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八章 李老的藏宝库(中)  宝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八章 李老的藏宝库(中)第(2/2)页
段时间没白学!这件钧窑笔洗可是来之不易!”随后李老拿着这件笔洗当场给刘东把钧窑瓷器的起源、特点、历史变迁和鉴定方法,挨个说了一遍。
    “这个是官窑荷花杯!”
    “这两个是哥窑八方贯耳扁瓶和哥窑八方碗!”
    “这个是玫瑰红釉六角花盆!”
    “宋代五大名窑,只差汝窑我这里就能够凑齐了!”李老满足中稍显遗憾的说道。
    听到这里,刘东脸上一阵犹豫,心中暗道:“算了等把这里的藏品都看完后再告诉李老,我那里有一件汝窑瓷吧!要不然以老爷子的性格,怕是现在就要去看!那样的话,这么多精品古玩,没看完岂不可惜!”
    心中打定主意后,刘东也没有在说话。
    而这时候给刘东看完五大名窑之后,李老又拿起旁边一个黑色的小碗。
    “这个认识吗?”
    看着李老脸上的炫耀之色,刘东仔细的打量了一下李老手中的小碗后,试探说道:“李老这是宋朝建窑黑釉兔毫盏?”
    “不错,还算你小子有眼力!”
    由于宋代斗茶风尚盛行,而主烧适宜为斗茶的黑釉茶盏,亦称建盏,以水吉镇窑制品为最,颇受文人喜爱。北宋后期曾为宫廷烧制斗茶使用的黑釉盏,并于器底刻‘进盏‘、‘供御‘字样。建阳窑产品使用含铁高的原料做胎,因而胎色深黑坚硬,有‘铁胎‘之俗称,或名乌泥窑、黑建、乌泥建等。盏内外均施黑釉,外壁釉不到底,露黑色胎。黑釉盏以铁结晶形成的斑纹为饰,呈条状晶纹的称兔毫,有黄、白两色,故又有金、银兔毫、玉毫、兔斑等别称,也有呈油滴结晶状,宋人称鹧鸪斑。铁结晶呈油珠状的称为油滴,更有少数窑变花釉,在不规整的油滴周围出现窑变蓝色,尤为珍贵。
    这种瓷器在日本被称为:天目釉。日本和韩国的茶道都非常重视此物。它的胎体厚实、坚致,色呈浅黑或紫黑,器型以碗、盏为主。
    其中收藏在日本,并奉为‘国宝’的曜变天目釉茶碗,就是出产于宋代建窑的瓷器。
    “宋吉州窑剪纸贴花龙纹碗!”
    “宋耀州窑花口交枝牡丹纹大盘!”
    “宋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
    “南宋龙泉窑青釉蟠龙纹盖瓶!”
    “宋代的瓷器,我这里只有这十件!本来想把宋代六大窑系所有的瓷器都收集齐全的,可惜精力有限,老头子钱也不多,到时候就要看你小子了!”
    听完李老的话,刘东连忙点了点头。
    “李老,您这里没有西夏官窑,或者辽瓷吗?”刘东问道。要知道宋代虽然繁华,但算不上大一统国家。西夏、辽、金,吸收中原文化,也创造了非常灿烂的文明。
    “没有,太少了!而且偶尔收到几个都有破损,不是精品,我也就没留下!”老爷子摇了摇头。
    “唐代寿州窑黄釉执壶!”
    “唐寿州窑黑釉瓷枕!”
    “唐代越窑鱼耳双环瓶!”……
    一番介绍下来,老爷子给刘东介绍了6件唐代精品瓷器,不过唐代六大名窑:洪州窑、寿州窑、越窑、婺州窑、岳州窑、鼎州窑中,婺州窑和鼎州窑的瓷器这里一件也没有!
    单色瓷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不过限于生产工艺,算不上精美,收藏价值不是太高,李老这里也只有一件隋代白瓷执壶!
    倒是陶器李老这里有不少,特别是东山省龙山黑陶这里有十多件,其他河姆渡文化等陶器这里也能找到一两件,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一直到唐代,李老这里的陶器积累了一百多件。
    “李老真是了不得,您这里但是这陶瓷器就积累了六七百件,实在是太厉害了!”刘东看着琳琅满目的展架,忍不住惊叹道。
    “呵呵,我这里所有的陶瓷器加在一起有746件!”李老略带炫耀的说道。
    听着李老的话,刘东也是深有感触,如果没有三辈子的热爱和矢志不移的努力,恐怕这里也不会汇聚这么多的外界已经难得一见陶瓷器珍品。
    “以后我的收藏也要像李老这样,汇聚诸多珍品古玩!”刘东暗自下定决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