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4章 财色兼收  归义非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4章 财色兼收第(2/2)页
万一封敖没能经营好这件事,让朝廷知道了,那朝廷必然会追究,那这条让陇西壮大的路子也就走不通了。
    正因如此,这件事一旦敲定,速度必须要快,要在人心思动前把山南西道的饥民都弄到陇西来。
    届时即便朝廷知道此事,自己已然把饥民迁至陇西,便是李忱也奈何不了自己。
    想到这里,刘继隆起身走向书房,曹茂紧随其后。
    不多时,刘继隆提笔写下了一封书信,转交给曹茂道:“你现在将书信抄写,每州发一份。”
    “是!”曹茂连忙接过毛笔,按照刘继隆所写书信,将其抄写在了其它信纸上。
    信纸上内容不多,主要是让各州刺史在其境内开设粥棚,要求每二十里设一粥棚,等待武州消息后熬粥。
    曹茂很快抄写几份书信,命人快马送往各州治所,交给各州刺史。
    做完这一切后,他便与刘继隆留在了武州,等待杨知温的好消息。
    在他们等待杨知温消息的同时,杨知温也快马驰往了兴元府。
    五月十四,杨知温率领十余骑返回了兴元府治所南郑,并急匆匆找到了在书房陶怡情操的封敖。
    “德之回来了?”
    见到杨知温风尘仆仆赶了回来,封敖连忙放下手中毛笔,上前牵住了他的手。
    杨知温见状作揖:“尚书,大事敲定,刘继隆必然不会进犯山南,此外学生还谈成了一件事。”
    “何事?”封敖有些诧异,杨知温连忙将口马贸易娓娓道来。
    “什么?!”
    听后,封敖错愕之下甚至有些惊恐,毕竟朝廷对陇西管制甚为严格,若是知晓他与刘继隆的口马贸易,他恐怕晚节不保。
    只是面对他的错愕,杨知温却难掩激动道:
    “尚书,此事若成,仅三川饥民便足以让道中获钱数十万贯。”
    “凭借这笔钱粮,不论是调遣兵马,亦或者是贿赂朝臣都大有可为,何况还能解决三川饥民之事。”
    “尚书,此等机会若是错过,下次便没有了。”
    杨知温三言两语间便把封敖说得犹犹豫豫,他想干,又担心事情败露,晚节不保。
    见他犹豫,杨知温便知道事情大有可为,接着说道:
    “至尊向来不喜先帝旧臣,尚书与我皆为先帝旧臣,因此朝廷多有为难我等之举。”
    “眼下三川饥民聚集,若是再次发生屠戮之事,尚书依旧要被论罪罢黜。”
    “尚书年过六旬,还能享受几年?”
    “若是被罢黜,届时恐怕声望尽失,晚节不保。”
    “既然如此,倒不如迁徙三川饥民,兴许还能在节度使之位上多待几年。”
    “此事若是交由学生来做,必然做的天衣无缝!”
    杨知温劝说着封敖,封敖也渐渐动心,不免道:“此事真的能做到天衣无缝?”
    “自然!”杨知温太清楚山南西道中各州县官员的秉性了。
    除此之外,道内的都监也是贪财之徒,只要给了足够的钱财,这群人的嘴巴便会紧得如铁钳一般。
    闻言,封敖这才渐渐放松下来,不免询问道:
    “我们这边若是天衣无缝,刘继隆那边可会出现差错?”
    “不会!”杨知温笃定摇头,这让封敖有些诧异。
    “看样子,德之很信任他啊。”
    封敖意有所指,杨知温便解释道:“刘继隆有人杰之表,气度恢弘。”
    “其人奴隶出身,毫无出身却能在五年内从一小卒成为当下陇右节帅,能力必然出众。”
    “尚书若是与之交好,兴许日后他会助尚书一臂之力,即便不能重回庙堂,却也能保住富贵。”
    一句人杰之表,立马就说动了封敖。
    杨知温好歹也是弘农杨氏出身,封敖还未曾听闻他对人有过这般评价。
    况且刘继隆人杰之表的事情,早就在薛逵、王宗会二人调回长安后,经他二人之口传遍了长安。
    想到这里,封敖眼神闪烁,片刻后才试探道:“这刘继隆相貌如何?可曾娶妻?”
