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西伯利亚的战略意义(上)第(2/2)页
零星记载。此国在史书中,名为罗刹国,只是大多数人将其视为边荒传说,未曾想竟真有如此一个庞大帝国存在。陶潜捻须沉吟:“竟是罗刹国,史载其民‘肤白如雪,深目高鼻,好裘衣’,果然不虚!”“人口万万,常备军二十万......此等体量,绝非疥癣之疾,不可小觑!”文载尹面色凝重,“若其东进,恐又是一心腹大患。”“杨帅打得好,挫其锋锐,扬我国威!”陈规却是兴奋地一挥拳,引得众人齐齐侧目。“殿下!如今既然已经接战,且我军新式火炮初显神威,正该乘胜追击!”“以杨帅之能,辅以热气球俯瞰,迫击炮开道,再调集精锐步骑。必可一举荡平其勒拿河据点,将这股罗刹势力彻底逐出北疆!”作为文臣中的鹰派,陈规的请战在预料之中,但也瞬间激起了更多讨论。文载尹立刻皱眉反驳:“陈大人豪气干云,然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军对罗刹国之了解,仅凭俘虏口供及史书零散记载,其余一概未知。”“其国内虚实、军力部署、器械水平、补给能力......这些重要情报尚需查明。”“那罗刹国遥远,补给线漫长,贸然深入其据点,若对方据点坚固,援军骤至,恐有倾覆之险!”说罢,文载尹看向李彻,建言道:“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派遣精干细作,深入其据点及更西方向,刺探详实情报,绘制精确舆图,待情报完备,再定行止不迟。”紧接着,又有几位大臣发言,观点大同小异。无非是以维稳为主,先固边防,广布斥候,摸清其路,再做定夺。奉国刚刚稳步发育了三年,大家的心思大多是不想折腾。讨论持续了近一个时辰,以陈规为首的主战派与以文载尹为代表的维稳派各抒己见。李彻始终端坐主位,面色平静,并未打断任何一方的发言,只是偶尔在关键处微微颔首或蹙眉。待到众臣说得差不多了,殿内声音渐歇,李彻才缓缓开口:“诸卿所言,皆为老成谋国之言,本王已尽知。此事关系重大,牵涉北境长久安宁,需慎之又慎。”“今日且议到此,诸卿可先行散去,容本王再思量一番。”“臣等告退。”众臣躬身行礼,鱼贯退出大殿。李彻又开口道:“诸葛哲、霍端孝留下。”偌大的偏殿,只剩下李彻与两位核心重臣。殿门被秋白无声地合拢,李彻的坐姿也变得更加放松。“正则,子渊,方才众议纷纷,你二人却一言未发,何故?”霍端孝上前一步,拱手道:“回禀殿下,臣之所以不言,只因清楚殿下心中早有决断。”“哦?”李彻饶有兴趣地看去。霍端孝继续说道:“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罗刹国窥视东土,其先锋已踏足我北疆,此等行径,已非边衅,实乃入侵!”“殿下雄才大略,志在寰宇,岂能容忍此等强邻在侧?此战避无可避,不得不打!”李彻看向霍端孝的目光带着赞许:“知我者,正则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