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明成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第(1/2)页
美人计汉王用谋灰蒙蒙的天气里,蒙古可汗宝帐的金顶,依然在风沙中亮着黄色。加上六顶环护的银顶帐,一组帐房成七星状排列,辅以杏黄色的牛皮围墙,鬼力赤的大汗王宫,倒也别有一番景象。杨士奇领着伴当径直走向了宝帐大门,守门的千户挺身拦住了去路:“什么人,胆敢擅闯帐门?”
    “本官乃大明特使,前来拜会大汗。请速去通报。”杨士奇一副上国大使的神态。千户看着他撇撇嘴哪里来的毛贼,竟然冒充明朝来使。与我拿下。”
    门前的蒙古卫卒,扑上前不由分说,就把杨士奇主仆二人扭住上了绑绳,而且推起来就走。
    杨士奇急忙争辩:“你们对来使这样不恭?快放我去见大汗。”
    “你是明使,明朝为何不发公文通报?那驿帐的帐吏为何不来引领?分明是假冒。”
    “我们没有住在驿帐,而是下榻在远来家客栈,故而没有帐吏引领。”杨士奇警告千户,“我们无故假冒明使何用,将军,快去通报大汗,误了国家大事,你可吃罪不起。”千户想想也对,一摆手让两个卫卒松开手:“你说是明使,又有何为证?”
    “现有国书在胸。”
    千户思忖一下,觉得还是要慎重从事:“你且等我去通报一下。”
    宝帐中的鬼力赤闻报大怒你个大混蛋!明使岂有冒充之理,快引我出迎。”杨士奇人帐,鬼力赤陪情:“上使见谅,我小邦下人迂腐,对上使多有冒犯。”
    “不妨事。”杨士奇稳稳坐在高発之上。
    “请问上使尊姓大名?”
    “下官乃太子府侍官杨士奇。”
    “杨大人为使来到我邦,所为何事?”
    “大汗主动与我天朝修好,我主业巳应允。而大汗却背信弃义,发兵至我边界,对北平虎视眈眈。”
    “这是从何说起?没有的事呀。”
    “非但如此,还发来战表,索要巨额财物,其傲慢之状令人发指。大汗欲动刀兵乎?”
    “我邦绝无此事,本汗也从未下过战表,还望上使明察。”
    “大汗请过目。”杨士奇呈上了有鬼力赤签名的信函。
    鬼力赤看后连称:“怪事,怪事,本汗从未写过这样口气强硬的书信,而且这签字也不是本汗的笔体。”
    “难道有人造假不成?”杨士奇反问。
    鬼力赤点头:“有理,这是有人要陷本汗于不义,挑拨本汗与天朝的友好关系。”“大汗,据报在离北平数十里路的松土坡,就有一支贵部的马军,拉出了随时向我朝出击的架势。”
    “还有兵马调动?”鬼力赤皱眉了又以武力威胁,会是我蒙古哪部所为?”
    杨士奇心中有数:“大汗与我朝通好之心未变,我朝大军就不会向卜鲁屯进击。”“杨大人,本汗发誓与天朝永结盟好,此心此志可昭日月,如有相违,必在万马践踏下成为肉酱。”
    “下官回去禀奏万岁,请陛下收兵回朝。”杨士奇又说,“贵部内里是何人假冒大汗之名发送战表并发兵,还望大汗早日査明,并采取措施,以免他再起事端。”
    “本汗定要及早査出这一内部的祸害,并将其问斩,除去我部的后患。”
    “静候大汗的通报。”杨士奇起身疑窦业巳明了,下官辞别大汗返回北平了。”
    “杨大人何必如此急切,一路风尘远道来到我邦,本汗总得尽尽地主之谊。容我给大人接风洗尘,住上一宿再回转天朝不迟。”
    “这,岂不多有打扰?”
