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1章 你要做这个时代的圣人么?  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51章 你要做这个时代的圣人么?第(2/2)页
林火旺笑着放下糕点,神色平静地应道。
    “我不明白。”麦理浩盯着林火旺的眼睛,,“据我所知,为了拿下置地集团的控股权,你可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汇丰银行和怡和洋行那里都借了巨额债务。
    你现在最应该,也是最迫切的任务,难道不是尽快掌控置地的核心业务,利用它旗下那些价值连城的优质土地和顶级物业,创造丰厚的盈利,迅速提升股价,稳定财务,甚至偿还部分债务吗?这才是最符合商业逻辑,也是作为置地主人的职责所在。”
    他拿起计划书,轻轻拍了拍:“可现在,你却拿出了这样一份方案。以近乎免费的姿态,提供土地和开发资源,协助港府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这其中的商业损失,恕我直言,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不符合常理,更加完全不符合一个商人,尤其是一个刚刚进行了一场高风险杠杆收购的商人的行为逻辑。”
    麦理浩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才十分慎重地说道:“除非……你想效仿你们历史上那些备受推崇的人物?宁可自己亏损巨大,也要为港岛的草根阶层谋福祉?你要做这个时代的圣人?”
    面对这近乎摊牌的质疑,林火旺的嘴角却勾起了一抹耐人寻味的笑意。他没有直接回答“圣人”与否,而是提出了一个反问:“麦理浩爵士,您是从哪里得出的结论,认为这样做我一定会亏本呢?”
    “哦?”麦理浩眉梢微扬,身体靠回沙发背,仿佛听到了意料之外却又意料之中的有趣回应,“这难道不是显而易见吗?就在你的计划书里,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他翻开计划书,准确地点向那些关键条款:“你们置地集团与港府的合作方式,无非两种:一种是置地出让自有土地用于保障房建设;另一种是港府提供土地,置地负责开发运营。但无论哪一种,计划书里都明确规定了,置地将完全被隔离在保障性住房的最终定价和销售环节之外!你们只能收取一个基于成本的‘建设和运营费用’。
    虽然你设定了1到5的利润率区间,但麦理浩以一个深谙此道的局内人口吻说道,“在我接触过的所有港岛地产企业中,没有一家,会把综合成本,土地、资金、时间、人力、管理等压缩到这个极限低位来做!
    这个账面上的‘微利’,按照置地的体量和港岛地产的正常盈利水平换算,本质上就是巨额的亏损。这就像让一个顶级厨师去街边档卖大包,只收个柴火钱。”他做了一个有力的手势,强调其不可行性。港岛地产的暴利是常态,而这份计划书要求置地做的,等同于放弃了这份暴利的大头。
    “总督阁下,您看到的,”林火旺脸上的笑容更深,而且还带着一种俯瞰棋局的从容,“只是计划书里写出来给您看的部分。”
    他不等麦理浩反驳,继续说道:“是的,单看保障房这一块,置地几乎无利可图。但请再仔细看看计划的配套部分,甚至我附带呈送的商业开发规划书。”
    林火旺又敲了敲另一份文件:“每一处‘居者有其屋’大型新市镇的中心位置,都将由我们置地集团主导开发并持有核心商业物业——龙广场(DragonPlaza)!这不仅仅是购物中心。它将是集顶级零售、餐饮、娱乐于一体的超级商业综合体。更重要的是,”
    紧接着,林火旺便抛出了最关键的核心点,“围绕每一个大型保障房社区、每一个龙广场,我们同时规划了配套的高阶写字楼园区、龙JUMP主题乐园,以及……毗邻的高品质、市场化的商品住宅项目!”
    “与此同时,为了支撑整个社区巨量人口的出行便捷和商业活力,港府必须配合我们,将规划中的港铁未来线路,在这些新社区的中心位置——龙广场的门口,设立站点!站点名称,必须是‘龙广场’站。”
    “总督阁下,当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低成本住户被导入一个新社区时,他们需要消费,需要娱乐,需要就业。龙腾广场提供零售、餐饮和基础就业岗位。
    高阶写字楼吸引公司入驻,创造本地中高层职缺,也为邻近高端住宅的居民提供服务需求。主题体验区吸引家庭和游客。而社区内庞大的居住人流和高品质的生活配套,又反过来支撑了中心商圈、高端楼盘的价值和租金!”
    “保障房项目,为我们精准、快速地锁定了巨量的基础客源和人气。而我们在其周边配套开发并持有的高端商业地产龙广场、写字楼、主题娱乐和高端住宅项目,才是真正的利润源泉所在。保障房建设本身产生的微薄利润,甚至可以说,是我们获取政府优惠政策、优惠地块以及这项巨大基础客流垄断性‘导入协议’所必须付出的……渠道费用!”
    “这一套打法!”林火旺丝毫不怕泄露地说道,“不仅仅是建房子,是在造城!以平价甚至微利的保障性住房为抓手,导入人口规模,带动周边多元化、高附加值的高端物业开发,形成内部经济循环和品牌价值高地。
    人口的规模效应和龙腾品牌的聚集效应一旦形成,其带来的长期租金收益和资产升值潜力,远非传统‘拿地盖楼卖楼’模式可比。龙腾广场在哪里,哪里就是核心商圈!哪里就是资产增值的中心!”
    麦理浩陷入了沉默。他确实看到了林火旺文件中那些商业配套部分的文字,但在这个年代,他无法彻底理解这种“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的高维商业模式。
    在1970年代末的港岛,地产商们的玩法原始而高效:拿下一块地,修盖大厦,住宅或商用,进行宣传,预售楼花,借助持续上涨的房价预期进行炒卖,高价出售。
    或者持有高端物业收租,坐享其成。在这个黄金时代,只要拥有足够的资本和渠道拿到位置不错的地块,躺赚几乎是常态。
    就像李嘉城的长江实业,刚刚在地铁上盖物业的竞标中击败置地,中标消息传出,长实股价便如火箭般蹿升。
    即使当时长实几乎“兜比脸还干净”,汇丰等银行也毫不犹豫地提供十数亿的贷款支持其后续开发。
    为何?因为市场认为这是包赚不赔且利润丰厚的“金蛋”。一切核心都在“地段、开发、卖出/持有”这条简单价值链上。
    林火旺现在提出的这套计划,在麦理浩看来,无疑是画蛇添足。置地本身坐拥金钟、中环的核心地块,只做高端租赁或豪宅开发,利润足以支撑发展。
    为何要费尽心机去涉足那些偏远土地上的大型平价社区开发,还要搭配巨额投入做商业中心、主题乐园?这成本、这精力、这潜在风险与收益比,似乎完全不成比例。
    尤其是那计划书里保障房项目可怜的利润数字,简直就是赔本赚吆喝。只有一种解释似乎说得通——林火旺在下一盘更大的“非商业”棋局,他想收买民心,博取巨大的社会声望和草根支持,为自己的商业帝国打下不可撼动的政治根基。
    但这样做的代价……动辄数亿乃至数十亿港币的利润舍弃?麦理浩内心摇头,觉得这太过疯狂。
    在麦理浩的面前,林火旺当然不会向麦理浩完全展露未来的图景。
    比如品牌聚合效应、长线资产价值倍增、对抗经济周期的能力以及获得土地资源的效率优势。他只需要将未来要做的一些表象逻辑说清楚,然后再顺着麦理浩部分“正确”的猜测,去包装一层合理的商业外衣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