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2章 有用的老登  科技入侵现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2章 有用的老登第(1/2)页
第152章有用的老登_科技入侵现代_科幻小说_蚂蚁文学
    第152章有用的老登
    第152章有用的老登:
    “李组长,真登月啊?”
    王家瑞弱弱问道。
    他们在过去半个小时时间里,其实已经内心做过心理建设了。
    从规模、从这阵仗,以及对楼下保安小哥身份猜测来看,王家瑞和刘济源无论如何都不会认为林教授只是玩玩而已。
    但一个数学家,就算他是顶级数学家,过去曾经是航天专业毕业,但要跳出华国航天框架,单独搞个登月,听上去还是太过于不现实了。
    现实的引力太沉重,地球的引力也同样沉重。
    按照逻辑来说,人类上次登月大约是六十年前,而且阿美莉卡不止完成了一次,是完成了好几次登月。
    结果六十年过去,阿美莉卡没有办法做到登月,其他国家也同样做不到登月。
    这是很不合常理的事情。
    毕竟各方面都进步了这么多。
    这就好比六十年前造个每秒能够处理大约22.9万条指令的IBM7090已经是尖端科技了,而现在华国靠自己都能整出来单卡计算在800TFLOP/s的芯片。
    这是纯国产,不需要借助外力。
    诞生于1959年的IBM7090还用了14000张标准模块化系统卡呢。
    TFLOP/s这个单位代表着每秒进行1万亿次浮点运算。
    火箭、控制系统、算力等方面都大幅度超过了60年代的阿美莉卡。
    不说华国,就算是印度,在技术方面都没有任何门槛。
    但就是没人能再上去,就好像被人为的锁死在了地球上。
    甚至除了华国、阿美莉卡、俄国和印度外,其他国家也不想上去,不感兴趣。
    正是因为这样残酷的现实,才导致王家瑞和刘济源即便猜到了不是玩玩而已,但也不确定,毕竟登月理性思考没那么难,媒体营造的直觉却告诉他们非常难。
    NASA在阿尔忒弥斯计划上烧了不知道多少美元。
    “叫我李工就好,当然是真的,我一开始来的想法和你也差不多,但随着逐渐深入到具体工作中去,我越来越有信心能完成登月。”李瑞说。
    他感慨道:“这么说吧,关于登月,教授无所不能,真的,你会有种他无所不能的感受。
    从火箭、航天器、着陆器的设计到地球轨道、月球轨道的计算,总之你有不知道的就去问教授。
    教授会告诉你要怎么做。
    教授坐在那就好像一个哆啦A梦里的万能机一样。”
    李瑞感慨道。
    他之前在航天所工作,本所、外部的,包括去民营机构,一般民营企业敢搞航天能拉来投资也是因为有大牛跳出来,这么多年见过的大牛不少。
    在这些大牛里,林燃绝对是他过去从来没有见过的稀有品种。
    林燃采用的是非常特殊的结构,核心就是他。
    他的管理细化程度能够到人,再度展现了自己强大的微操实力。
    麦克纳马拉要是看到这一幕,肯定会后悔为什么没让教授亲自跑到百越去指挥美军。
    这样的管理方式,只有林燃能玩得来,换其他人都会导致整个结构的瞬间崩盘。
    “就一般我们对项目管理的理解是抓进度,抓里程碑,总的负责人,他去盯每个模块的大节点。
    最多在过程中关心一下你的进度怎么样,你现在到了什么地步,需要我帮你协调什么资源。
    负责人干的就是这个,涉及到的技术面很少,他懂技术,但懂的不是技术细节,懂的是要如何把技术给实现。
    要找谁,是找人还是找供应商又或者是联系外部的专家教授。
    教授一般亲自上阵,总之你们呆久了就知道教授的风格了。”
    李瑞一开始对这份外包工作多少属于被炒鱿鱼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想着校友项目来帮帮忙打个杂。
    他甚至都没有和劳务派遣公司签合同,避免对方给自己交社保把履历给污染了。
    在这边干边找机会,劳务派遣公司按工作天数微信上给他打点生活费就行。
    结果没想到来了之后,比当年选择刚从国有航天科研所跳到民营航天公司还更有激情。
    整个人激情澎湃。
    不仅能参与到真正登月项目中,还见到了像奥尔德林这样活在传说中的人物。
    如果世界是地球OL游戏的话,那奥尔德林的传说度好歹有个30点。
    李瑞压根就不想走了。
    当然,这和林燃画饼也有关,林燃给他们这些组长开会的时候就说了,项目结束后表现好的转正。
    这是一场漫长的,长达一年多的试用期。
    “教授是?”刘济源问道。
    李瑞摸了摸略微有些秃顶的头:“忘了说,教授就是林教授,在这大家都这样叫。”
    王家瑞和刘济源对视之后点了点头。
    他们本来有点想打退堂鼓。
    每次从交大来一趟和赶春运差不多。
    但这项目要是真是登月,那又不一样了。
    不是谁都能参与到这样的项目中来的。
    “诶,李工,我们查到了海恩斯的履历,这样鼎鼎大名的人物,起码七十多了吧,不在家待着养老,跑到这来干活,未免有点太辛苦了。”刘济源找话道。
    李瑞摇了摇头:“不,你们不懂。
    你想想看,你们七老八十的时候,你是会选择和其他老头下象棋斗蛐蛐跳广场舞还是会选择登月?
