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连蒙带骗谈易理  晋末芳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连蒙带骗谈易理第(1/2)页
王谧带着青柳迎了出去,只见几辆马车停在门口,马儿雄俊,车辆做工考究,虽然并未用名贵材料,但花纹装饰,掩不住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底蕴。
    当先下来一人,约莫五十六年纪,胡子花白,面貌清矍,身材修长,配一身宽袍大袖,行走间颇有出尘之感。
    老白见了,连忙俯身拜道:“奴见过郎中令。”
    青柳在王谧背后低低道:“是当年宅子的老管事。”
    王谧当下拱手见礼,那老者看到王谧,抬手一礼,“尚书仆射门下,行相郎中令顾骏,见过郎君。”
    “奉命前来,迎郎君归宅。”
    王谧心中松了一口气,至此心中最后一丝疑虑尽去,东晋一品公卿,二品大将军,三品尚书仆射尚书令,尚书仆射位同宰相,行宰辅事,只有顶级士族方能胜任此位。
    以王姓的,那也只有琅琊王氏了,且郎中令虽然只是七品,但能让官员来接自己家族白身子弟,又有几家能做到?
    至于此世的自己为何比记载中早生十年,也许这个答案,只有到了建康才能知道了。
    他当即微微躬身,“小郎何德何能,劳先生亲至,实在惶恐。”
    顾骏见王谧如此恭谨,面上有些异样,失笑道:“我在尊上门下,打理家宅内务,这算是分内之事,郎君不必如此客气。”
    王谧请顾骏入内坐了,青柳奉茶上来,顾骏接过,却是看向院落的布置,“碧树丹花,竹墙草瓦,郎君好雅意。”
    他目光略略在屋内一扫,惊讶道:“郎君已经收拾好行李了?”
    王谧出声道:“前日收到信,就开始准备启程了,毕竟临到头了再打点行装,恐误了事情。”
    顾骏赞道:“郎君思虑周全,尊尚定很是欣慰。”
    “这些年来,郎君看过些什么书?”
    王谧知道王劭绝不会无缘无故派顾骏过来,心下已经明白了三分,这考教还未结束,便将这几年自己看的书说了。
    东晋时期,延续了汉时的风气,还是倡导研究经学,但这经学的内容,却和汉时大相径庭了。
    汉时的经学,都被各大家族把控,几乎每个家族都有专有的经学,并掌控了这本经学的释经权,如东汉袁氏就是以孟氏易传家,全天下的学子要学此经,都要以袁氏的注释授业为准,通过这种手段,各大家族把控了学术舆论,从而影响朝中的官员任免。
    但自魏晋采用九品中正制,即九品官人法后,官员任免直接由士族推举,经学的意义被削弱,到了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战乱波及,很多家族遭受了灭顶之灾,很多典籍也都散失了。
    而且南北士人在中原政权覆灭,天下崩颓的打击下,很多士人都变得心灰意冷,开始逃避现实,转向虚无缥缈的所谓谈玄论道。
    加上魏晋门第更加森严,举官和经学关系渐行渐远,魏晋玄学开始取代两汉经学,成为了社会的潮流风气。
    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崇尚老庄,玄字一词,便是出自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而老子庄子周易也被称为三玄,所谓谈玄,就是以这三本书为基础的。
    而佛教在东晋时期开始兴盛,也是借了谈玄的风气,佛道为了让时人所接受,将玄学融入般若学传道,故高僧人人谈玄,彼时罗时东来,法显西行,佛教上下皆精研老庄,可以说这段时期,佛教是借


第二十一章 连蒙带骗谈易理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