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五章 随遇而安顺自然  晋末芳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五章 随遇而安顺自然第(1/2)页
听顾骏说王劭安排的住处后,王谧心中生出的念头是,自己到底是不是王劭亲生的?
    正常来说,没有人会对亲生骨肉绝情如此,记忆中前身也没有做过十恶不赦的事情,断没有理由受到如此嫌恶才对。
    看来问题,还是出在何氏身上,毕竟是何皇后族人,即使王氏也不可能无视这层关系。
    王谧知道现下自己的地位,尚不足以和对方相抗,那就只能保持心态,顺其自然。
    而且不入大宅,说不定反而是件好事,总不能去搞宅斗吧?
    自己就是斗赢了正妻何氏和她所生的老四,上面还有两位外任的兄长,而且最终还是要过继,斗到最后斗了个寂寞,给谁看?
    想到这里,他豁然开朗,向顾骏施礼道:“那便劳烦先生了。”
    顾骏见王谧神情没有丝毫失落,不禁啧啧称奇,他突然发现,郎君不仅容貌和王劭相肖,这份处变不惊的养气功夫,也极似王劭年轻时候,其他三子,均远远不及。
    他心中若有所思,似乎想到了答案,主公这是不想被夫人见到郎君,以致更生嫉妒?
    他让奴仆将船舱里面的行李都搬上车,王谧等人皆跟着上车,随着鞭声轻响,几辆马车沿着先前还是繁华热闹,如今却显得有些冷清的街道,缓缓向建康城内行去。
    王谧和三女挤在同一车厢内,虽稍显拥挤,但却没有稍抑他走马观花的闲情逸致,随着马车前行,建康街道的景象透过窗户,如一张张幻灯片呈现在他的眼前。
    彼时建康方圆无四五十里,从外城到内城,直线距离也有将近二十里,这比后世的南京面积要小,但人数也不及,所以显得外城有些位置还是颇有些空旷。
    建康之所以被定为晋朝京城,也是因为其临江靠水,所以能引江水入城,以为日常所用。
    充足的水源,是形成大城的必要条件,最早人们聚居的群落,就是因为靠近江河可以更容易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和资源,随着繁衍生息而逐渐扩大规模,所以古时大城大镇,无一不是傍水而建。
    从这点上看,建康的位置可谓得天独厚,无数自然或者人工开凿的沟渠溪河穿越其中,百姓建设茅屋瓦肆,逐水而居,要说外围还多是茅草泥墙之属,越是往城中接近,楼台越高,庐轩楼庭错落有致,间杂翠梓青松,楼台越高,人群越密集,其穿着也越发讲究昂贵,。
    看到这种气象,两婢睁大了眼睛,目不暇接,翠影忍不住叹道:“虽然风景上不如我们所在的吴县,但是气象恢弘,就不是吴县能比的了。”
    彼时衣冠南渡,能有余力南下的世家大族,皆是带着家族财富,集中到了建康,也使建康一跃成为天下最为富庶之地,此时路程才走了一小半,行人穿着,已不下于丁角村的士族了。
    王谧出声道:“地势坱圠,卉木镺蔓,遭薮为圃,值林为苑,异荂蓲,夏晔冬蒨,方志所辨,中州所羡。”
    这是西晋时左思所做三都赋,名满天下,时人竞相抄写,以至于洛阳纸贵。
    青柳最明白王谧心思,她听到方才顾骏安排,便知其中必有些曲折,便轻声道:“建康虽大,定有郎君扬名之时,在此之前,妾倒是觉得,只凭郎君那些奇思妙想,想挣得柴米之资,应该是轻而易举的。”
    王谧闻言笑了起来,“还是青柳懂我,既来之则安之,何况咱们的积蓄,坐吃山空,也能支持好一段时间了。”
    翠影映葵这才咂摸出味道来,面面相觑,心道难不成郎君家里,不仅不让郎君进门,还不给钱粮不


第五十五章 随遇而安顺自然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