    杨知温闻言眼前一亮,当即猜到了封敖想做什么,于是连忙作揖道:
    “刘继隆神采雄毅,长目高准,其身长八小尺,仪容甚伟正,年二十有二,尚未有妻。”
    “当真有此等人?”封敖错愕,他以为的人杰之表,顶多就是外貌相较常人有所不同罢了。
    结果杨知温现在这么一说,封敖反倒有些不太敢相信了。
    二十二岁的节度使,不仅能征善战,还仪表俊美,未曾娶妻……
    “刘继隆此人只比学生所言更好,尚书若是不信,可派人与我前往武州考校。”
    杨知温极力推荐着刘继隆,封敖一听也略微有些心动。
    “这样吧,我派美成与你同往,若是美成相中,你可试为小七娘子说媒。”
    “只是那刘继隆诚如你所说那般,恐怕瞧不上小七娘子。”
    “事情若是不成,你与美成暂且回来,莫要影响口马之事。”
    小七娘子是封敖的第七个孙女,美成则是封敖长孙封邦彦的表字。
    杨知温闻言,当即作揖道:“学生观那刘继隆极为重视口马之事,加之其二十有二尚未婚娶,学生有六成把握为小七娘子说媒成功!”
    “好好好……”封敖闻言连忙说好,随后便命人传来了他的长孙封邦彦。
    不多时,封邦彦身穿绿袍走入书房,其人年近三旬,容貌周正,是封敖七个孙子孙女中的嫡长。
    “美成,我召你前来,乃是为了小七娘子婚事。”
    封敖先说出事情,随后便让杨知温介绍了刘继隆。
    封邦彦听后皱眉,沉吟片刻后方才作揖:
    “阿翁,那刘继隆奴隶出身,如何配得上七妹。”
    “何况其一武人,风吹日晒,又能好看到哪里去?”
    “糊涂!”封敖气到吹胡子,瞪着眼睛道:
    “刘继隆坐拥陇西,麾下之众上万,便是朝廷也要忌惮三分,你一小儿,安敢瞧不起他?”
    “我……”封邦彦只是不舍自家小妹嫁给武人,眼下被自家阿翁这么说,他也有些不好意思说下去了。
    好在杨知温就在旁边,连忙打圆场道:
    “尚书勿要动怒,那刘继隆如何,美成与我走一趟便知。”
    “若是美成看不上,自然不用为小七娘子说媒。”
    “好!”封邦彦答应的很快,他不认为杨知温说的是事实,到时候自己只要不提说媒的事情,这婚事便作罢了。
    见状,杨知温笑着看向封敖:“尚书,既然如此,那明日我便与美成前往武州。”
    “好,此事劳烦德之了。”封敖满意点头,毕竟这门婚事若是成了,那他封敖也能有所依仗。
    刘继隆的兵权加上口马贸易所获的钱财,有这两样撑腰,山南西道的这些骄兵悍将,也就不敢对自己阳奉阴违了。
    想到这里,封敖只觉得自己总算要过一段舒服日子了。
    倒是在他这么想的时候,杨知温也作揖道:“尚书,话虽如此,但婚事若成,还得做做戏才是。”
    “做戏?”封敖皱眉,不解看向杨知温,杨知温连忙道:
    “平白无故缔结姻亲,朝廷自然会生疑。”
    “此事若成,还是得派人在兴武边境间弄些骚乱,事后朝廷若是派人询问,便称是那刘继隆强娶小七娘子,尚书也是不得已才嫁出小七娘子,以此平息刘继隆怒火。”
    “善!”封敖满意抚须,封邦彦闻言摇头,冷声打断道:
    “此事,还是等我与德之兄见过那刘继隆再说吧。”
    “此事自然。”
    杨知温笑着回应,心想等封邦彦亲眼见到刘继隆,必然会急着嫁走小七娘子。:sjwx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