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章、赶鸭子上架  复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章、赶鸭子上架第(1/2)页
::
    不是什么事,都可以进行事后补救。
    哪怕永宁帝给予了庞阁老死后哀荣,谣言还是传的满天飞。
    为了辟谣,几位阁老一起出面向百官证明庞亨升是自然死亡,清流党人依旧不买账。
    以往庞亨升活着的时候,许多清流党人看他百般不顺眼。
    觉得他从当上首辅后忘了本,就光顾着平衡朝中局势,没有把好位置留给自己人。
    现在人一死,情况立即发生了变化。
    有大佬在上面撑着,清流集团才是朝中的第一大派系。
    尹左二人谋逆被诛杀,徐文岳要回家守孝,庞亨升在此时一命呜呼,清流集团一下子就脱离了权力中心。
    当初在背地里骂庞亨升的,都是利益分配中没拿到好处,或者是觉得收益不及预期的。
    人心欲壑难平,无论是谁上去,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
    不管怎么说,在庞亨升担任首辅期间,清流集团的势力进一步得到扩张,许多清流出身的官员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现在人一下子没了,清流集团脱离了权力中心。后续再遇到类似的事,连帮忙争取的人没有。
    涉及到了切身利益,清流一系的官员,自然要趁机闹腾。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他们现在闹的越厉害,皇帝才越有可能对他们进行安抚。
    大家的要求不高,只要皇帝对徐文岳夺情,让他替补首辅的位置,再把内阁空出来的名额给清流出身的官员即可。
    当然,皇帝愿意多给,他们也不介意全部收下,最好把满朝文武都变成自己人。
    毫无疑问,清流集团想要的东西,不光永宁帝不想给,其他派系也不乐意给。
    政治斗争容不得柔情,好不容易等来了清流集团衰落,大家落井下石都来不及,又岂会雪中送炭。
    徐文岳的丁忧奏书,刚从下面递交上来,永宁帝在第一时间就予以批准。
    对一名亲政的皇帝来说,辅政这种生物,就是不该存在。
    有机会合情合理的把人赶出朝堂,干嘛要进行夺情。
    这样的举动,对百官来说,就是最明显的政治信号。
    那些被清流集团长期压制的派系,此刻纷纷活跃起来,向清流阵营发起进攻。
    偏偏清流党人只是口号喊的响亮,本质上同其他派系的官员一样,都有一堆的黑历史。
    旧账往前面一翻,黑料就滚滚而来。
    偏偏永宁帝又是眼中容不得沙子的皇帝,一时间大量的清流党人被罢官去职,情节严重的甚至直接进了诏狱。
    一时间,出现了墙倒众人推的场面。
    朝中的政治斗争,同样影响到了前线。
    自从徐阁老被批准丁忧的消息传来,李牧明显感受到了监军贾博心不在焉,面对巡抚的时候,也没了往日里的傲气。
    别的大臣丁忧守孝,等到孝期结束后,上个折子就有可能被皇帝诏回。
    身为辅政大臣的徐文岳,却没有这种机会。
    先帝担心自家弟弟镇不住场子,授予了一众辅臣大量的权力。
    哪怕皇帝亲政后,辅臣们手中的权力,还是远超普通内阁大臣。
    更糟糕的阁臣皇帝可以找借口罢免,辅臣只要不犯重大错误,那就只能供着。
    对永宁帝来说,辅政大臣的存在,就是在限制他的权力。
    涉及到权力斗争,双方根本不存在缓和的可能。
    前面诛杀声名狼藉的左光恩,就留下了大量的隐患。非到万不得已,永宁帝也不想再次举起屠刀。
    能够借守孝丁忧的机会,顺势把徐文岳送出朝堂,无疑是最佳选择。
    不过这么一来,贾博就苦逼了。
    后台一下子没了,他就是一名普通的官员。
    幸好此前争取到了布政使的职务,跨入了正三品行列,不然他的仕途就危险了。
    “李指挥使,贼寇正在撤离桂林,如果我们杀个回马枪,定能给予他们重创!”
    贾博开口提议道。
    没人可以依靠,那就只能靠自己。
    相比清流一系的其他官员,他有军功在身。
    加上广西地处偏僻,朝中的政治风波,一时半会儿还波及不到他身上。
    在这种背景下,想要站稳脚跟,那就必须建立更多的功勋。
    官场有一套运营规律,就算是打击竞争对手,也要遵守基本游戏规则。
    想要无辜罢免一名有功之臣,那是会引发众怒的。
    本质上,无论是哪个派系主导朝政,大家都有一条共同的底线——不能让帝国崩溃。
    “还需要再等等,叛军现在只是在进行试探,他们的主力尚未从城中撤出。
    此时出击的话,确实能够占到便宜,但收复桂林就难了。
    如果可能的话,收复桂林也要往后压一压。
    朝廷正在换帅,此时把战功报上去,有些不合时宜。”
    李牧摇了摇头说道。
    军事要为政治服务。
    徐阁老要回乡守孝,收复桂林的功劳,对他来说可有可无。
    可新来的总督不一样,人家初来乍到,正是最需要功劳的时候。
    不是他想要溜须拍马,怎奈大军的后勤在人家手中握着。想要获得更多的物资,就必须同新来的总督打好关系。
    “李指挥使,你可是知道了新任总督是谁?”
    巡抚张思翰关心的询问道。
    广西穷的叮当响,巡抚衙门的一应开销,都需要朝廷拨款,他这个巡抚根本硬气不起来。
    在这种背景下,提前搞清楚新任总督是谁,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理论上来说,文官有同窗座师一堆的关系,消息要比武将更加灵通。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涉及到大规模军事行动,就绕不开大都督府。
    人选在讨论过程中,都督府就会参与进去。李牧的后台在都督府,能先一步收到消息,也是正常的。
    “具体是谁,本将也不确定。
    不过朝中知兵的文官,本来数量就少。身份地位足够的,那就更少了。
    坐镇九边的几位,肯定是不能动。
    新任总督想要快速上手,就必须提前了解前线局势。
    符合基本条件的人选,无非是南京兵部尚书、江西巡抚和湖广巡抚三人。”
    李牧平静的回答道。
    消息是从京中传来的,围绕着总督的人事任命,各派都快要打了起来。
    不同于以往,现在内阁中出现了空缺。
    担任总督主持平叛,就相当于半只脚跨入内阁大门。
    各派僵持不下,总督人选直接难产。
    好在这种情况不可能持续,永宁帝想赶徐文岳回家,就不会允许百官们拖拉。
    拖的时间太长,万一前线大获全胜,载誉而归的徐文岳就没那么好打发了。
    “如果是这三位的话,事情就麻烦了。”
    张思翰皱着眉头说道。
    南京兵部尚书地位最高,作为直管领导知兵是肯定的,但具体水平谁也说不清楚。


第二百一十章、赶鸭子上架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