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0章 少壮难制  归义非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40章 少壮难制第(2/2)页
正因如此,李骥的说辞很快就说动了他。
    除此之外的尚铎罗、崔恕也是为了自家后人的前途而被说动。
    面对三人的目光,李骥沉吟片刻,端起酒杯抿了口:“我自有办法……”
    在他的回应下,三人渐渐收回目光。
    与此同时,走出山墅的曹茂也翻身骑上了乘马,带着几名护卫向山下走去。
    在下山的路上,他心里其实是有意动的,但这丝意动很快就被他掐灭了。
    相比较马成、尚铎、崔恕他们,自己还十分年轻,甚至才刚刚成家,没有必要这么着急。
    即便自家节帅二十年后才兴兵,他也有时间等待。
    只是这件事情,是否要与节帅说清楚,这让他有些犹豫。
    从山墅到都护府,他思前想后,还是将这件事写成手书,派人送往了渭州。
    翌日,他率领十余名护卫向兰州而去,走得十分匆忙。
    刘继隆接到信时,已经是三天后的事情了。
    面对信中的内容,他长叹了一口气,目光看向面前的陈瑛:“把送信的人安顿好,吃顿好的,过两日再回去。”
    “是!”陈瑛不知道信中内容是什么,他只是作揖应下,随后便转身走出了衙门中堂。
    在他走后,刘继隆将信丢入香炉中焚毁,却并未处理这件事。
    他心里清楚,李骥他们的这种态度,并非他们几个人的态度,而是都护府中大部分官员的态度。
    自古以来,少壮派的战略定力都是相对较弱的,渴望战事与功勋是他们当下的目标,打压是打压不了的。
    李骥代表的就是都护府中,诸如刘英谚、王思奉等少壮派将领的想法。
    在他们看来,陇右已经足够强大,足以应对任何局面。
    刘继隆扩军的手笔,又让他们误解了刘继隆的态度。
    压下去一个李骥,还会有另一个李骥走上台前,他不可能把所有抱有这种想法的人都杀光。
    想到这里,刘继隆对门口的兵卒唤道:“去将高长史召来。”
    “是!”兵卒作揖行礼,不多时便把高进达从正堂叫到了中堂。
    与朝廷的贸易还在继续,杨知温与张淮铨还在陇西县,只是民夫换了一批又来一批。
    不过相较于第一批的三千民夫及三千挽马车,这次秦州派来的民夫和挽马、牛车多达两万余。
    若非渭水上游无法通航,高进达恐怕都想派船只将粮食直接运往长安。
    “节帅,您召下官前来,可是有何急事?”
    高进达在正堂忙着算账,平日里刘继隆肯定不会打断他,如今召他前来,必然是有要事。
    刘继隆见他询问,当即便把李骥他们的事情告诉了高进达,沉吟道:
    “府中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看样子我们得动兵了……”
    高进达闻言,眉头紧皱道:“不是已经派曹参军去挑拨朔方镇内胡汉关系了吗?他们连这么点时间都等不了?”
    刘继隆摇摇头,解释道:“即便挑拨成功,最多也就是谋夺会州及北武州罢了。”
    “两个州,显然达不到他们的胃口。”
    “刚好南边的崔铉自从与我们贸易口马,获得大量马匹后,又接着开始对边境禁逃民,我示意尚铎罗联系尚摩鄢,让尚摩鄢与南蛮联盟,便是打着给崔铉上眼药的想法。”
    “如今他们的会盟还未达成,我在想,是否要让尚摩鄢出兵进攻维州、茂州、翼州、龙州、扶州、文州等地。”
    刘继隆所说的这五个州,基本属于西川的西大门和北大门,位于邛崃山脉及祁山山脉。
    这五个州的人口不算多,大半逃入陇右,如今五个州加在一起,恐怕连三万口都没有。
    “这五个州地势重要,但似乎人丁稀少,拿下了也不会增长太多实力,而且还会引来朝廷不满,是否……”
    高进达踌躇片刻,随后试探道:“是否太过冒险?”
