厢里备着的织锦棉毯盖其膝上。
宛琬伸手抚平他皱眉“这马车总要赶一阵你歇会吧。”又牵过他也已然冰冷的双手齐放入毯内胤禛任她牵着手闭目陷入了沉思。
也不知过了多久马车渐停了下来。
李青才掀帘一股冷风便飕飕灌进吹得胤禛一个寒噤睁开了眼打量车外雨势已收敛了不少风吹着却仍冷得有些寒人心肺。
虽已入冬苏州城里还是草木深蔽绿肥红瘦这离开苏州城不过数十里的地方却是风霜劲吹一派肃杀。宛琬下得马车一愣望眼看去因秋季大雨水溢造成的决堤至今沿岸仍有堤决百余丈缺口尚未修缮。沿湖两岸搭着数十顶帆布帐篷被风灌得呼啦做响。
李青眼尖地瞧见四爷靠在车厢里犹盖着小毯子立即转身不知从哪翻出件织锦斗篷立即伺候着他披上。胤禛刚要出声李青已赶紧又取出件给了宛琬。雨哗哗做响忽又大了起来胤禛顾不上这滂沱大雨直往河堤跑去风雨中见前方有一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者在绕堤察看。
近得跟前胤禛才看清那人竟是数月前皇阿玛派来江南审理苏州知府陈鹏年侵蚀银两案的户部尚书张鹏翮。这时张鹏翮也已瞧见他忙上前请安。
“现不在京张大人不必拘礼。”胤禛摆手问道:“今年雨水特大可朝廷不早已拨付赈灾银两了如何河堤至今仍未修复?”
这张鹏翮为官素来持身修己清正廉明当下回禀道:“四阿哥有所不知朝廷虽早有赈灾银两可这步政使、知府、知州、知县上下众口一词说堤是修了决决了修不知几回了朝廷拨的那些银两早被这水冲光了。你要再和他们理论他们个个哭穷说你是从京城来的能不能帮他们去跟皇上说说好再拨些银两。我看他们就是一群无底洞再多的银子都填不满!灾年灾年受灾的只是百姓这上下官吏只怕是盼着灾年好让他们多条财机会。苏州城里五月熟米每石不过一两可至十一月每石已涨至一两四钱不止那些米铺掌柜官商结合还守着粮仓不放让你有钱无米坐视饥殍单等着年关再涨!”
“一群混蛋!”胤禛心底还暗骂着曹寅那个混蛋十一月他还回复皇阿玛说江南现已太平无事晚稻收割将次全完食米之价贱至七钱。可眼前这关口总先要想些法子把这河堤给修补了还得让那些田不能播种庐舍飘荡民散走乞食的百姓手头有点银子好过年关哪钱钱钱到处都是要钱!
先前一直不语的宛琬此时插言问道:“张大人在苏州城时有一民轿招摇过市挡了官府衙门里人的路。可原先还吆五喝六衙门里的人一看轿内所坐之人便连称王大人回乡有事要忙他们都还绕道而行了。不知张大人可知此人是何来历?”
张鹏翮看宛琬虽说是书童装扮可眉色间透着股贵气。而管教下人素来严谨的四阿哥见他出言也不相拦一下倒猜不透他的来历。
“你说的那是王守海他这两年也算是苏州城里一人物了。他是两江总督噶礼府里的虽说只是一帐房管家现下却是噶礼眼前第一红人。全因他妹子前年嫁入噶礼府很是得宠。他本是苏州人氏这次是家中老母有病回乡探望。他原是一最好虚名之人那苏州城中大小官员还不都赶着上前。”张鹏翮语透不齿道。
“哦原来如此。那我倒有一计可让那些官吏们将他们的银子统统给吐了出来。只要有了银子河堤马上就能开工整修。到时再让那些灾民们“以工代赈”都来上堤修护。如此灾民也就可以挣了工钱好好过年了。只是如需事成还得私下找到那王守海请他也给配合一下。”宛琬胸有成竹道。
翌日正午苏州城最大的当铺‘和记’走进一身着隐嵌藻纹青袍男子。才一进门他就冷冷的对上前招呼的伙计道:“把你们掌柜的给我找来。”伙计眼尖一眼瞅出那人身后跟着的不正是眼下苏州城里人人奉承的王守海。他慌忙跑进里间请出了掌柜。
那掌柜胖胖的脸上笑容满面顶帽、腰佩、指间无不珠光流溢出来一打眼另嘱人泡上壶好茶又忙将他二人迎进了里间。
进得里面掌柜给王守海请过安后眯着小眼打量了会见他二人谁也不开腔说话不由疑惑的对那青袍男子胤禛道:“只怪在下眼拙不知这位爷是?”胤禛这才不紧不慢的说:“你不认得我没关系可你总该认识我俩的主子吧。我们这是给你送财神来了想跟掌柜的谈一笔买卖。”他说时瞥了瞥那王守海。王守海心中暗暗叫苦可又不敢开口言语。他这回探亲原是春风得意怎知昨晚府里来了四阿哥这一瘟神。若不是那张鹏翮随后跟着他还不能相信呢。这二人也没说原由只让他今日配合着走一遭张鹏翮只一个劲宽慰他说如能事成也算他立了功劳噶礼定不会责怪于他。
掌柜双目一亮:“还请爷详谈。”
“我家大人有些银子想存你这只是不知你这利息是如何算呀?”胤禛不慌不忙吹去浮茶呷了口淡淡道。
闻言掌柜心里可是乐开了花。他俩人都是两江总督噶礼府里的这葛礼谁不知是出了名的贪。他想王守海这次说得好听是回乡探母恐怕多半还是为了这事他堆满笑容道:“好说好说我这当铺可是苏州城里最大的一家出的利钱自然也是最高的每存百两银有三分利。”
第二十一章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