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科技第(1/2)页
第130章科技_种田逃荒,秦香莲的养娃人生__笔尖中文
秦家庄人都读到来自远方的家书,又一年除夕,纪秦娥几乎按耐不住兴致勃勃的心,踌躇满志地把惊喜展示给大家。
确实是关于布庄的事。
北宋针对市面上百姓之间流通的商品布匹,有明文规定其幅宽为二尺五分,长为四十尺,违者货物没收官府,屡教不改者将面临重刑。
布商按匹纳税,有此规定,买卖确实更加透明,但这样的限制在一定程度必定影响织机的更新迭代,更直接影响到小商人的利润。
往深处说,这样的规定甚至是阶层固化的成因之一。
然而除却布匹,还有诸多行业皆受此类不准发展的规定限制,大的有官营垄断严禁外贸,小的则连水车都不能随意更改。
所以当年为了旱灾打造的水车,用过后就会拆除,以此逃避可能会来的稽核,秦香莲不得不怀疑,陈跛子等木匠的榫卯技术就是因此禁令,才被倒逼得如此进步。
也听说从前均州有农民行同样事,本该被抓住流放,但因灾情震动朝廷,饿殍遍地,官府酌情发落,只施以杖刑,连坐村里。
百来号人受刑,官府也没想打死他们,手下留情,可天灾之下,孱弱的农民禁不住这么一顿打,他们本是幸运活下来的,却因此死了不少人。
但活下来的人更多,死也要做。
陈跛子同秦家庄的村民们都是这么想的,做可能会死,不做便是坐以待毙地等死,是故死也要做。
秦香莲的回忆停在这里,她盯着桌上布幅达到六尺的织物久久不语,她想过纪秦娥能把生意做到东京,也想过她会为均州带来一定的纺织技术的更新,却想不到,她会改进织机,且还改进到远超贡品的地步。
北宋贡品幅宽不过三尺,远超贡品标准,这样的产品并不被允许流入市面,属于非法生产。
布宽,路窄。
纪秦娥手舞足蹈滔滔不绝:“这是我们布庄和阿舅的木工坊一起研究出来的新织机,布幅达到了惊人的六尺十五分,整整是标准的三倍,但这并不是织机的极限,只是人力配合的极限,我觉得可以更好。”
陈跛子补充道:“如果是配合熟练的熟手,七尺也是没问题的。”
陈跛子的创造发明能力,早已让秦香莲瞠目结舌过,可以说不愧是状元的生父,在听秦香莲简单讲过莲花漏并延伸到钟表的原理,竟然差一点将钟表制作出来。
秦香莲紧急叫停,北宋没有发明家适合生存的土壤,垂拱殿朝都设莲花漏,万方时刻,必归宸极。
时间掌控在权力手里,陈跛子一个大字识不得一个的瘸腿老农民,他不能够做这个。
就像纪秦娥一个刚刚走出均州的布商,背景极浅,她也不该碰超过能力太多的东西,这会要了她的命。
秦香莲的表情太过严肃,纪秦娥犹如被一盆冷水兜头浇下,她问:“大嫂,你不开心吗?”
秦香莲缓了缓心情:“这件事,除了我们布庄和木工坊的,有没有告诉旁人,你出身商贾,该知道《宋刑统》和《天圣令》的限制,生产力的发展进步非常值得高兴,可是……”
提到纪秦娥的出身,不得不说,她从小就是见惯纪老板游走在法律和权力边缘,风险收益并存然后全身而退的手段,这是家族渊源。
纪秦娥
第130章 科技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