    尚摩鄢是刘继隆扶持起来的,朝廷自然知晓。
    若是尚摩鄢与大礼联手入寇西川,朝廷必定会想到刘继隆身上。
    对此,刘继隆自然也能想到,但他必须解决内部的矛盾。
    借助尚摩鄢的手拿下五州,再以击退尚摩鄢的名义收复五州,最后在南下以救援西川的名义出兵击退大礼,掠夺人口北上充实这新收复的五个州。
    这番举动,至少在名义上来说,陇右能站得住脚。
    朝廷若是不满而对陇右动兵,那自己也能以还击的名义出兵,收复秦陇二州和朔方四州。
    如今中原有王仙芝和庞勋作乱,南边有林邑挑衅,西南有大礼作为策应。
    纵使刘继隆不想要开启战端,但眼下确实是个好机会。
    掌握了秦陇,和邛崃、祁山诸州,北可占关内,南可领剑南,东可进关中。
    时局如此,也难怪李骥他们会如此着急。
    “冒险是有的,但若是成功了,所得利益也不小。”
    唐廷的脾性,从李国昌、李克用造反失败,又被唐廷从鞑靼请回就能看出。
    若是唐廷战败于陇右,刘继隆不认为李漼有坚持作战的决心。
    即便他有决心,唐廷的财政也无法支持长久地作战。
    至少从刘继隆这几日与杨知温的交流来看,因为王仙芝和庞勋作乱的缘故,江南与淮南的赋税无法交入关中。
    除此之外,河南道也被两人祸害不浅。
    河淮两道四十几个州,如今有七个州的生产都被破坏,人口不是被屠杀就是遭到劫掠,成为了流民。
    即便能将王仙芝、庞勋平定,这七个州近二百万人口的生产却不是那么容易能恢复的。
    唐廷不考虑别的,单单考虑这些流民,也不至于和自己死磕。
    想到这里,刘继隆便对高进达吩咐道:
    “朝廷若是继续采买粮食,那便继续与他们交易陈粮。”
    “除此之外,从朝廷手中获得的绸缎绢帛及钱财,前者用来交换香料,后者用来收买市面新粮。”
    “是!”高进达先行应下,随后才提出问题:
    “节帅,既然要让尚摩鄢进攻西川,那为何还要与朝廷保持粮食贸易,不如把粮食存在官仓中,等待日后打仗所需。”
    “不必!”刘继隆摇摇头,接着说道:
    “与朝廷交易粮食,也是在掌握朝廷把柄。”
    “关中数百万百姓口粮把握在我们手中,即便朝廷不满,也需要先解决粮食问题,再对我们动手。”
    “更何况陇右百姓丰衣足食,官仓中每年都有新的陈粮需要处理,更迭陈粮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以关中百姓的数量,我们即便每年售卖百万石粮食,也仅仅能解决其两三月的用度,朝廷是存不下粮食的。”
    “遇到战事,还得从江南走漕运至长安,陆路运转至前线。”
    “如此长的粮秣运输路程,朝廷又能与我们打几个月?”
    刘继隆反问高进达,高进达闻言作揖:“节帅高见……”
    “不算高见……”刘继隆摇摇头:
    “若是可以,我还是想继续休养生息。”
    “眼下虽然已经有了王仙芝和庞勋做出头鸟,但二人潜力如何,实在难说。”
    “日后若是迎来苦战,还望河陇的百姓不要仇恨我……”
    闻言,高进达也长叹了口气,心道这就是青壮将领过多的弊端。
    相较于他们这群五十几岁的老人,二三十岁的青壮还是过于激进求成了些。
    “你下去吧,先与朝廷把粮食的贸易确定下来,让朝廷对我们的粮食产生依赖后,我们方才能更好的应对朝廷所产生的不满。”
    “是……”
    在刘继隆的示意下,高进达毕恭毕敬的作揖回礼,而后走出了中堂。
    瞧着他离去,刘继隆脑中闪过了李骥等人的面孔,心头不免烦躁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