    “明日行时,本汗还有薄礼相赠,而且还要派人马护送,以免路上生出意外,容本汗做些安排。”
    “大汗这般热情,下官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杨士奇觉得有理,因为蒙古内部已有异动势力,是当谨慎。
    鬼力赤在宝帐内设下午宴,自然是草原上的上等风味。整只的烤全羊,烤乳牛,烧驼掌,烧熊掌,尽是中原罕见之美味。马奶酒飘着醇香,白色的哈达挂在胸前,鬼力赤频频举杯,一队蒙古族少女载歌载舞在帐中尽兴表演。那歌声高亢婉转,像轻烟飘人云端,令人陶醉:
    雪白的羊群,飘动的白云,挤奶的姑娘,天上的仙人。
    成片的技房,神仙的洞府,翠绿的草原,百花儿芳芬。
    勇武强悍的蒙古人,马背上的勇士,勇于献身。
    驰聘大漠,牛羊成群,心胸如银,承诺赛金。
    当晚,杨士奇在驿帐下榻。次日天明,杨士奇正在洗漱,一队蒙古兵突然跑来,把整个驿帐围了个密不透风。伴当出去察看,被那为首的千户训斥:“回帐老实待着,不得走出帐门一步。”
    伴当战战兢兢回来大人,咱们失去自由了。”
    杨士奇走出帐门,威严地对千户发问:“兵围驿帐?难道可汗他要与我朝为敌?”“杨大人,不是我邦要与你朝为敌,而是你们嘴上一套背地一套,不讲信用,竟向我卜鲁屯发来大兵。”
    “有这等事?”杨士奇当即否认,“这绝不可能,我家万岁在我没有返回之前,绝不会轻动刀兵。”
    “这还会有假?你朝的人马离这儿已不过二十里路了。”千户瞪起眼睛,“滚回帐内,不然别说我对你不客气!”
    “我要立即面见鬼力赤大汗。”
    “大汗正在召集兵马准备迎敌。哼!等大汗集合人马后,就要来拿你祭旗。”
    杨士奇毫无惧色这内中一定又有隐情,我朝的人马定然不会向贵邦进军,你们万万不可上当。”
    千户说道:“你的死期到了,看,大汗他过来了,你就等着砍头吧。”
    鬼力赤到了帐前下马,千户便要捆杨士奇:“老老实实引颈就死,别让老爷费事。”鬼力赤怒斥千户:“还不与我退下,不得对杨大人无礼!”
    千户不解:“大汗,他们的军队向我邦进兵,业已兵临卜鲁屯,还对他这样客气?”
    “你晓得什么,”鬼力赤其实也是在告知杨士奇,“大明的人马巳经退兵了。”
    “大汗,这绝不是我大明朝的军队。”杨士奇十分肯定,“我家万岁早有定论,不会向大汗主动出兵。”
    “那又会是哪路兵马呢?”鬼力赤也觉得费解。
    “看起来在大汗的蒙古诸部之间,存在着若干谜团,那支逼近北平的人马不也是莫名其妙吗?”
    “我会查清的。”鬼力赤下马,“本汗陪贵使共进早餐,然后派兵护送您返程。”“大汗,大汗。”一个浑身是血,遍体鳞伤的人,乘马挣扎着到了近前,显然已是气力不支,从马上跌落下来。
    鬼力赤认得是达巴,快扶他进帐!”
    达巴在帐内饮过水后,喘息着说:“大汗,小人是饶幸逃出,拣了一条命啊。”
    “莫非阿鲁台发现了你的身份?”
    “他只是怀疑。”达巴说话还很吃力,“大汗,阿鲁台他是个大奸臣,向北平发兵的队伍,是他的部下。而扮成明军迫近卜鲁屯的也是他,还有大汗送与大明的礼品,几乎全数被他扣下,只把一百匹马带到了南京。”
    “这个丧心病狂的贼子。”鬼力赤气得怒骂。
    杨士奇明白了阿鲁台的用意:“他要挑起大汗与我朝的战争,他好从中渔利。”
    “大人,本汗早就看出他怀有二心,没能当上可汗,他并不死心。谁料他竟然搞了这个一箭双雕的把戏。”鬼力赤暗自庆幸,“好在本汗早有预防,派达巴打入了瓦剌部,监视阿鲁台的一举一动,否则我们还被蒙在鼓里。”
    杨士奇表示:“我朝是不会被他欺骗的,虽然大汗的礼物只有区区百匹马,但万岁爷依然坚持与贵部修好。”
    “杨大人,可否再多住几日?”
    “却是为何?”
