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6章 吴声西曲  冒姓琅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6章 吴声西曲第(1/2)页
冒姓琅琊第116章吴声西曲_wbshuku
    第116章吴声西曲
    第116章吴声西曲
    “本王就是从建康来的,要听吴声还用你们唱?换西曲!本王要听正宗的西曲!”
    “吴声”和“西曲”都是当时民间流行的音乐。“吴声”流行于以江浙地区为代表的长江下游一带,《子夜歌》便是吴声中的代表曲目。而西曲则盛于长江中游的荆襄之地。
    从乐理上来说,两者都属于“清商乐”的范畴,但曲目节奏和腔调唱法有别。
    这种情况有点类似于“朋克”和“重金属”,虽然同属于摇滚乐,具体风格却不相同。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这个王府宴席、士大夫云集的场合,歌女们选择唱吴声,一来是为了不降格调,二来为了讨好巴东王,因为巴东王是建康人,想来更喜欢吴声。谁成想王爷突然间要听西曲!
    好在一些经典曲目平时都有排练,第一个出场的歌女立即用荆楚方言启声唱道:“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
    歌声苍凉悠扬,仿佛从遥远之地传来的呼唤,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乐人们开始奏乐,乐声如寒风吹过荒野,卷起满地枯黄。
    “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
    “断——不——流——”
    这几位歌女唱功相当之好,萧瑟忧伤的歌声在大殿中回荡,仿佛打城的潮水,一波一波地冲击着在场宾客的心灵。哀婉的旋律,能让人好像看到一位孤独的女子,在山头痴痴地守望。
    王扬突然想到《史记·留侯世家》中刘邦对正在哭泣的戚夫人说的一句话:“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或许,荆楚音乐从骨子里就带有一种深沉的忧伤感吧。
    歌罢,巴东王问:“这曲子叫什么名?”
    歌女欠身答道:“回王爷,此曲名为《莫愁乐》。”
    “歌词是谁写的。”
    歌女回答不出来。乐湛说道:
    “这是民间歌谣,没有留下作者姓名。相传楚地有女子名莫愁,貌极美,善歌,与邻家少年定情。少年为求前程远行,约定功成后迎娶莫愁,却不料行后莫愁家人犯罪,莫愁亦遭流放,没入楚馆,为歌妓,红极一时。”
    乐湛叹了口气,颇为感慨:
    “这莫愁虽身在歌舞场,然为情郎守身,矢志不渝,苦觅情郎无果,唱声常哀怨。十年后,情郎于馆中认出莫愁,为其赎身,两人返乡定居,一生恩爱,遂成荆楚佳话。”
    “啊?还有后续?那这歌词怎么这么简单?”巴东王问。
    “自古流传的就这几句,唱的是莫愁和情郎分别的场面。”
    巴东王有些扫兴:“重头戏就在妓馆相遇,没相遇没意思。”
    突然有人应声道:“要相遇有什么难的?王爷新御荆州,何用旧唱辞?”
    巴东王循声一看,只见柳憕醉眼朦胧,一脸酒红,神态张狂之中又隐带失意之色。
    巴东王喜道:“素闻四郎善诗,有捷才,举笔便成,无所改定。今日为本王作新辞可好?”
    “可以,但我要他和我一起写!”柳憕醉醺醺地一指王扬。


第116章 吴声西曲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