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一章、偏师  复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一章、偏师第(2/2)页
布,不适合大军团决战。
    按照最初预想的计划,等京营击败高邮州的叛军后,五城兵马司顺势收复兴化县城。????既可以蹭到功劳,又不用冒险和叛军决战。
    “加派探马,尽快搞清楚叛军的进军方向!
    传令下去,就地安营扎寨,等待后方军队抵达。”
    李牧当即下令道。
    直觉告诉他,叛军是冲着他来的。
    战略计划变更之后,几位千户都有各自的分工。
    东城千户和中央千户所所负责盯着扬州城,随时准备回去救援。
    西城千户所和北城千户所负责盯着泰州方向的敌军,随时准备调头杀过去。
    南城千户所和帅营本部,则负责佯攻兴化。
    五大千户所分成三部,相互之间距离不到五里地,成一个品字形的布局。
    任何一个方向遭遇敌军,另外两边都可以迅速做出增援。
    理论上来说,缺乏战略价值的兴化方向,最不容易遭遇敌军主力。
    不过对手是叛军,叛将脑子一热,干出一些超出常理的事情,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搞不清楚状况,李牧决定先稳一手。
    京营。
    “景兄,高邮地区敌军动向,有些不对劲。
    宝应县位于扬州、淮安两市的交界处,是苏中与苏北的连接点,军事价值远高于兴化。
    敌军不向宝应增兵,反而向兴化方向移动,明显不符合常理。”
    如果情报不是锦衣卫送来的,李原都怀疑有人在恶作剧。
    换他是叛军统帅,早就丢弃高邮跑路了。
    造反也要选择地点,越是是穷乡僻壤,成功的概率越高。
    哪怕造反失败,也可以钻进大山中,躲避朝廷的围剿。
    兴化是相对偏僻,但那地方缺少大山,且地方太过狭小,缺少战略上腾挪的空间。
    “李兄,这一路上叛军干出的奇葩事还少么?
    我们刚过来的时候,淮安那帮叛军,还效仿古人摆出了八卦阵和我们决战。”
    景国良一脸无所谓的说道。
    一想起叛军的八卦阵,他忍不住想笑。
    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军阵确实有效,但越是复杂的军阵,对士卒和将领的要求就越高。
    摆阵容易变阵难,只要有几个蠢货在里面乱跑,军阵很快就会陷入混乱中。
    大虞建立之后,火器开始普及,军阵渐渐变得鸡肋起来。
    现在他们这些勋贵世家,都懒得要求子弟学习那些古老的军阵。
    就算要布阵,也是布置一些简单的方阵、圆阵,上手容易操作简单。
    “景兄说的不错,叛军不是关外的胡人,没有那么狡猾。
    就算他们有阴谋,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完成。
    朝廷真正的心头大患,还是关外的北胡。
    自从上次辽东大战获胜后,这帮家伙的实力增长很快,已经兼并了多个草原部落。
    以陛下的作风,肯定不会放任他们继续做大。
    待朝廷财政丰裕之后,定会重启大战。
    除了九边镇军之外,京营恐怕也要再次上战场。”
    李原忧心忡忡的说道。
    身临其境之后,才知道盐业有多暴利。
    只要整顿得力,朝廷一年从盐政上弄到一千万两税银,根本不是问题。
    对比此前的一百三十万两税银,完全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多出来的钱,不往军费上面砸,也会被官僚们用别的名目挥霍掉。
    站在皇帝的立场上,肯定是用来解决外患最划算。
    “打就打吧,只要朝廷有钱,何愁平定不了辽东。
    北胡的人口就那么多,哪怕他们统一了大草原,也顶多那么两三百万人。
    每年和他们打上一仗,要不了几年时间,他们就会被拖死。
    风险和机遇并存。
    长时间的和平,我们勋贵在朝堂上的话语权,衰落的厉害。
    倘若一直持续下去,怕是要不了多少年,就会出现先宋的局面。
    边界上打了起来,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景国良淡定的说道。
    作为勋贵集团在朝堂的代言人,对勋贵集团目前的处境,他早就积攒了无数的怨念。
    前面没有改变,只能选择隐忍。
    现在看到了机会,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战争意味着风险,战争同样代表着权力和财富。
    眼前就是最好的例子。
    正常情况下,勋贵是无权插手地方的。
    两淮叛乱一出,情况完全发生了变化。
    战争导致利益重新洗牌,勋贵集团的触手,一下子延伸了过来。
    至于在动乱中被淘汰的武将,那只能算他们倒霉。
    空缺出来的武将位置,全部都成了勋贵集团的战利品。
    被战火这么一洗礼,哪怕是不入流的卫所军,也有机会成为大虞含金量最高的卫所。
    没别的原因,就是军田回来了。
    切实的好处摆在眼前,积极性自然可以被调动起来。
    “健平,你第一次带兵,必须谨慎点儿。
    凤阳府不是那么好拿下的,你的目标只是吸引京营的注意力,切勿真的去攻城。
    等我们解决了五城兵马司的敌人,联合泰兴、南通州地区的义军,再调头和京营决战!”
    温飞洋语重心长的说道。
    族中两大派系争论不休,他这个主帅在做决策的时候,不得不采取折中策略。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这是他的核心战略。
    可京营的敌人,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才有了偏师佯攻凤阳。
    选择让侄子带兵,也是迫不得已。
    缺乏经验的不光是温健平,就连他这个主帅,一样没正面和敌人交过手。
    大家都缺乏带兵的经验,温健平最少还带着盐丁攻破了州衙,亲手砍死过两名衙役。
    “叔父,您就放心好了。
    区区八千偏师,其中一半都是老弱。
    在乡下闹腾一下还凑合,跑去攻打府城,根本就不可能!”
    温健平当即保证道。
    好不容易争取的机会,他可不想因为一句话,就给弄丢了。
    后面要不要听,那是后面的事。
    兵书上都说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到了凤阳府,具体怎么打,还不是他说了算。
    实在是不行,越过凤阳直取徐州,或者是绕路进庐州,都是可以考虑的。
    在他看来,不管去什么地方流窜,都比留在高邮等死的好。
    (本章完)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