    “容本汗再筹措一批贵重礼物,补上阿鲁台的不恭,请求皇上的宽恕。”
    “大汗,只要你有一颗与大明友好的诚心,比再贵重的礼物都强。”杨士奇说,“下官要抓紧返回,也好把这里的情况向万岁奏明,免得万岁不明就里做出误判。”
    “杨大人如此说也甚为有理,本汗也就不再强留了。”鬼力赤提出,“阿鲁台狼子野心业巳暴露无遗,必定要公开与我争夺汗位,还望杨大人禀奏万岁,如果局势对我不利时,希望天朝能助我一臂之力。”,
    “下官想,对于阿鲁台的阴谋行径,万岁不会置之不理的。”杨士奇态度坚决,“用不了多久,万岁就会发兵剿灭阿鲁台。”
    “一切就全靠天朝了。”鬼力赤又紧急为杨士奇备上些礼品,然后派出一百人的马军,护送杨士奇回到了北平。
    朱棣听罢杨士奇的奏报,心中方觉释然:“难怪何福没有见到进攻的蒙古军,阿鲁台已提前退走,又扮成我军去往卜鲁屯了。”
    高煦一心想立战功:“父皇,阿鲁台如此可恶,我军现有五万大军在此,让儿臣带兵将其一鼓全歼。”
    “现下还不是出兵的时候。”朱棣自有打算,“战机未至,岂可相强,尚需静待。”“父皇,眼下正是大好时机。”高煦不甘此行无功而返,“消灭了阿鲁台,再顺手牵羊吃掉鬼力赤,这样我朝的北疆,就可一劳永逸。”
    “迂腐之见。”朱棣看透了汉王的心思想要立功,无可非议。但蒙古人是不好征服的,需要剿抚两手同用方能奏效。敌军总数二十万,我军五万,且粮草不能保障,而阿鲁台他轻易不会同我军正面交手,只是在大漠中流动,拖得我军疲惫不堪后,他才会予以反击。彼时我军人困马乏,处于劣势,焉有不败之理?”
    高煦不敢再强调出战依父皇之见,何时能有战机?”
    “要等朱棣索性明说,“阿鲁台与鬼力赤已经反目,二人必有一战。无论何人胜败,都势必削弱蒙古人的力量,我军正可渔翁得利,这样好的时机,为何不等待呢?”“父皇圣明。”
    “与此同时,我军还要积极准备,要集结至少二十万大军,半年的粮草。当条件完备时,朕料那鬼力赤短期内难以打败阿鲁台,我军便可以帮他平叛之名出兵,而且还是名正言顺。”
    众人尽皆交口称赞万岁不愧为圣明之君,高瞻远瞩,运筹帷幄。”
    朱棣巡边成功,启驾回朝。途中,杨士奇担心太子初次监国,对万岁的回朝接待出现纰漏,便到朱棣面前请旨:“万岁,臣官拜太子府左中允,是为太子侍官,而今离开日久,对太子少有尽力,乞请陛下允臣先行回京,也好帮助太子操办接驾之事。”
    “难得杨大人如此尽心尽责,你的使命已圆满完成,可先行返回。”朱棣同意了。
    高煦却急了,他担心杨士奇回京他的计谋流产,便在一旁加以阻止:“杨大人之说,是过于轻视太子了。以太子的才能,区区接驾小事,他还不会办吗?父皇,儿臣以为,应让太子多加历练,不要凡事都离不开侍官这个拐棍。”
    “汉王所说不无道理,杨大人还是随朕一同回京吧。”朱棣又把话收回去了。杨士奇只能暗暗叫苦,眼看着时间一天天溜走,离南京只有一天的路程了。他不顾可能引起皇上的不满,再次请旨万岁,臣作为太子的侍官,实在放心不下,让臣提前一天回京吧。”
    朱髙煦抢过话头:“大胆杨士奇,万岁已然有旨,命你一同返京,难道你还敢置圣旨于不顾?”
    “臣不敢。”杨士奇并无惧色,而是婉转陈述,“作为太子府侍官,臣以为忠于太子也就是忠于万岁。如果一个下属不能时时刻刻想着为他的上级尽忠,那这个人就是不称职的下属。”
    朱棣听得频频点头:“太子难得有这样忠心的侍官,朕准你提前返回京城,协助太子筹办好接驾事宜。”
    “臣遵旨。”杨士奇响亮地回答,立即快马离开,直奔南京而去。
    南京的仲春,莺歌燕舞,一派明媚的风光。太子府内,一副忙忙碌碌的景象。朱高炽接到驿报,父皇北巡归来,距京城只有半天路程,他在吩咐大小官员做好接驾的一应准备。管家匆匆来报启禀太子殿下,宫里来人了,要见您传旨。”
    高炽纳闷:“这万岁还在京城外,何来圣旨?”
    “且听过便知分晓。”管家催促,“而且来人是香妃娘娘宫里的大太监,太子万万不可轻视,说不定万岁爷有旨意提前送达。”
    “客厅相迎。”高炽急步来到客厅,但见大太监已在等候,他紧走几步,“公公,劳您久候了。”
    “不敢。”大太监站在正中,挺直身躯,“太子,接懿旨。”
    高炽一听是香妃娘娘的懿旨,赶紧屈身跪倒臣朱高炽接旨。”


第十七章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