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章 根基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9章 根基第(1/2)页
回观塘厂的路上。
    陈秉文步履沉稳,心中盘算着接下来要做的重点工作。
    高振海则显得有些沉默,目光不时瞟向身边比自己大不了多少却已如山岳般沉着的陈秉文。
    就在不久前,当文哥平静地告诉他,那笔投入九龙仓股票、看似冒险的操作,最终竟斩获了两百多万港币的纯利时,高振海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跳出胸腔了。
    两百多万!
    这数字如同一个炸雷在他脑海里轰鸣,让他头晕目眩,几乎站立不稳。
    他亲眼见证了文哥如何运筹帷幄,在维园年宵七天搏出二十六万巨利,当时就觉得是天文数字。
    可跟这股市里轻描淡写就翻出来的两百多万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文哥的胆识、眼光和对时机的把握,再一次刷新了他的认知极限。
    “文哥,”高振海终于忍不住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但更多的是对那份巨额财富的敬畏,“长沙湾二十六万,观塘连厂带库七十万......九十六万港币就这么花出去了。这钱......”
    他顿了顿,努力组织着语言。他知道这钱是文哥赚的,是文哥的本事,但九十六万这个数字本身,依然庞大得让他心头发紧。
    “这钱花得......是不是太猛了点?虽然我知道股票赚了大钱,但这......这毕竟也是真金白银啊。”
    他没有说出的是,这笔钱要是让他来管,恐怕连一个零头都不敢轻易动用。
    陈秉文脚步未停,嘴角噙着一丝淡然却无比笃定的笑意,“阿海,账不能只看表面的流水进出,要看到水面下的冰山。
    买厂,不是消费,是投资,更是战略布局。
    这笔钱不是花掉了,是变成了更值钱的东西,牢牢地压在了我们陈记食品的根子上。”
    我以前......嗯,看过很多大公司的运作方式。”陈秉文顿了顿,
    “在资本眼里,一家实业的根基有多深,看的就是它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尤其是土地和厂房。
    它们不是冷冰冰的砖头水泥,而是能撬动十倍、百倍资源的杠杆!”
    陈秉文的语气带上了一丝前世投行精英特有的笃定和解析力:
    “首先,是融资能力。银行肯借钱给谁?最优先的就是那些有实实在在土地厂房做抵押物的公司!
    这就叫硬通货。我们有了这两块地、两个厂,就像手握两张门票。
    以后无论是扩大生产、研发新品,还是应对突发状况需要资金周转,去银行,我们能拿到的授信额度、谈下来的贷款利率,会比只有一堆租赁合同和流动餐车时强上几个层级。
    这就叫有恒产者有恒信。”
    “其次,是公司估值。方会计师点破的就是这个。
    租赁资产在报表上是使用权,是轻飘飘的。
    而自有厂房是沉甸甸的所有权,是净资产!
    评估公司价值时,这部分是实打实的加分项。
    未来如果我们想引入新的投资人,或者......再想远一点,有朝一日考虑上市,这份量,能直接让陈记的估值翻上几番。
    投资者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根基,不是空中楼阁。”
    “最后,是对抗风险和通胀。土地,尤其是有价值的工业用地,在港岛只会越来越稀缺。
    持有它,本身就是一种保值增值。
    这九十六万现在看起来多,过几年回头再看,可能就是一笔极其划算的买卖。
    而且,有了自己的厂房,我们就不用担心房东涨租、收回,生产稳定性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安心。”
    他看着高振海渐渐瞪大的眼睛,最后总结道:“所以,阿海,这笔账,长远看只赚不亏!
    我们现在买的不是负担,是陈记未来腾飞必须要做的。
    花出去的钱,会以百倍的方式,在未来的融资便利、品牌溢价和抗风险能力上,加倍的赚回来!”
    高振海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心头那沉甸甸的震撼感却挥之不去。
    九十六万!这个数字像一块巨石压在他胸口。
    他想起一年前自己还在五金厂挥汗如雨,为一个月八百多元的薪水拼命加班。
    那时候,一万元都是遥不可及的巨款。
    而现在,文哥眼都不眨就甩出了九十六万买下两间厂房!这其中的鸿沟,让他感觉像是在做梦。
    回到观塘厂,正是午休时间。
    车间里弥漫着淡淡的甜香和机器余温,工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吃饭。
    钟强正蹲在巨大的不锈钢蒸煮锅旁,用扳手拧着一个松动的接口。
    “强哥!”高振海一嗓子喊出来,声音因为激动有些变调,引得周围工人都看了过来。
    钟强抬起头,看到是陈秉文和高振海,连忙放下扳手站起身:“老板,阿海,你们回来了?会计所那边......”
    “搞定了!”高振海几步跨过去,脸上因为激动和刚才的震撼泛着红光,他一把抓住钟强的胳膊,“强哥!文哥!
    文哥他把长沙湾厂和咱们观塘厂,连带着隔壁研发中心的仓库,全都买下来了!买下来了!是买!不是租!”
    “买......买下来了?”
    钟强手里的扳手“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他整个人僵在原地,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微张,仿佛没听懂高振海话里的意思。
    作为厂里的技术骨干,他比谁都清楚这两处产业的价值。
    他去年还在那个长沙湾的腊鸭厂打工,那厂房和设备在他眼里,是一辈子都不敢想的财富。
    而现在,陈秉文竟然把这两处都买下来了?
    这需要多少钱?他不敢想,也想象不出来。
    “是啊!买下来了!长沙湾二十六万,观塘这边连厂房带仓库,七十万!一共九十六万!”
    高振海几乎是吼出来的,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宣泄他心中的滔天巨浪。
    “九十六万?”钟强倒吸一口凉气,感觉腿肚子有点发软,下意识地扶住了旁边滚烫的锅壁,又被烫得猛地缩手。
    九十六万?
    那得是多大一堆钱?
    他看向站在高振海身后,脸上挂着淡淡微笑的陈秉文,只觉得这位年轻老板的身影在车间的灯光下显得无比高大,甚至有些虚幻。
    这......这简直超出了他半辈子人生经验的认知范围。
    “我的天!九十六万?!”
    “买......买厂?我们厂变成老板自己的了?”
    “七十万!我没听错吧?这......这得是多少钱啊?”
    “文老板真是......真是......”
    周围的工人早已围了上来,听到高振海报出的数字,瞬间炸开了锅。
    惊呼声、倒吸冷气声、难以置信的喃喃自语此起彼伏。
    他们大多在厂里长年做工,习惯了按部就班地打工、领薪、养家。
    几十万、上百万的资本运作,对他们而言完全是另一个世界的故事。
    此刻,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每天和他们一起在车间忙碌的年轻老板,而且他刚刚用一笔他们穷尽想象力也无法企及的巨款,买下了他们工作的“窝”!
    这带来的震撼,是颠覆性的。
    一个瘦高个的年轻工人,手里捏着半个没吃完的叉烧包,嘴里的食物都忘了咽下去,呆呆地问:“海哥......那......那我们以后,是在给老板......在老板自己家的厂里干活了?”
    他问得有些懵懂,却道出了所有人最直观的感受。
    好像一切都没变,又好像一切都不一样了。
    身份的转换,工作场所归属感的巨变,让


第29章 根基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