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6 哈工大出国留学禁令 amp;全国第一个厂长竞选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06 哈工大出国留学禁令 amp;全国第一个厂长竞选第(2/2)页
他不可思议地看着谢威,万万没想到,谢威跟这有关系。
    沪市,无线电14厂。
    厂长曹忠办公室。
    “于教授,局里文件下来了。我真不明白为什么非得把我们厂划拨给学校……距离太远,学校管理也不方便……”
    对于把沪市的无线电14厂划给远在东北的哈工大,14厂不少领导干部是抵制的。
    奈何,文件是从上级下达的,沪市仪表局都支持。
    曹忠只是14厂厂长,更是反对不了。
    “作为改革试点,学校一些技术成果需要转化成产品投入市场,以此回收研发经费,给学校后续研发提供经费……”
    这理由,于国峰不知道说了多少次。
    他甚至后悔听谢威的来14厂了。
    厂子归属变化,又在年底,在吴涛带校企办的人到这边前,李瑞直接让于国峰先负责交接。
    沪市仪表局下属电子厂中,14厂属于技术水平一般的企业。
    有上级的命令,学校能解决厂子技术升级的经费跟技术,又没有打算把厂搬走,仪表局自然巴不得。
    “于教授,学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单位,我不觉得你们能把厂子管好。虽然您强行留下了应该被调走的技术人员……既然是试点,提出管理制度也改革,上级担心我留在厂里,会影响到贵方对厂里的改革……”
    曹忠的话说得冠冕堂皇的。
    他并不看好哈工大的校企办主管14厂。
    原本归属沪市仪表局,厂领导可以直接通过仪表局升迁。
    仪表局又是政府单位,下属厂里领导干部做出成绩后,直接就能往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调动。
    哈工大校企办主管,人事调动就得从学校那边走……
    沪市的干部,往几千公里外的偏远地方升迁?
    还是教育系统……
    几个干部能同意?
    “曹厂长,我还是希望您能留下。”
    对于曹忠等管理人员,于国峰丝毫都不愿意挽留。
    即使他们不愿意离开,校企办后面也会想办法把中高层管理人员全部调离!
    校企办作为改革的试点,沪市无线电14厂这家在谢威整个计划中无比重要、又是第一家掌控的工厂,必须从一开始就完全以市场需求为向导。
    这也将会是未来学校校企办下属单位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中心。
    目前14厂的领导,不一定不合适谢威的要求。
    可谢威没时间去甄别。
    8位芯片一旦开始生产,14厂生产质量又得到了提升,管理跟不上,谢威想扩大产能、升级技术等想法,容易遭到厂里原来的负责人抵制。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一开始,就把整个管理团队全部换掉!
    “我也想留下,调令下来了,没法更改的。”
    曹忠一脸无奈地表示。
    这次调动后,他升半级。
    两人都是虚假地寒暄着,最后自然不会有意外的结果。
    从曹忠办公室出来,于国峰去了覃秋华办公室。
    “怎么样?”
    覃秋华急切地问于国峰结果如何。
    于国峰带着新的光刻材料到厂里后,却因为厂子归属变动,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前段时间一直都开始实验。
    不只是厂里的领导干部都主动申请调离14厂,就连总工也调离了。
    还好技术部的人走得不多。
    技术序列跟管理序列的不一样。
    厂里的工人倒无所谓,归属任何单位都得按照工资级别发工资、奖金以及其他福利。
    “曹厂长那已经交接完了,明天校企办的人就到……你那边的实验如何?合格率能提升多少?”
    于国峰同样急切,“学校好几个项目都在等着芯片。”
    “按照目前实验,良品率能提升到18……”
    “怎么会才这么点?之前不是说能到40以上?”
    于国峰不解地问道。
    “40是光刻阶段,而不是整个生产流程达到这样的良品率。从投料的硅晶圆算起,整体良品率达到这数据,成本直接就降低二十多倍了。”
    覃秋华解释着。
    虽然良品率依然不高,可比起之前已经提升太多了。
    按照原本产能,每个月14厂可以提供超过400块的被命名为HZ80的8位通用芯片。
    每块芯片生产成本降低到3000以内。
    “目前也没有别的订单,先把学校设计出来的芯片生产一批。”
    “生产没问题,原材料都有。不过,厂里财务部的资金都没了……”
    管理人员全部被抽离,副总覃秋华是目前厂里级别最高的干部。
    “明天吴涛会带来20万,资金不会出问题的。”
    于国峰知道覃秋华的意思。
    仪表局虽然不反对把14厂转交给哈工大,并没有留下经费。
    连上个月工资都没发放。
    理由是已经转手给哈工大,工资得哈工大发放。
    没工资,谁干活?
    尤其目前面临过年。
    于国峰把情况通过电报传回去后,原本还在四平联合化工厂谈判承包车间的吴涛被李瑞调回学校,带着20万现金南下。
    “全厂都知道厂里转移给了学校,以后不会再有计划订单,很多人对未来很担忧……”
    “明白。厂长人选,你这有没有推荐?”
