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4章 萌芽  种田逃荒,秦香莲的养娃人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4章 萌芽第(2/2)页
桩桩件件善事,都有事实作为依据,在场村民,无不是亲历者,纷纷对秦员外的墓碑跪下,又哭了一回。
    最后秦香莲写,她这样双亲心血性命所系的女儿,定会铭记双亲的教诲,像娘一样做个好女子好母亲,又要像爹一样行善积德,带着双亲的爱和期待好好生活,祝愿双亲来世能够幸福圆满。
    而她,则顶立起秦氏门楣,也肩负起兴旺家族的重任,请双亲不必担忧,再世投胎为人只须为自己而活。
    祭文念完,投进火里。
    道士们念起道经,做最后的祭祀。
    秦香莲办完给秦员外立碑的事,村里老人都说:“等我死了,孩子们写祭文得照着香莲这样,不会差了。”
    祭文原文虽投到火里烧了,但有那等记性不错的,与众人左拼右凑,字字句句复原出来。
    陈老娘更是直说:“香莲,等我死了,由你来为我写祭文,我的生平我慢慢都说给你听,不用写得与你亲娘亲爹那般催泪,只叫我的后人晓得我一生的不容易。”
    陈跛子不觉得不行,他是个没啥文化的,他娘既然有这个心愿,见秦香莲都不拒绝,他更不扫兴,只道:“娘,香莲写祭文熬灯点油费尽心血,要写得不好你可莫责怪。”
    陈老娘脱了鞋子就往陈跛子头上敲:“你娘是那样的人?”
    陈跛子抱头告饶。
    清明节过完,秦香莲的祭文跟着离家谋生的秦家庄人,传扬开来。
    自汉以来以孝治天下,历朝皆沿袭“旌善昭忠”制度,挖掘宣传树立道德模范,鼓励孝悌忠义的行为,以孝劝孝,提高民众道德水平,及至北宋,礼部的职责仍有“旌表孝行之法”。
    秦香莲的祭文不日后传到了县令的耳朵里,他看了那祭文,联想到秦氏布庄的种种作为,决心润色一番,去信禀报于知州。
    或可为他的政绩再添一笔。
    知州收到武当县的信,读那祭文时其母也在侧,阅后掩面而泣,与知州道:“可怜的孩子,得女如此,死亦瞑目。”
    但秦香莲的种种孝行虽催人泪人,却不比割肝疗亲那一类的说出去有竞争力,如今各州孝子奖赏丰厚,这等名头终归要天下认同。
    最后孝子的名头虽未定下,但到底在均州也有了名声,知州的老母十分认可秦香莲,在聚会时与众人称赞秦香莲的孝,引为表率。
    此事秦家庄众人也并不知情,他们正忙着开祠堂添族谱,将媳妇女儿的姓名也记录到族谱之上。
    这事在从前绝无可能,但在今年,秦香莲的作为已为女儿正名,女儿也能孝顺双亲能顶立门楣能传宗接代,织布坊的女人们为家庭的付出更有了实打实的金钱作为回报。
    风气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秦香莲想,哪怕改变不了世界,眼前的秦家庄也真切地随着她这颗种子的落地生根,产生了新的变化。
    清明的雨,纷纷落下。badaoge/book/142699/54207437.html
    请:m.badaoge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