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6章 死不瞑目(回忆)  重生97,我在市局破悬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6章 死不瞑目(回忆)第(2/2)页
开始腐烂,但脸部并未遭到破坏,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死者是一名容貌较好的年轻女性。
    宋义明将头颅带回去之后,和已经拼凑的碎尸进行了切口比较,发现基本吻合,可以确定该头颅就是五六碎尸案死者的。
    而在案发之后,吴永成和三大队就没有闲着,他们整理了全市的失踪人口报案记录,但始终没有找到相匹配的失踪人员。
    直到五月十号头颅被发现后,根据死者的年龄和身高体重,将目标锁定在了宏城大学。
    之所以锁定宏大,是因为目前发现尸块的十一个地点,有至少七成都离宏大较近。
    像华和路、宏起路,更是一个在宏大西侧,一个在北侧,直线距离不超过一百米。
    经过学校的调查了解,很快就锁定了一个高度可疑的目标。
    宏大会计学院,九六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年仅十九岁的陆小霜。
    根据陆小霜的室友反映,陆小霜于五月三号,也就是周五,下午上完课后就离开了学校,至今未归。
    吴永成迅速调取了这个陆小霜的户籍资料,发现她父母都是知青,远在大西北,她在宏城是借住在亲戚家的。
    当即赶往陆家了解情况,得知陆小霜自从上大学后平时就很少回来,业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外面打工挣钱。
    她的亲二叔甚至还当着警察的说自己这个侄女忘恩负义,在外面赚了钱也不知道孝敬他们长辈。
    但随着对陆小霜的调查深入,三大队才了解到,陆小霜之所以把业余时间全部用来打工,是为了给自己挣学费。
    她的同学说陆小霜平时为人非常节俭,常年咸菜馒头,几乎很少看到她吃肉菜。
    由于长时间的打工,导致陆小霜和同学及室友的熟悉程度很低,几乎所有人对她的性格评价都是:内向、孤僻、不爱说话、不合群。
    俨然就是一个失踪了也没人会过多关心和留意的存在。
    由于陆小霜父母所在的大西北条件落后,陆家人表示没有电话,平时陆小霜和父母的交流主要通过写信。
    因此为了快速确认死者身份,认尸的义务就落在了学校头上。
    校方安排了一名任课老师和陆小霜的两名舍友来认尸,其中一人便是睡在陆小霜上铺的莫优优。
    很快,三人就确认了死者正是宏大学生陆小霜。
    当天,宏城市局想方设法联系到了远在大西北的陆小霜父母,五月十二号,陆小霜的父母千里迢迢赶到宏城。
    她的父亲陆国华,一夜白头,未老先衰,戴着一副用白胶布粘的破眼镜,浑身颤抖。
    这个离开宏城,前往大西北时还是个意气风发的知识青年,在时隔二十几年后终于回到了老家,却是为了给他十九岁的女儿收尸。
    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叫人绝望的事情了!
    确认死者身份的当天,由于案件性质的恶劣程度之严重,考虑到后续会引发的社会恐慌之大,以及本身宏大作为宏城教育资源优势代表的特殊性,省厅批准成立五六碎尸案专案组,并增派刑侦和技术专家前来宏城协助破案。
    专案组当天进驻宏大,展开全面调查。
    随着案件影响力的不断扩散,和专案组的调查面之广、调查程度之深,整座宏城都被笼罩在了一种血色恐怖之中。
    很长一段时间里,宏城一到夜晚就变得人烟稀少,马路上一片死寂。甚至连医院工厂等原本实行三班倒制度的企事业单位,都在上级部门要求下,一度取消了半夜下班的中班,改为白班和夜班两班制,避免员工晚上走夜路。
    专案组在历时三个月的时间里,从最初针对陆小霜的社会关系入手,到逐渐扩散调查范围,最终调查了近三千人。
    包括陆小霜的家人、大学老师及同学、初高中老师及同学、打工过程中接触过的同事、十一个抛尸地点附近的居民、流动人口和刑满释放人员,以及具备专业分尸手法和能力的屠夫、医生及专业解剖人员。
    如此大面积大规模的调查之下,却毫无头绪和线索,反倒查出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其他问题。
    由于案件迟迟没有进展,社会上流言四起,各种无端猜测满天飞,导致人心惶惶。
    宏城警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案发三个月后,省厅以案件长期没有进展为由,解散了专案组并撤出宏大。
    吴永成带领三大队成员,又坚持奋战了三个月之后,在市领导以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为由,暂缓了该案的调查。
    一九九八年五月六号,宏大案发生的一年后,案件依旧毫无进展。
    陆小霜忌日当天。
    其父陆国华,其母苏秀英,在陆小霜坟前双双喝农药自杀身亡。
    并在女儿的墓碑上留下了四个血字:死不瞑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