    于国峰知道覃秋华的意思。
    不发工资跟过年钱,厂里的生产无法启动。
    不是14厂的干部职工现实,而是他们对未来的迷茫。
    一旦发不出工资,指不定会出现什么意外。
    “中高层都调走了,哪有人选推荐?”
    覃秋华没好气地说道,“哪个混蛋提出的这种要求?仪表局下属很多单位本来就缺人呢!”
    一说到这,覃秋华就气不打一处来。
    厂里的中高层领导干部全部被调走,如果不是他拦着,技术部门的技术骨干也会被调到其他单位。
    关键这不是仪表局坑学校,而是学校主动提出的要求。
    “我也不知道……”
    于国峰确实不知道。
    却能猜到谁提出的这要求。
    除了谢威,他想不出任何人能提出这种不靠谱的提议,关键还能说动校领导同意。
    “领导,厂里一切都完成了交接。”
    曹忠完成交接后,到了仪表局汇报情况。
    “厂里没留一分钱,连原材料也没多少,哈工大那边没意见?”
    仪表局局长杜启航轻声问道。
    “没有。于国峰向厂里的干部职工承诺,明天下午会当众发工资,并且增发一个月工资作为过年钱。还承诺过年物资发放不会比去年差……”
    曹忠的话,让杜启航一脸意外。
    “哈工大这么有钱?”
    “那么大一所大学,一二十万应该有吧!”曹忠也有些不确定。
    旋即,又是一脸不满:
    “14厂之前技术升级可是花费了两百多万,真不知道上面是怎么想的,就这么划给了他们。”
    两百多万的技术升级,目前投资都没收回来。
    而且,厂里自己设计出了一款先进的存储芯片,只要解决了质量问题,未来前景很大。
    “按目前状况,你能确保今年14厂不会亏损?”
    杜启航的话,让曹忠脸上浮现出尴尬。
    没法回答。
    虽然有国内最先进的光刻机,甚至在各个工序厂里一直组织技术攻关,希望提升生产质量。
    可一直收效胜微。
    到现在,几十万的研发经费投入进去,先进芯片的良品率依然没有得到丝毫提升。
    集成电路制造,太多工序了。
    任何一道工序都有可能会影响到生产质量。
    14厂显然没有能力解决所有工序的技术问题。
    “局里下属单位不包括元器件厂,无线电厂都40多家。不少单位需要资金进行技术升级。部里没有足够资金,沪市政府也没有多少资金投入……哈工大是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学校可以充实厂里的技术力量,也能解决升级需要的经费……”
    大学本就是人才培养单位。
    拥有不弱的科研实力。
    无论沪市市政府还是仪表局,把一个技术发展跟不上市场需求、即将亏损的企业丢给其他单位,还有可能探索出一条新的合作道路,谁会反对?
    哈工大这条路走通了,市政府多了税收,多了就业岗位。
    仪表局多甚至可以把其他急需资金跟技术升级的工厂拿出来,跟国内其他有资金、有技术的学校合作。
    以此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集群。
    何乐而不为?
    “你到局里负责这方面工作。以后能给的便利,还是多给一些。另外,我已经从其他厂里抽调了十多名中青年技术骨干,都是之前哈工大毕业的。你明天把他们送到14厂吧,正好跟那边的负责人熟悉熟悉。”
    “啊?”
    曹忠不可思议地看着杜启航,不明白这是什么操作。
    厂里领导干部都调走是局里的安排。
    现在又给他们调集一批中青年骨干?
    第二天,于国峰亲自到火车站接人。
    看到吴涛跟另外两名校企办的工作人员双眼布满血丝,满脸油光,头发一缕一缕的,憔悴至极。
    本想埋怨他们来得太晚的于国峰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于主任,这段时间辛苦您了。”
    吴涛一脸歉意。
    校企办的事情,让于国峰这个搞技术的系主任在这边搞这么长时间。
    “你们才辛苦!这次是情况紧急,才需要带这么庞大的现金过来,走吧,咱们先上车,厂里的人还在等你们呢。”
    于国峰带着几人直接往一旁的车子走去。
    几人的憔悴,明显是因为随身携带20万巨款而不敢休息。
    14厂的情况如何,吴涛跟另外两名校企办的工作人员并不清楚。
    在往厂里去的车上,于国峰向他们做了介绍。
    “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抽调走了?后面怎么管理?”
    吴涛得知情况后,傻眼了。
    谢威给了方案,可没说连中层干部都没了啊!
    真按照谢威的方案去执行,能行?
    “我们就三个人,厂里情况不知道,各种供应商也不熟悉啊……”
    “我只是财务人员……”
    另外两人也是头大不已。
    工作怎么搞下去?
