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98章 科举制度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98章 科举制度第(1/2)页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爱腐竹
    声势浩大的首次朝会,终于在一片复杂难言的气氛中结束。
    文武百官们怀揣着各异的心思,陆续退出宣政殿。
    有人意气风发,摩挲着怀中刚刚受封的爵位告身,脸上是掩不住的兴奋,与相熟的同僚低声交谈,言语间尽是对未来的憧憬。
    也有人眉头紧锁,步履沉重,反复咀嚼着‘修法’、‘行省’、‘清税’的三把火,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
    屁股决定了脑袋,立场不同,心中的想法也就不痛。
    可无论他们如何想,旧的秩序已被彻底打破,大庆新的篇章已然揭开。
    时间像是宋太宗的驴车,跑起来就不停。
    随着冬天的到来,还算年轻的大庆帝国迎来了新的一年。
    李彻也终于可以使用自己的年号:天兴!
    寒冬正式笼罩了帝都,这个冬天干燥而寒冷,却迟迟未见一片雪花飘落。
    这对于在关外之地待了数年的李彻来说颇为不适,仿佛少了点什么应景之物。
    南方的寒冷果然是魔法攻击,那是一种透着骨头的冰冷。
    好在这种寒冷虽然难受,但却冻不死人。
    不过李彻还是让人保证煤炭供应,寒冷不能直接冻死人,却能让人生病。
    在这个年代,一个普普通通的感冒,都是过鬼门关。
    这段时间他自然无法清闲,封赏功臣的激动情绪尚未完全平复,庞大的国家机器便需要他全力推动。
    讨逆大军在杨忠嗣、王三春的统帅下,挟大胜之威继续向南压迫,一路追着伪帝李明的残部打。
    另一路大军,则由李霖和贺从龙率领,则开始为进攻易守难攻的蜀地做准备,试图打开通往天府之国的大门。
    只是随着天气愈发寒冷,大规模军事行动难以展开,南北战线暂时进入了对峙阶段。
    在帝都,李彻举行了一场虽然庄重繁琐的正式登基大典。
    祭天、祭地、祭祀宗庙,昭告天下,名正言顺地接掌了大庆的法统。
    同时,他也下令将庆帝的灵柩从关外奉天迁回,以帝王之礼隆重安葬于皇陵。
    这一整套关乎正统的流程下来,即便一再压缩经费,耗费的钱粮依旧让李彻感到肉痛。
    尽管三令五申提倡节俭,但礼部的流程就摆在那里,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少。
    祭祀这东西看起来无用,但几千年来都被国人视为头等大事,可见其关键。
    这也让他更深切地体会到,治理一个庞大的帝国多为不易。
    有许多规矩和面子工程,哪怕是皇帝也难以轻易撼动,每一步都牵扯着复杂的政治意义。
    然而,这些还都是大事,只要解决了就过去了。
    真正让李彻感到焦头烂额的,是无穷无尽的琐碎政务。
    他原本以为建立了内阁制度,将具体事务分摊下去,自己便能超然物外,专注于大政方针。
    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光是帝都每日发生的事情就层出不穷,毕竟这可是一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巨城。
    例如,今冬干燥,城内一处民宅因私自违规酿酒,操作不当引发火灾,烧毁了半条街的棚户。
    幸得巡城的锦衣卫扑救及时,才未造成更大伤亡。
    此事层层上报,谁都做不了主,最终摆到了李彻的案头。
    李彻本以为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听了有关官员讲解来龙去脉,顿时也有些发懵。
    他不得不召集大臣们,商议如何应对。
    大庆律法本就规定,百姓可自酿自饮,但若售卖则需官方许可。
    然而此法执行不严,导致地下私酒坊泛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李彻还无法简单粗暴的一禁了之。
    他深知,对于生活困苦的底层百姓而言,廉价的私酿酒水是他们为数不多的精神慰藉。
    几乎每家百姓都喝点小酒,但不是每家百姓都有精力自己酿酒。
    而那些酒楼中的酒水,对贫苦百姓而言也太贵了些。
    最终,他只能采取折中之策:
    一方面,命令相关部门加大巡查,严厉打击无照售卖、存在安全隐患的私酿作坊。
    另一方面,则授意将奉国成熟的白酒蒸馏技术进行推广,让一些合规的坊间能生产出更便宜的酒水流入市场,以满足百姓需求。
    诸如此类,看似微不足道,却关乎民生安稳的小事比比皆是。
    从物价平抑到沟渠疏通,从流民安置到狱讼调解......
    李彻发现自己如同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行政泥潭,在养心殿里一坐就是一天,批阅着仿佛永远没有尽头的奏章。
    往往一抬头,窗外


第898章 科举制度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