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总结,争议回顾,十一月展望第(2/2)页
我会注意。
这里,再次向阅读这几章受到打击的书友表示歉意!
以后我会努力让自己保持和刚开书时一样的敏感度……
另外说下这段情节的动机和灵感。
这段情节的灵感来自于两个历史事件:
第一个是1871年雨果因为同情公社的言论,布鲁塞尔的家被暴徒闯入,这个在书里已经写过了。
第二个就是1894年的“德雷福斯案”,这是法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冤案,也是19世纪法国排犹的标志事件。
细节大家可以去搜索,我就不赘述了。
左拉在报纸上为含冤入狱的德雷福斯辩护,最终被法庭以“侮辱军队”罪名判处入狱1年,左拉随后流亡英国。
那可是1896年的左拉,虽然不是雨果那样的“法兰西的良心”,但声望上也差不多了。
而1896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已经共和了快30年,仍然为了“面子问题”,可以把左拉扔进监狱。
当时法国议会里还有人高喊“枪毙左拉”,而左拉家的房子也被爱国群众扔了石头。
有兴趣的可以去搜索当时画家画下的左拉走出法庭的油画,周围都是恨不得杀掉他的“人民”。
这两个历史事件相隔二十多年,本质上其实很类似——
都体现了法国人看似散漫松弛的表象下,反复的立场横跳,和癫狂的情绪发泄。
另外还有一个大背景,第三共和国在意识形态上,致力于建设法国人的“民族认同”。
所以这种反复和癫狂,都被加强了。
具体到书中的时间线1881年,“殖民扩张”恰好就是法国人寄托民族情绪的重要载体。
之前法国人主要流行的是对德国的复仇情绪,要夺回阿尔萨斯洛林。
但是儒勒·费里政府则力主对德缓和、对外扩张,所以夺取殖民地就成了复仇德国的情感替代品。
主角和这股情绪对着干,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你要问莱昂纳尔的遭遇怎么这么离奇?那是因为法兰西上上下下当时就是这么抽象。
很多人在评论区刷法国是“革命老区”,怎么一点刺激的言论都受不了。
这里要更正一个误区,法国不是“革命老区”,法国只是“老革命区”——老在搞革命的地区。
为啥老在搞革命呢?因为它也老在搞复辟啊!
所以不要被标签化的描述给骗了。
法国人虽然没有皇帝,但说实话,从社会结构的变动角度看,比英国人落后多了。
19世纪,法国作家因为作品和言论上法庭的次数可比英国多多了,出版社审查也远比英国更严格。
英国“大作家上法庭然后坐牢”的例子,我印象里,整个十九世纪,只有奥斯卡·王尔德一个人。
但他也不是因为作品或者言论啊。
最后说说十一月份的更新。
大家可能注意到我这个月的更新基本都在十点半以后,这是因为工作事件和强度有变化。
不过放心,十月欠的加更也会一一加完。
推书:
华娱:屁股坐正了吗你就当导演
重活2007,曹忠一脚踏入华娱漩涡。
为拨乱反正,他悍然亮剑,倾尽所有,筹拍《南京照相馆》,以镜头为刀,直指真相!
他不做名誉的傀儡,也不当舆论的温床。
当无数部电影以雷霆之势炸翻内娱,震撼世界影坛,所有人才惊觉:
这位横空出世的导演,用态度二字,不仅改写了华娱格局,更一步步登顶全球电影之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