    “各部门相关工作人员都在。跟供应商联系的业务员也在岗,管理方面得看校企办如何安排。今天先把工资给大家发放了,厂里的人都在等着钱过年。”
    于国峰默默地叹了口气。
    很快,吉普车到了14厂。
    厂里通知下午发放工资,不少职工上午就在厂里等着了。
    对于新接手工厂的哈工大,了解的人不多。
    学校什么实力都不清楚。
    “于主任,财务科留的有人吧?”
    三十多岁的财务人员询问于国峰。
    他没想到,刚调到校企办没几天,就遇到这样的事情。
    “除了财务科长调走,出纳跟会计都在,钱会计,一会儿我带你去财务科,之前的账务也得清算……”
    钱会计听后,不由用拇指跟中指按着两边的太阳穴。
    头大!
    “诸位,这位是钱为民会计。近期他将负责厂里财务科全面工作,大家相互熟悉一下。”
    进了财务科,于国峰直接把钱为民介绍给原本14厂财务科的几人。
    “啪”
    钱为民把手中旅行包放到办公桌上。
    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下,“哗”地一声拉开拉链,露出里面一捆捆大团结。
    这笔钱,还是谢建国带到从蓉城带到学校的。
    “各位,厂里的情况我还不熟悉,但是该给干部职工发放的工资、奖金,一分不能少,一天不能拖。这里是20万,麻烦大家跟我一起清点、入账,直接根据厂里工资表,把工资跟过年的奖金发放给各部门会计……”
    财务科几人听到钱为民如此安排,就知道对方不是什么都不懂。
    也没有谁在这时候为难钱为民。
    20万现金在面前,足够让钱为民暂时拥有发言权。
    所有资金需要清点入账,然后再根据各部门的人员把资金分出来,下午交给各部门、车间会计,由他们发放。
    而吴涛在没有任何休息的情况下,就进入了厂部会议室。
    会议室里,级别最高的是车间副主任。
    其他都是班组长或各科室代表。
    “诸位,技术科由副总工覃秋华同志担任科长,兼任总工一职;党支部书记,将会在年后由学校派出。目前厂里管理人员空缺,请大家通知下去,明天上午8点召开全厂干部职工大会。会议主要内容:公开竞选代理厂长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如果没人参加竞选,将会优先从厂里选拔,不足的再由学校派遣。”
    “哗”
    吴涛的话刚说完,会议室里一片哗然。
    所有人都不可以思议地看着吴涛。
    厂里领导干部不由上级主管部门指派,直接由全厂选拔?
    这是真的要让工人当家?
    覃秋华听到这话眉头拧到了一起。
    瞎搞!
    管理人员跟技术人员,一直都严格按照升迁制度。
    不仅关系到工资待遇,也关系到单位的管理制度。
    如果有工人得到其他人支持,岂不是可以直接跳跃很多级,摇身一变成为中层管理干部?
    一旦这样实施,非得乱套不可!
    “我希望大家回去把消息通知到每一个人,不管在座的还是最普通的职工,哪怕是清洁工,只要愿意参加竞选,并且得到全厂的支持,都能成为代理厂长!散会!”
    “轰”
    吴涛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原本还不大的窃窃私语,瞬间变得菜市场那样嘈杂。
    这种消息,对众人的冲击实在太大。
    吴涛并没有在会议室里过多停留,没有寻常负责人那样大篇幅介绍上级主管单位的情况,说一些冠冕堂皇的官场话。
    没有开口展望未来。
    连对厂里的要求都没提。
    从进入会议室到离开,整个过程不超过五分钟。
    他自己的自我介绍都没做。
    “吴涛,学校怎么想的?这样搞下去,会乱套的!”
    覃秋华快步追上吴涛,黑着脸拉着吴涛询问,“全国都没有这样的先例,建国开始就遵循的各种制度……”
    覃秋华目光紧紧地盯着吴涛,他希望吴涛能告诉自己,是他自己瞎搞。
    “覃总,这是学校的安排。咱们作为改革试点,自然不能按照常规的来……要不然,如何担负得起试点?”
    吴涛心中也很无奈。
    谢威只是告诉他,直接从厂里基层提拔管理人员,从管理人员中采取竞选的方式让愿意担任厂长职务的人主动站出来,以此来调动全厂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结果,到这边,整个厂中高层管理人员全部都被调走。
    应该从这些人中诞生的厂长,基础都没了。
    无奈之下,吴涛就直接发挥自己的想象,索性就让全厂干部职工中选拔。
    “要是普通工人竞选厂长成功呢?”
    覃秋华咬牙问吴涛。
    “那就先由他担任代理厂长呗。如果不能胜任,再换人。”
    覃秋华万万没想到,学校派来的负责人,会如此不负责。
    “你这样干,学校知道吗?”
    “知道啊!学校的安排。”
    谢威说的,校长都要听,这应该能算是学校的安排吧。:sjwx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