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四章、攻克南宁  复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四章、攻克南宁第(1/2)页
::
    清晨,第一缕阳光撒向大地。
    “李指挥使,昨夜发生了什么?”
    张思翰皱着眉头问道。
    自担责广西巡抚以来,他自问是尽职尽责,对军方也是全力支持。
    进攻南宁这么大的事情,居然都不和他们商量一下,就擅自启动作战计划,明显是不把他放在眼里。
    “巡抚大人,昨夜叛军渡口处的军队有意撤入城中,被我军给发现了。
    本将直接将计就计,一面派兵拦截敌军,一面安排人冒充叛军士兵骗开了城门。
    截止到现在,我们已经夺取了半座南宁城。
    如果顺利的话,三天内就可以肃清残敌,拿下南宁府。”
    李牧淡定的解释道。
    战争这玩意儿非常特殊,打输了叫擅自行动,打赢了就是随机应变。
    南宁攻防战,无疑是成功的。
    叛军就算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派兵过来增援。
    距离最近的援兵抵达南宁,也是七天后的事情。
    这么长的时间,足够把南宁地区的叛军剿灭两遍。
    “李指挥使,不愧是国之柱石。
    这么快就拿下了南宁,广西困境迎刃而解,平叛大业……”
    一旁的贾博,毫不客气的吹捧起来。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限制武将权力,那是巡抚的任务。
    作为监军,他只需要胜利。
    至于麾下的武将,未来是否嚣张跋扈,同他关系不大。
    临时性的合作,又不是长期搭班子,犯不着费尽心思压服对方。
    当然,他能够想的开。
    除了惦记的巡抚位置,被张思翰抢先占了外,主要还是他之前尝试过,确定自己压不住李牧。
    与其自取其辱,不如大家一起合作,先把军功拿到手。
    后续的事情,等战争结束之后,新的任命下来再确定。
    不过这么一来,张思翰就变得尴尬起来。
    继续兴师问罪,这会显得他没有气度,还容易被下面的官兵嫉恨。
    立即变脸肯定其功绩,已经被监军抢了先。
    跟风附和的话,又会显得他这巡抚没有主见,将进一步降低他的话语权。
    “贾大人,谬赞了!
    能够取得大胜,全乃陛下的洪福,阁老的运筹帷幄,以及将士们的奋勇杀敌。”
    李牧微笑着回应道。
    各方都提到了,唯独漏了他们三人。
    确切的说是漏了广西巡抚张思翰。
    作为大军主帅,只要能够打胜仗,就不会少了自己的那份功劳。
    监军同样是如此,有胜利就足够了,具体干了上面不会关心。
    需要表现一下的反而是张思翰,不然无法凸显他的贡献。
    怎奈他提前暴露出了敌意,让李牧有了警惕,不会再给他竖立威望的机会。
    站在李牧的立场上,一名弱势的巡抚,更符合他的利益。
    “李指挥使,别忘了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阁老有令必须在9月前,收复两府之地。
    现在已经进入8月下旬,我们必须加快进度!”
    张思翰当即跳转话题道。
    李牧的立场变化,实在是太过明显。
    明明之前是中立的,但是最近这些天,突然有了向贾博靠拢的迹象。
    从朝中收到的消息,战后贾博很有可能出任广西布政使,或者是广西按察使。
    一个刚刚结束战争的地区,军方和二把手或者三把手串通一气,对这个老大的地位将构成严重威胁。
    或许名义上,无法和他进行抗衡,
    可是在暗地里,人家能够让他所有的事情,全部都干不成。
    政治手腕高明的话,一定程度上架空他这位巡抚,也是有可能的。
    “巡抚大人,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任务。
    解决了南宁的叛军,敌人的防线上就出现了缺口。
    景总兵攻克柳州的概率大增。
    如果叛军不傻,就会选择战略收缩,固守几个战略要地。
    一切顺利的话,年底前我们就能够收复镇安府、庆远府、柳州府、浔州府等大部分地区。
    而叛军则会龟缩回桂林府、梧州府、平乐府等地区进行固守。
    敌人有五成的概率,放弃西征战略,直接集中兵力投入到了湖广、江西战场。”
    李牧理性的分析道。
    事实上,白莲教的四面开花战略,发展到现在已经走到了尽头。
    换成他是白莲圣皇,在战略受挫的第一时间,就会放弃西进计划,集中兵力北伐。
    必要的时候,两广地区同样可以舍弃。
    自古造反的第一阶段,就不是攻城掠地,而是先打击朝廷的威望,削弱其国力。
    哪怕攻克不了南京,只要在江西、浙江、南直隶三个财税重地晃悠一圈,大虞朝脆弱的财政就会出问题。
    没有足够的钱粮支持,帝国想要维系统治,就只能给下面的人放权。
    藩镇割据,王朝末世再现。
    完成这一步后,接下来才是群雄逐鹿,争夺这万里山河。
    对率先发动起义的势力来说,这无疑是非常痛苦的。
    他们必须承受帝国覆灭前的疯狂反扑,很难获得稳定的根据地。
    历史上率先发动起义的势力,基本上都成了为王先驱。
    即便是撑到了最后,也因为前期杀伐太重,得罪的人太多,丧失了夺取天下的可能。
    可王朝更替,这又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除了少数野心家外,大部分造反之人,都被迫发动起义的。
    包括白莲教起义,如果没有外力助推,他们也很难坚定造反的决心。
    “李指挥使,心中有计较就好!”
    张思翰脸色通红的说道。
    战略分析,实在是太为难人了。
    让他代入叛军的视角思考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文人世家出身的官员,根本理解不了社会底层的苦,也从未把社会底层当做同类。
    历史上的众多造反案例,在史书上都是修饰过的。
    所有结论,都是基于阶级立场,进行的主观解读。
    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戴着有色眼镜,直接影响到了成年后的意识判断。
    对李牧做出的战略分析,张思翰根本搞不明白。
    偏偏他又自持身份,不好意思放低身段去求教。
    这是大部分官员的通病,遇到问题的时候,都喜欢用自己的主观认知解读。
    如果搞不明白,那就想办法把事情糊弄过去。
    折节向武将请教军事战略,那会被同僚们耻笑


第一百九十四章、攻克南宁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