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107(一更)第(1/2)页
苏妙漪和容洵站在书肆行总部的顶层办公室里,透过巨大的落地窗俯瞰着这座繁华都市的夜景。灯光如织,车水马龙,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无尽的故事。然而,此刻他们的心思并不在这璀璨的夜景上,而是聚焦于即将开展的一项更加宏伟的计划。
“你认为我们真的能成功吗?”苏妙漪轻声问道,她的目光中带着一丝忧虑。尽管书肆行已经在国内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新的挑战总是伴随着更大的风险。“东方之美”世界巡展的成功确实为他们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但也意味着更多的竞争与压力。
容洵转过身来,坚定地看着她的眼睛:“只要我们坚持初心,就一定能成功。我们的优势不仅在于这些传统技艺本身,更在于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这是任何现代科技都无法替代的。”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而且,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建立起了良好的国际声誉。这些都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基础。”
苏妙漪点了点头,心中渐渐平静下来。她知道容洵说得对,每一次困难都是成长的机会。想到这里,她深吸一口气,说:“那我们就从人才培养开始吧。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才能确保我们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于是,书肆行启动了一项名为“文化传承者”的人才培养计划。这个项目旨在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创新思维以及国际化视野的年轻人。为了找到最合适的人才,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发布了招聘信息,并与多所知名高校合作开设了相关专业课程。
第一批学员来自五湖四海,年龄跨度从二十出头到三十有余不等。他们有的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渴望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现代作品;有的是对历史文化充满热情的研究者,希望深入了解并传播这份珍贵遗产;还有的则是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多年的职业人士,期待在这里获得新的灵感与突破。
培训内容涵盖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两大部分。一方面,邀请了多位资深学者和艺术家担任讲师,系统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各个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则安排了大量实地考察与手工艺制作环节,让学员们能够亲身感受每项技艺的独特魅力。
其中有一位名叫林晓的女孩给苏妙漪留下了深刻印象。林晓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在校期间就对传统手工艺表现出浓厚兴趣。她性格开朗活泼,善于沟通交流,很快就成为了同学们之间的桥梁纽带。更重要的是,她对于如何将古老技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有着独到见解。
一次课后讨论中,林晓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可以尝试把苗绣图案应用到时尚配饰上,比如耳环、项链等小物件。这样既保留了传统特色,又符合当下年轻人审美需求。”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兴趣,纷纷围绕这一思路展开热烈讨论。
苏妙漪听闻此事后非常高兴,她意识到这些年轻一代正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传统文化的新活力。于是决定给予更多支持,鼓励他们将想法付诸实践。很快,在书肆行的帮助下,一款以苗绣为主题的系列饰品诞生了。这些精美的作品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泛好评,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大受欢迎,还吸引了许多国外消费者的关注。
随着“文化传承者”项目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他们带着各自独特的视角和创意,为书肆行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此同时,企业内部也逐渐形成了开放包容、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员工们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而是敢于尝试新事物,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苏妙漪和容洵始终保持着敏锐市场洞察力。他们发现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而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文明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可以成为连接各国人民心灵的桥梁。因此,除了继续深耕国内市场外,还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为了让外国友人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内涵,书肆行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除了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外,还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全方位推广。例如,在Instagram、Facebook等国际社交网站上开设官方账号,定期发布精美图片视频等内容;与YouTube知名博主合作拍摄短视频,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甚至开发了一款面向海外用户的手机应用程序,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服务。
这些举措使得书肆行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迅速提升。许多外国朋友通过网络了解到更多关于中国的有
107、107(一更)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