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五章传书  小珍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传书第(2/2)页
水珠儿,一边听她继续道:“如今她起了疑心,往后必有动作,只怕会时刻盯紧了我们行踪。这宋宅里,她是得宠掌事的,我们也别打草惊了这条毒蛇,只当作不知道。”
    “可是……为什么?”
    横波又是想不通了,“老爷老夫人都是向着姑娘相信姑娘的,直接告诉他们不好吗?免得这赵姨娘日后还在后宅里使坏。”
    “空口白舌的,你能去诬告一个得宠的贵妾吗?而且她还有个极受看重的大哥儿傍身,我们初来乍到的,这样着急着指证,不是将大伯一房得罪了?再说,扬州粮库吃急,灾情蔓延,正是焦头烂额的时候,谁也不想再多事端火上浇油,那才真真是没有眼色了。”
    她见横波沮丧一时收拾不了赵姨娘,便笑笑拉过横波的手摇头道:“这事儿急不来,等到时候一并发作了才是。”
    这个插曲过去,她喝了一杯茶坐在窗边拆出了元盈的信件。信上主要告知了她两件事,都不是什么好消息。先是萧家死了个姨娘,这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连着京兆府尹告老还乡了,就值得人好好琢磨了。
    萧长瑛果真好手段,倒是能破了那一局。她撑着下巴,手里的梅饼也不香了。萧长瑛此人的狠毒,她也见怪不怪了。花月楼案她能舍了自己二哥,自然也能眼也不眨地除去一个深宅姨娘。她敲敲手指思量着,想来状纸也呈给了京兆尹,只是萧长瑛背靠皇三子及皇后的势力,换下一个胆小怕事的京兆尹也不成问题,真正是斩草除根。
    从这一局中脱出,萧长瑛更是安分不了了。她继续看下去,信上只写了三个字“锦囊策”。
    说起“锦囊策”的典故,是说前朝一个极为厉害的谋士,他一日观星预见了山河大动,便当即向圣上投以锦囊三策,只是无人相信,果然不久后北地地动,一时间饿殍遍野,人间惨剧,圣上后悔不已。
    她看着那三个字,再想起这前朝典故,福至心灵,忽地一笑。再一留神看看那笔字迹,果真是出自皇六子端珣之手。元盈才不会像他这样爱打哑谜,拐弯抹角地传递消息。
    横波凑过来看,不解道:“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在告诉我,三皇子向圣上献了赈灾奇策。”宋琰声笑着叠好了信,将信放进了妆奁里。她向横波解释了一番,外头雨声淅淅沥沥中,横波咂舌,“许久未见,小郡主也有这番情趣了。”
    宋琰声手指顿了一下,随即掩唇笑出了声。她坐了一小会儿喝完茶,便又走到案前练字。皇三子若说有兼济天下之心,那他坐上帝座便是天意众望所归,可端泓心思狭隘手段阴狠,并不是这样的圣人贤王。这赈灾策略,想必不是出自他之手,而是来自他门下那些个智囊团。要说赈灾之策,若真得了圣心,必然有所高效独到之处。
    宋琰声沉气在宣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策”字,信上说得隐晦,也未言明具体策略。她懒得再去猜测,反正端泓下江南赈灾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这是立功和累积资历的大好机会,她琢磨着,京门各大世家不会放过这个时机的,赈灾的队伍行列里面定会明里暗里塞进去不少人。
    只不过……她拿起笔慢慢审视自己的字迹,想起在书房偷听来的一耳朵来。大伯手下带来的消息说,潘纵江也会随行,乃是御命的钦差。
    说起这位潘大人,也是三位阁臣之一。但比起她祖父和傅家那位老帝师大人历经三朝屹立不倒,他算是后起之秀,且得借东风一路青云,位极人臣。若以他的声望,赈灾事宜本不需亲为,能压住场面的重臣多有人在。可一想到三皇子身上,那这位潘大人出山就值得玩味儿了。
    潘纵江除了是辅臣,还有一重关键的身份,他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是当朝国丈爷。皇后膝下嫡长子可惜生来体弱不能见光见风,早已是不堪大用了。但皇后还有一个甚是得意的养子,也就是素有贤名的皇三子端泓。
    这样一想,潘纵江此番南下赈灾,便是为了给端泓保驾护航,真难为了他这番苦心。说起来,端泓这招也真是妙绝,既得了圣心,又能得民心——只要赈灾到位。他们这一党,是对硕果势在必得啊。
    宋琰声磨了磨纸面上的墨点,早已干透了,怎么擦都擦不去。她索性停了笔,目光微沉。皇三子南下赈灾若只是积累政绩获取民心威望倒也罢了,她担心这人要使坏。朝中老臣谁人不知,宋阁老与国丈爷早生龃龉,并不对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