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小林生威过天!连港督都要听他的第(2/2)页
来,从账面看也仅是略微高于置地放弃的核心地段住宅部分的理论损失,按传统模式估算的话。
甚至在麦理浩惯性的地价估值体系里,置地还吃了点小亏——毕竟中环黄金地段的地皮,有价无市,其长远增值潜力公认更高。这条件看起来合理,甚至有些“委屈”了置地。
“补偿地块……这倒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麦理浩沉吟着,心中的疑虑又去了几分。林火旺主动降低了门槛,拿出了核心项目做“投名状”,补偿的又是港府眼下不太重视的“包袱资产”。
无论从推进速度、政治效果还是账面上的资产交易公平性看,似乎都无懈可击。他甚至开始欣赏起林火旺的“识大体”——这个年轻人为了配合他创造政绩,甘愿牺牲集团的核心利益?
他反复翻动着文件,重点确认各项条款细节,特别是关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标准、售价上限、认购资格审核将由港府主导,以及补偿地块的具体位置和出让协议框架。
试图找出可能隐藏的陷阱或后门,但文件内容直白透明:置地负责开发建设,按保障房标准,收取微薄的管理费;港府负责审核资格和最终的住房分配;补偿地块的协议清晰明确,完全没有任何的模糊地带。
这是一个急于站稳脚跟、寻求政治同盟和好名声的聪明人,所抛出的、自缚手脚的诚意……
麦理浩在心中做了结论。他没有未来几十年的上帝视角,更不可能知道这几块他眼里的“荒地”,在未来将随着港岛空间的饱和和深港融合而身价百倍。
他只觉得这是一笔短期看港府赚了民心、中期看政治价值巨大、长期算笔合理交易,甚至略占便宜的好买卖。
反复斟酌权衡后,强烈的政绩渴望压倒了可能存在的、未知的疑虑。麦理浩合上文件,脸上露出了今日以来最真心的笑容。他站起身,主动向林火旺伸出手:
“小林生!这份计划非常有建设性,极具现实意义!我原则上批准置地广场改造方案,将其作为港府‘居者有其屋’计划的第一个正式合作示范项目!”
随手,他便紧紧握住林火旺的手,说道:“稍后我会亲自指示土地管理署、房屋署、规划署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立即与你的置地集团团队进行接洽,敲定所有合作细节、补偿地块的确权以及法律文书。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谈判,由我与你共同签署这份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协议!
届时,港府将向全港市民正式公布‘居者有其屋’计划的具体细则、申请标准,并以这个‘龙广场保障社区’作为起点,将这项惠及万千普通家庭的工程,全面铺开!我相信,这将在我的任期上,留下一笔……值得铭记的痕迹。”
林火旺感受到对方手上的力度和那份即将摘取胜利果实的急切,脸上也露出了沉静笃定的笑容:“荣幸之至,总督阁下。置地集团随时待命!”
达成了合作的目标,林火旺也不再逗留,带着难掩振奋却强装镇定、负责记录所有细节的高乔浩,大步的从港督府走了出来。
此时已近黄昏时分,夕阳的金辉洒在港督府那典型的殖民建筑立面上,却驱不散港督府门前比早晨更加拥挤喧嚣的热浪。
焦急等待了几乎一整天的各路记者,这时就是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群,在警戒线外骚动着,长枪短炮早已准备就绪。他们所有人的焦点就只有一个:小林天望和港督的闭门密谈结果,到底如何?
林火旺这才刚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闪光灯便连成一片白色的海洋,几乎要将他淹没。
“小林生!港督接受您的计划了吗?”
“居者有其屋是不是要启动了?”
“小林生,置地真的要建平价楼吗?”
无数尖锐的、急切的、充满怀疑和期待的呼喊声几乎同时响起,记者们试图冲破警察组成的防线。
林火旺面对这片喧嚣,脸上却是维持着淡然的笑容。
他并未停下脚步,也未开口回应任何一个问题。
劳斯莱斯的车门被安保迅速拉开,他侧身坐了进去。紧跟其后的高乔浩,则成为了此刻唯一的发言人。
他站在车门前,挺直腰板,对着伸过来的密密麻麻的麦克风,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递到每一个记者耳中:
“诸位记者朋友!”
高乔浩的语气带着公事公办的沉稳,也难掩一丝宣布重要消息的郑重,“关于‘居者有其屋’计划的具体实施细节、房屋标准、认购资格等,请各位务必留意港府在未来数日内发布的官方公告与说明,一切以港府发布的最终信息为准。
小林生此行,已就置地集团如何参与并支持港府推行的‘居者有其屋’计划,与港督阁下进行了详尽且富有成果的洽谈。双方初步达成重要共识!具体的合作方案与框架,不日将会有港督府官方公告!”
言毕,他不再理会瞬间炸锅的追问,微微颔首,也迅速钻进了车内。劳斯莱斯的引擎低沉地咆哮一声,在警察的开道下,缓缓驶离陷入沸腾的港督府门口。
“哗——!”
几乎是在高乔浩话音落下的瞬间,现场的这些记者们就已经彻底炸了!
“接受了!港督接受了!”
“居者有其屋计划!港府真的要做了?小林生搞定了港督?”
“不得了!地产界真的要变天了!”
“阿妈啊!我们家是不是真有机会住新楼了?!”
“哇靠!这个小林生威过天啊!连麦督都要听他的?”
不同的惊呼、议论、难以置信的吼叫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嗡嗡不绝的喧嚣海洋。
记者们顾不上形象,有的当场就跑到路边电话亭抓起电话嘶吼着传回惊天消息,有的急忙对着镜头做起了紧急口播,有的挤在一起激烈讨论这消息将引发的连锁反应。
在记者群外围看热闹的普通市民、上班的白领、周围的住户,也都激动起来,大声议论着,脸上洋溢着不敢相信又带着强烈期盼的光芒。
电视机前,直播的画面虽然有些摇晃,但高乔浩的那句话清晰地传遍了千家万户。
正在家里吃饭的普通劳工放下了碗筷,中环写字楼里盯着电视屏幕的金融白领互相交换着惊讶的眼神,街角车仔档的阿伯愕然地张大了嘴……
一种名为“希望”的东西,第一次在关于“住”的沉重话题上,穿透了港岛楼市的阴霾,虽然还很微弱,却真实地投了下来。:wbshuku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