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六〇 争铁路  逆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六〇 争铁路第(2/2)页
粮食装进铁皮箱,机车从辽东直接开到幽州粮仓,中途除了加水,基本不需要操心,这又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消息传开,江南经略杨延定和闽浙经略张超言联名上奏,请求修一条沿江铁路,连通江宁,松江钱塘三府。
    奏疏说得恳切,私下里两地已找工匠勘测,长江中下游全是平原,修铁路成本和难度比辽东要低。
    若通了铁路,江南和闽浙的商贸至少翻一番。且两地士绅请愿,若朝廷同意修建铁路,他们愿踊跃捐资。
    修建铁路是国之大事,自然要交廷议。
    工部尚书林彦升第一个不同意:“皇上,开凿运河,修建辽东铁路已然大伤民力,江南地势平坦,水运发达,修建铁路不过锦上添花而已,实无须为此再伤民力。”
    “林大人之言谬矣。”文德殿大学士张齐贤驳到:“皇上早改徭役为募役,役工只要出一分力,便有一分力的钱。”
    “如今辽东铁路竣工,大批役工无事可做,正好转道江南,继续修建铁路。”
    “敢问张大人,役工的钱由谁出。”
    “国库今年收入相比去年多出四之一,足够应对江南铁路。”
    “铁呢?所谓铁路,铁最为重要,有没有足够的铁?”
    “辽东安州铁矿逐渐探明,年产量月月大增,也足够应对铁路所需。”
    张齐贤身为大学士,辅助皇上治国,国中情形自然了如指掌。
    “张大人,”赵德昭站出来淡淡到:“你与林大人一辩一驳,实是答非所问。”
    “林大人之意,是有无必要即刻在江南修铁路,你所驳不过是具备修建铁路的条件。”
    “皇上,”赵德昭执礼继续说到:“江南原本富庶,水网发达,不论何种物产便可轻松出境。”
    “如林大人所言,江南修建铁路,不过是锦上添花,助益实不大。”
    “然我大周境内,实不止江南一隅。譬如太白早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中亦是我大周粮仓,为何不在此修路?”
    “还有百越,至今外人难以踏足,难道真是本州百姓不通教化吗?非也,乃是道路不通,教化进不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