    老美那甚至都没有下象棋和斗蛐蛐呢。
    就天天躺在轮椅上晒太阳,护士时不时来给你喂个药,有绘图手搓公式有意思?
    忘了和你们说,在这还有一个隐性福利,那就是你们可以找奥尔德林签名。”李瑞说起奥尔德林的时候放低声音。
    王家瑞有点懵,“奥尔德林是?”
    刘济源抢答道:“就是那登月第二人,在阿姆斯特朗之后踏上月球的阿美莉卡人。”
    王家瑞张大嘴巴:“不是,李工,奥尔德林也请来了?”
    李瑞点了点头:“没错,他平时在外面,偶尔回这办公。
    午休的时候你们就能抽空溜到他那去麻烦他给签个名,到时候我指给你们看。
    阿姆斯特朗去世了,奥尔德林就是当之无愧的登月第一人,他的签名还是有纪念意义的。
    不过你们最好提前想好要拿什么去找他签,他最多给你签一次。
    别把他当90岁的老头,实际上他的记忆力好得很,你第二次找他他就会拒绝了。
    有人第一次随便拿了个办公的笔记本找他签,后来看大家都是拿什么土星5号模型找他签,然后后悔了又急忙去搞来一个模型想找他签,就被拒绝了。”
    王家瑞咽了咽口水:“不是,李工,我们这算不算把NASA的墓给掘了啊?”
    李瑞笑了笑:“和掘墓比起来,可能这更像是把NASA的英灵给召来了。
    别说这了,后续你们应该能陆续看到很多交大的老校友来我们这再就业。”
    王家瑞和刘济源就这样在花桥开始了自己的“实习生涯”。
    他们每周来两个半天,周末则来一个整天。
    眼睁睁看着整栋楼的人越来越多,从上往下开始慢慢填充起来。
    最开始是20楼坐满了,然后是19楼,等到2020年年底的时候已经三层楼都坐满了,一共有一千来号人。
    更扯的在于,居然能在这看到范本尧、龙乐豪这样的交大老校友的出现。
    阿波罗科技不仅仅从NASA召唤英灵,也从华国航天历史上召唤英灵。
    范本尧是做飞行器设计的,不过过去做的最多的是卫星研制工作。
    第一代返回式卫星、第一代实用通信卫星、第二代通信卫星、第一个静止轨道卫星公用平台、第一代导航定位卫星都有他的身影。
    龙乐豪则是做火箭设计轨道运算的,60年代的时候跟着钱院长搞远程导弹总体方案设计,后来则主要做长征系列火箭设计。
    他们来这也是参加老年人再就业。
    这两位属于比较出名,都是工程院院士,其他不是院士但资历深厚的工程师就更多了。
    华国老人数量正好是NASA老人的两倍。
    龙乐豪用铅笔没有芯的那头敲着桌子:
    “海恩斯,你们的计算方法真不行。基于EGM2008模型的简化公式。我们在长征系列任务中用它验证了无数次,既快又准。”
    旁边负责翻译的人已经习惯了如此多的术语,从一开始的磕磕绊绊到现在的娴熟只过去了两个月。
    海恩斯点头后摇头,语气坚定:“龙,阿波罗时代我们用的是基于J2摄动项的经典公式,经过多次任务验证,简单又可靠。”
    “海恩斯,J2模型太粗糙了。现代任务需要更高精度,EGM2008包含数百个谐波项,即使用简化公式,也比J2精确得多。我们不能拿过时的标准来应付今天的挑战。”龙乐豪说。
    海恩斯不悦道:“龙,精度不是唯一考量。阿波罗用J2模型登月,证明了它的可靠性。”
    龙乐豪语气很是坚定:“海恩斯,我们不是重复阿波罗,我们在开创未来。
    我们在空间站任务中靠EGM2008的简化公式成功完成了轨道修正。你让我放弃经过验证的经验,去用一个可能不适用的外来模型?”
    王家瑞和刘济源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和海恩斯对接,后来又来了一位大佬龙乐豪。
    他们的工位也调整到了这两位的对面。
    他们每次来都能听到他们在吵。
    不会他们只能听懂一半,也就是龙乐豪说的内容,另一半嘛只能听得出来海恩斯振振有词。
    “不是,你参与过华国空间站项目吗?我可是实打实参与过阿


第152章 有用的老登第(1/2)页,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