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章 理论上,朕有十万将官  大明王朝162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4章 理论上,朕有十万将官第(2/2)页
他搓了搓手,像是一个即将开启盲盒的玩家,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的光芒。
    先从哪个开始呢?
    朱由检的目光,在四叠名册上扫过,最终,落在了最薄的那一叠上。
    来!先从最少的开始,垫垫刀先。
    他深吸一口气,将那份只有九个人的庭推名单,拿了起来。
    兵部、吏部、刑部,这三个部门,可以说是朝廷的中枢所在。
    尤其是吏部和兵部,一个掌管人事,一个掌管军事,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今,这三个部的尚书之位,都由左侍郎暂代,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当务之急,是先把人选定下来,哪怕只是暂时的“裱糊匠”,也要先把这个架子搭起来,让朝廷能够正常运转。
    至于以后……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地,一个一个地换。
    朱由检的心中充满了兴奋。
    这可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开始插手外廷文官的人事任免。
    然而,当他满怀期待地将目光投向那份名单时,眉头,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
    这……都是些什么人选?
    第一个问题,年龄。
    朱由检的目光,在那一串串生辰年月上扫过,脸色有些难看。
    在他看来,一个国家的部堂大员,最理想的年龄,应该是在四十岁到六十岁之间。
    这个年龄段的官员,既有足够的阅历和城府,不至于像年轻人一样冲动冒进,又精力充沛,不至于像老年人一样昏聩老迈。
    考虑到古代医疗、健康情况不如现代,这个年龄段或许还要再往前提一提。
    可眼前这份名单上的人,未免也太“成熟”了一些。
    最高龄的是吏部尚书候选,乔允升,现年……七十四岁?
    朱由检的眼角,忍不住抽动了一下。
    七十四岁……
    老先生,您确定您老人家,能活着从家乡赶到京城来上任吗?
    第二个问题,籍贯。
    放眼望去,九个候选人中,竟然有五个,是北直隶人
    朱由检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不是对北直隶的官员有偏见,而是万事都不能走极端。
    南直隶、江浙一带的官员,不管是否清廉,多多少少都会代表本地利益说话。
    但北直隶、陕西、山西——天下官员莫不都是如此。
    京畿重地,北有后金虎视眈眈,西有旱灾蓄势待发,正是他未来要在中央,执掌四方的第一重地。
    北直隶的浓度必须严格控制。
    第三个问题,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这些人,他一个都不熟!
    好吧,也不能说一个都不熟。
    名单上,有两个名字,他还是有些印象的。
    一个叫霍维华,给自己的便宜哥哥天启皇帝,进献过“灵露饮”。
    但除此以外,什么背景,什么能力,一无所知。
    倒是此人没有如“红丸案”那样受到牵连倒是很让他意外。
    另一个,则是王在晋了。
    辽东刚崩盘时的著名悲观主义者,号称广宁不可守,要求直接退到山海关。
    结果袁崇焕守住宁远,再然后又往前推,守住了宁锦。
    尴尬不尴尬啊,老王!
    朱由检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只觉得一阵心累。
    罢了,先裱糊吧,等真正的高手们入京后再做调整。
    他将那份名单,轻轻地放在了御案上。
    “高时明,把这九个人的详细浮本呈上来,朕要仔细看看。”:wbshuku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