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韩章入阁(4k)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 韩章入阁(4k)第(2/2)页
左右,有资格坐于主殿席位的都是一等一的大人物。
    要么是六位内阁大学士,要么是六部尚书、左右侍郎、封疆大吏等三品以上的紫袍大员,要么是皇室宗亲、实权国公、侯爷。
    主殿席位往左、右一些,就是几道敞开的大门,通过殿门就是两廊席位,一样可以望见官家,但视野要差上不少。
    翰林修撰为六品官,江昭就是坐在两廊席位。
    “众位卿家,可尽情宴饮。”
    赵祯端居御座,举杯示意百官不必过多拘束。
    以宰辅大相公为首,百官齐齐举杯敬贺。
    一杯饮尽,场内一下子就松弛不少。
    江昭手持竹筷,望着银碗内盛放的索粉、水饭、干饭、肚羹、爆肉、胡饼等主食、糕点,实在升不起什么兴致。
    倒也不是说这菜差!
    事实上,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这种菜品已经相当不错。
    不过,也就仅仅是不错而已。
    江昭一叹。
    这可是御宴!
    御宴就这菜?
    还以为吃什么山珍海味呢!
    结果,就这?
    就这些东西,他平常出去逛街,也能买来吃啊!
    不过,好歹也是御宴,万一不一样呢?
    一念至此,江昭试着夹了一筷子,抿入口中,细细品尝。
    一尝,大失所望!
    就是普普通通的味道,并不出众。
    “官家勤俭啊!”饶是江昭,也不禁感慨了一句。
    堂堂一国之君过寿,吃的未免有点寒酸。
    怪不得是仁宗皇帝呢!
    余光望见席末的章衡,江昭举杯:“子平。”
    作为翰林起居舍人,章衡平时的工作就是记载起居注。
    其本身并不具备上朝的资格,仅是因起居舍人一职的特殊性,方才可以上朝。
    按理来说,这样的御宴,他并没有单坐一席的资格。
    不过,官家向来仁慈,也就干脆允许榜眼章衡和探花都入席。
    毕竟,章衡记载的起居注并不难。
    一如这次,起居注上大概就是记载几个字而已:上贺寿,赐百官御宴。
    就这么几个字。
    但,尽管就记载这么几个字,章衡却是得全程到场。
    一直望着别人吃,要是不能参与,未免太可怜。
    除了章衡,还有好几位因职责问题得时刻相随的官员,也都赐予了入席资格。
    御宴之上,不便走动,章衡使了个眼色,抬了抬杯子。
    两人相视一眼,一饮而尽。
    官家贺寿,赐百官御宴,载歌载舞,何其热闹欢快?
    过了约莫半个时辰,饮酒吃菜都已经进行得差不多。
    左三席位,内阁大学士刘沆放下杯子,一脸珍惜的望了几眼,旋即果断起身。
    这一来,不少官员意识到什么,连忙齐齐减轻了动作。
    “陛下,老臣近来身子骨不佳,内阁事务繁重,实在无力承担。逢此情形,未免耽误国事,特求陛下允臣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言罢,刘沆重重一拜。
    与此同时,百官齐齐注目,皆是不敢有什么大动作,生怕影响了大事。
    主位,赵祯望向两鬓微白的刘沆,长长一叹。
    曾经,也是为国尽忠的忠臣。
    可惜了啊!
    “准!”
    赵祯的目光并未久留。
    这种算计君王的臣子,注定让君王厌烦。
    也因此,甚至连一句挽留的话语都没有。
    刘沆并不意外,起身照常吃菜,只是举止间都甚是轻缓。
    这注定是他吃的最后一顿御宴!
    御宴一过,汴京彻底风云诡谲起来。
    庙堂之上,奏折不断,弹劾不断,尽皆指向刘系官员的污点。
    礼部郎中黄景被参“结党营私”、“诽谤君王”、“忤逆犯上”,处下诏狱十年,刑期过后流放三千里。
    这个罪状,对于他干的事,其实已经相对适中吻合。
    自秦以来,“诽谤君王”都是一等一的大罪。
    秦时,判处斩首、夷三族之刑。
    汉时,因案例而各有不同,但也都是重罪。
    唐时,处死刑。
    大周一朝,则是根据诽谤造成的结果而治罪。轻则下诏狱,重则处死刑。
    黄景一封贺表,倒是没造成什么传播,但不影响皇帝厌恶他,也就判了十年诏狱。
    户部右侍郎陈庭被参“政务不力”、“结党营私”、“渎职”,贬儋州。
    儋州,也即海南。
    儋州一向炎热潮湿,蛇虫较多,台风、暴雨连绵,绝大多数官员还真就难以适应。
    并且,截止目前,儋州一地,有史以来甚至都没有出过一位进士。
    可见何其之苦。
    右都御史冯元被人参“结党营私”、“贪污受贿”,贬谪知雄州。
    雄州是边疆州郡,苦寒异常,相距汴京有一段不短的距离。
    要是不出意外,过个一两个月,就在冯元即将抵达雄州的那一刻,又会再有一道任职政令,相距雄州甚远。
    如此反复,要么冯元主动告老还乡,要么就是一连串的赶路,直到生病。
    这就是失败者的结局!
    七月初一,韩章入阁,拜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
    江昭,正式有了一位内阁大学士的老师!
    同日,江昭迁正六品太子中舍人,领翰林知制诰。
    太子中舍人,主要职责是辅佐太子,于太子左右赞相礼仪,掌管东宫文书等,乃是太子身边的重要属官。
    不过,官家长久无子,又何来的太子?
    太子中舍人,自是一个清闲官位。
    相比起太子中舍人,江昭的实职其实是翰林知诰制。
    翰林知诰制一职,历来空缺,没有品级。
    这个官位,本是翰林修撰三年任职期满,暂时升迁的过渡性官位,一如前任翰林修撰郑獬,工作内容交接的那一段时间,他就是领的翰林知诰制一职。
    官员本身是几品,翰林知诰制就是几品。
    不过,相比起太子中舍人,江昭的翰林知诰制是个妥妥的实职。
    只因他一擢升,翰林院就再没有翰林修撰。
    翰林知诰制的职责也有负责起草诏书和拟旨,该他干的活自然还是他干。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一般来说,状元郎都是从六品起家,三年擢为正六品翰林知诰制,以从五品官位外放一州主官。
    谁曾想,江昭竟然升官了呢?
    汴京六品官本就少见,要么是一些老实干活的官位,要么就是虚职,都很难锻炼视野格局。
    为了锻炼江昭的能力,翰林制诰制这个过渡性的官位,自然也就落到了他身上。
    饶是如此,江昭也甚是高兴。
    好歹多领一份俸禄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